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月4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总会长、第三届世界华文女作家协会会长戴小华女士在同济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和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十二次文学沙龙活动中,介绍了东南亚华人文学的现状,她对世界华文文学、特别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的前景充  相似文献   

2.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金陵古城,嘉宾云集。4月23日至25日,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祖国大陆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家、学者、作家代表,共170多人汇聚南京,参加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为推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增强海内外华文文学作家、诗人、学者的团结和友谊,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会议以“世纪之交的世界华文文学”为题,进行了广泛认真而坦诚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25-27日,第10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晶冠酒店召开,会议由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主办,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承办。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文莱、日本、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香港、澳门等12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位作家、评论家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阶段,中国的郏宗培、刘海涛教授、龙钢华教授、萧成教授、郭  相似文献   

4.
近期,140多名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中国、日本、台湾和香港等9个国家(地区)的华文报业代表,齐集马来西亚槟城,出席民办中文报业协会第30届年会。  相似文献   

5.
华文文学后殖民批评的可能性及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华文文学研究领域后殖民批评视野的缺失最近读到马来西亚华人学者张光达发表于华社主办的《人文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颇有些感触。在这篇题为《小说文体/男性政体/女性身体:书写/俣写vs解读/误读——潘雨桐小说评论的评论》的评论中,张光达以潘雨桐小说为个案比较  相似文献   

6.
我校《国外文学》编辑委员会编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外文学》将于一九八一年起公开发行。《国外文学》是一份介绍和研究国外文学的大型专业性杂志。主要内容是:研究外国作家、作品和文艺思想的学术论文;各种体裁的古典和当代文学作品以及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论著的译  相似文献   

7.
<正> 由汕头市和汕头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内外潮人作家研讨会”。于1991年11月26日至29日在汕头大学举行。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香港和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潮人作家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认真探讨海内外潮人作家在创作上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并进行了文学交流。潮人遍布世界。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有潮人聚居的地方就有潮人作家。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潮人作家至少在五百人以上,出版著作一千多种,成为世界华文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维系各地潮人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和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承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广州凤凰城酒店召开。来自五大洲近30个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学者、作家近400人出席会议。笔者与老伴郭存孝受国侨办邀请欣然与会,受益非浅。开幕式由国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主持,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讲话。接着在大会上致辞的有:国侨办主任裘援平、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广州市长陈建华、暨南大学校长胡军以及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长王列耀、境外代表马来西亚嘉宾张晓卿。共有20多家媒体进行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9.
宗仁发,编辑、作家、诗人。诗集《追踪夸父》获得吉林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有评论集《陶罐·路灯·纪念碑》行世。1998年被中央电视台文化视点节目邀为特约嘉宾,介绍讨论办刊工作;1999年应邀赴加拿大参加首届世界华文媒体年会,并在会上发言;《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主持的《作家杂志》及他本人作了广泛的宣传与评述。 桌上散放着几种杂志,《大家》有,《收获》有,《天涯》有,《作家杂志》也有,它们随意地躺在那里,却给我平静的生活带来几分亮丽。 其中,我更是钟情于《作家杂志》。 这是一本装帧考究、印…  相似文献   

10.
葛逸凡女士是生于大陆、后居台湾、1965年移民加拿大的作家,著有《欣欣向荣》(1971)、《金山华工沧桑录》(1989)、《时代.命运.人生》(2003)等小说和散文。《金山华工沧桑录》(大陆书名《他乡风雨》)是首部依据加拿大华工史而创作的中文小说,荣膺台湾海华文学奖第一名。作者还曾荣获台湾《文坛杂志》文学奖短篇小说第一名和2008年冰心文学佳作奖。本访谈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作家的书香童年;第二部分描述了作家对台湾文学的阅读和参与,以及其广阔的英文阅读面;第三部分结合加拿大少数族裔生活讲述了作家对所居城市Kelowna的深刻感受及其自传体创作;第四部分讨论了代表作《金山华工沧桑录》的内容、风格和创作过程;第五部分呈现了加拿大华人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以及作家与洛夫、痖弦等文学名家的交游。本访谈对于真切了解作家写作心理、华人文学和加华文学历史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前赴后继,根的事业……”在10月25日召开的马来西亚槟城华文培训点的告别仪式上,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特别官员周锦聪用汉语念起这首自创的诗。汉语推广,就如他的诗一般,被称为海外华裔的“根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由汕头大学和汕头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内外潮人作家作品国际研讨会” ,于 2 0 0 0年 11月 2 5— 2 7日在汕头市金海湾大酒店召开。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新西兰、台湾、香港和中国大陆等近 2 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作家及专家学者 15 0余人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一是对近 2 0年来的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和研究进行总结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与探讨 2 1世纪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前景与途径 ;与此同时 ,作为对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召开的“第一届海…  相似文献   

13.
《四海论坛——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专栏》自本期开始与读者见面了。著名旅美华人作家白先勇先生为本专栏欣然题词:“四海一家”,表现了他对全球华文学作的拳拳爱心与美好祝愿,也是第一时间送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他的隆情盛意,我们愿与读者诸君共享。本次论坛邀得苏州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的通力合作,内容主要是关于香港文学研究。以后还会相对集中地发表有关台湾文学、东南亚华文文学、欧美华文文学等方面的评论,敬请广大读者、学者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语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16.
问:今年您出席了新加坡、马来西亚举办的华文书展,访问了中国台湾地区,并一直关注华文出版与版权贸易问题,在此方面,2006年有何新的特点和趋势呢?  相似文献   

17.
10月12~14日,第十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于福建泉州举行。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主任、香港作家联合创会会长曾敏之,台湾著名诗人洛夫,美国华文文艺会会长黄运基先生等海内外著名的华文作家、诗人和华文文学研究者百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的主  相似文献   

18.
余兆昌(Paul Yee,1956—),加拿大知名的华裔英语作家、史学家,是继诗人弗雷德·华(Fred Wah)1985年荣膺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加拿大华裔作家,并多次摘取北美其他文学奖项,为加拿大华人英语文学发展和多元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著述丰富,出版了近30部多文类英语作品,包括小说《学飞》《三叔的诅咒》《挣脱》《君子》,剧本《金山惊魂》,短篇小说集《亡者的金子》,儿童故事集《天空斗士,教我飞翔》《金山传说》,绘本《玫瑰在新雪上歌唱》《鬼魂火车》《竹》,以及里程碑式的史学著作《咸水埠:温哥华华人图史》和《唐人街》等。在其众多著作中,《三叔的诅咒》已被中译出版。文章就跨文化成长和批评、写作和身份、边缘和主流、加拿大华人文学现状和未来等问题对作家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在2015年9月于多伦多市作家的寓所进行。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由厦门市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会、新加坡文艺协会、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海外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东南亚华文文学研讨会于 1999年 12月 4日至 6日在厦门大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约 10 0多位 ,其中有来自北京、上海、河北、广东、山西、内蒙古、江西、辽宁、湖北、浙江、澳门以及福建各地的专家、学者及文艺书刊的编审 ,还有来自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新西兰的各国华文文艺团体的领导人和作家、学者。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在研讨会上 ,中外学者们各抒己见 ,充溢着…  相似文献   

20.
刘俊的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部分:对世界华文文学体系的建构与阐发,对世界华文文学的条块研究以及作家作品研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研究视角"立以骨骼""敷以筋络""实以血肉",搭建了世界华文文学的意义世界。其著述表现出鲜明的风格化特征,即条分缕析、绵邈细密的逻辑推演功力与洞幽烛微、深情倾注的文本细读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