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铁时代,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发展融合速度加快,对市场开放、资源配置、产业布局、社会管理以及跨区域协同治理等产生新的需求和挑战。根据高铁时代跨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与特征,应构建跨区域经济网络整合机制、跨区域信息网络整合机制、公共基础设施网络整合机制、公共服务一体化协调机制、多元利益协调机制、沟通协商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提要]通过对CNKI和Web of science中网络治理领域数据可视化研究,揭示出国内外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软件对网络治理领域的作者、机构合作特征、国家分布、关键词共现、归纳总结和关键词的突变性进行了研究。全球网络治理的研究文献数量相较于研究较为成熟的领域还有很大差距,说明了当前网络治理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点,横向和纵向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中国、美国和英国是该领域研究较多的国家;公共与社会治理研究、治理机制与绩效研究、大数据时代网络空间治理、网络舆情治理研究和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治理是国内研究热点,而网络治理中政府与公众参与研究、网络治理的管理与可持续性研究和网络治理的创新与整合是国外的研究热点;网络空间治理与网络舆情治理是国内网络治理领域的研究前沿,而网络治理的可持续性是国外研究的前沿。因此,当前需要注重网络治理整合与创新的实践性;国内外学术研究相互借鉴;提高政府网络治理的能力,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积极促进构造网络治理的命运共同体;引领网络舆情治理的政治导向,保障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3.
公共治理理论是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里程碑,是克服"公地悲剧"和"囚徒困境"的有益尝试,被认为是新时代条件下对治理机制的"重新发现"。通过文献归纳和逻辑梳理可以发现,治理危机的频现、治理环境的复杂和市民社会的成熟是公共治理理论产生的主要动因;通过公共参与突显治理价值、通过协商合作建立治理结构、通过制度规则巩固治理体系是其内在逻辑;构建主体参与机制、制度网络机制、协调合作机制和责任追溯机制是实现公共治理之道。就我国治理实践而言,需要扬弃治理文化、培育公民社会和确定治理指标,结合具体语境和实践环境进行创新调适,避免多方劣势叠加效应和治理执行阻滞。  相似文献   

4.
结合品牌生态学理论与网络治理理论,构建了产业集群中品牌生态的治理机制的理论框架,并选择温州鞋革行业协会为研究案例进行讨论。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中品牌生态的治理机制可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即运作机制和社会机制。其研究结论为我国产业集聚区品牌生态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共部门治理新形态——网络治理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治理是政府治理模式对信息时代的回应。网络治理意味着治理是在网络中发生,政府与其他组织形成互动与互赖关系,最终达到治理的有效性。笔者从行为假定、方法论及主要研究的问题等角度描述了网络治理与社会网络分析及政策网络的不同。从研究取向来看,网络治理理论存在着个体管理者与网络两种路径,并且两种研究取向呈现融合特点。深刻理解西方网络治理理论的本质并予以正确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跨部门治理是应对复杂公共事务的重要运作机制,在不同的制度情境下,跨部门治理的具体运作具有差异性,学者们的理论建构也呈多样性,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多中心治理、网络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治理、运动式治理等理论建构,它们分别凸显了民主或效率的价值导向。中国跨部门治理高度依赖于党组织发挥整合作用,形成了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合治理模式。深化中国跨部门治理研究,需要基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和实践发展,构建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危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治理挑战。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传染疾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强化了风险治理的复杂性。公共行政视角下公共卫生危机治理需要在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一种“模糊治理”理念。首先,模糊治理是针对模糊议题的治理,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系统的风险评估,测算危机所有可能的负面效应与潜在威胁。其次,模糊治理是打破行政边界的治理,需要打破科层制的上下边界与机制流程,整合组织能力、实现信息流通。最后,模糊治理是突破地理界限的治理,需要整合宏观调控与微观灵活,提升区域联动能力,消弭流动社会对危机的扩大,增强制度信任。模糊治理概念为创新风险治理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5年以来CSSCI来源期刊中有关政府治理方面的文献搜索结果,对近十年政府治理的研究成果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聚类分析、多维度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对现有研究的核心领域进行归纳总结。政府治理的核心研究领域有政府治理模式、地方政府治理、政府治理中的职能转变、网络环境下的政府治理以及国外治理经验的借鉴等。通过对核心研究领域的特点分析,提出未来政府治理研究应该在政府治理的系统化、基于网络的政府治理研究、治理主体的互动机制、社会参与等领域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9.
通过梳理分析国外2016年至2020年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文献发现:一方面,董事会治理、股东治理和高管治理成为公司内部治理研究的热点;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治理和信息披露作为公司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研究的热点。同时,生命周期和可持续性发展绩效是国外学者关于公司治理其它主题研究文献中的高频词汇。根据国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研究的进展可知,完善公司治理的理论和评价方法、深化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优化网络治理机制、开展绿色治理研究等,将是公司治理研究进一步拓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组织处在日益复杂多变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动态环境中,决策复杂性与难度不断加剧。在此背景下,治理理论大行其道,新维度、新理论、新方法不断出现。企业治理、网络组织治理、IT治理、知识治理构成治理维度的四个新兴领域,其新变化包括:企业治理战略作为核心,力求在公司治理的基础上保持企业的持续赢利;网络组织治理的主体是网络合作的诸结点,客体是网络组织,治理过程具有自组织特性的自我治理;IT治理是一种制度和机制,其目标是实现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主体对信息化建设的监督与制衡;知识治理强调治理机制如何影响知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成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采用文献回顾和比较等研究方法,以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内涵、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等为研究对象,详细评述了国外现有研究对什么是公共服务网络治理的理解,以及如何进行网络治理的实践,并以此为我国提供启示与借鉴,即:我国公共服务改革须以网络治理理论为基础,关键是要处理好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关系,通过使用商议和信任等机制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诉求,实现公共价值。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治理研究需要从基础理论上加以把握。可借鉴福柯治理态理论,分析基于现代性的风险社会特征,以新的角度对国家治理作宏观与动态理解,从而寻求达成风险社会治理的一般性理论。治理态理论主张现代国家治理是基于国家理性且根本目标在于规避不确定性的专业化管理领域,而作为“第二现代性”典型体现的风险社会的最根本特征是其系统性、不确定性以及实践与知识的专门化。因此,治理态理论为风险社会治理的一般理论提供了根本性概念架构。同时我们特别需要警惕,制度僵化和过度治理由于制度、文化及技术原因正成为当代社会治理的潜在陷阱。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公共治理的五大前沿理论有共性也有差异,这种差异性并非是对立之存在,而是互补之存在。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理念层面上,突出服务理念;网络(化)治理理论在治理结构方面,强调网络结构;整体性治理理论在治理方式方面,提倡整合或合作的治理方式;数字治理理论在治理工具方面,主张大数据技术或智能化治理;公共价值管理理论在治理目标或使命方面,认为创造公共价值将是未来的方向。因此,我们应将治理的理念、结构、方式、工具、使命等层面的优势整合起来,构建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体系,发挥出整体优势,理论群优势。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既能反观我国当前的治理背景、设计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又能在理念、结构、机制、工具、目标层面启发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以虚拟性、开放性、用户传统自治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一方面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普遍呼吁就国际网络予以治理。然而现实表明,在国际社会就网络空间的法律地位形成共识以前,全球网络合作很难向前推进。在有关网络空间法律地位的学说中,无论是网络空间自主权说、还是网络空间全球公域说都不符合网络空间的技术和社会特征。网络作为一国领土的延伸,应该属于一国主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多边治理应该是未来网络空间治理的最佳选择。网络空间治理应尊重网络发展的现实,以全球化为网络治理机制建构的宏观背景,采取渐进式国际合作推进全球网络治理合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规制网络失范,实现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社会治理中日益重要的一环。网络虚拟社会与“言论自由”与生俱来,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实质上就是保护和平衡言论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的思维惯性和国家威权主义的作用,网络虚拟社会各方主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单边主义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障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多主体性、非中心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必须抵制单边主义的思维倾向,引入协同治理思维和理论,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治理网络谣言,需要构建网络谣言的协同治理机制,而系统理论、社会冲突理论、治理理论为其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协同治理机制应从主体构成、动力机制、合作机制以及支撑机制等方面构建,其实现是各主体要素间相互互动,文化、组织、制度等规则相互建构与内化的完整治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从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灰色地带就借助不断涌现的网络媒介和平台肆意蔓延,其对社会主旋律、网络正能量的消解和离散不断加剧。在我国网络空间治理实践中,网络灰色地带是薄弱点;在理论研究上,尚未引起学界的应有关注。因此,揭示网络灰色地带的内涵与特征、正视网络灰色地带的现实存在及负面影响、确立网络灰色地带治理的基本原则、构建网络灰色地带治理的长效机制对净化网络空间、唱响网上主旋律、聚集网络正能量、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政策网络治理是政策网络理论与治理理论研究相结合形成的新的治理流派.与科层和市场相区别,政策网络治理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模式,是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框架和新模式,代表着治理主体、治理工具、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深刻变迁.但政策网络也可能存在治理失灵的问题,成功治理的关键在于有效管理政策网络,选择运用各种策略,避免政策网络治理失灵,提高治理的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犯罪治理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的公共事务,国家与社会在面对犯罪治理问题时采取的策略选择构成了治国方略的基本内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寻求犯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新的理论依托。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提出的自主治理理论与多中心治理理论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我国的犯罪治理应吸收和借鉴上述理论,推进日常式犯罪治理,强化犯罪治理中多元化机制与社会参与,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完善社会参与犯罪治理的激励机制,并促进社会对犯罪人的吸纳。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政社沟通,弥合社会裂痕,推动科学监督和民主决策.但是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呈现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法律法规、信息服务和治理流程的碎片化.从多元主体的共同价值基础、我国舆情治理的现实环境来看,具有应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通过建立公民需求为首的服务精神、整合多元主体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