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任杲  宋迎昌 《城市》2018,(2):3-10
城市化的发展不仅伴随着城市人口总数的增多,也暗含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明晰我国大城市发展现状,笔者借助大城市数量、 大城市化率和大城市平均人口数3个指标,对1980年~2010年20国集团(G20)国家的大城市发展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符合绝大多数国家所呈现的上升趋势,相对于过快发展的大城市数量而言,我国的大城市化率依旧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且我国的大城市平均人口数较其他国家也并未过度发展.今后我国的大城市发展应重点控制大城市数量,提高人口承载潜力较大的大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加快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2.
李农 《城市观察》2016,(2):115-124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社会管理、运营社会生产、营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京沪以建设国际最先进的智慧城市为目标,用加快城市智慧交通建设、打造以智慧服务为核心的智慧社区建设、积极推进以构建产业智慧链为目标的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来提升自身的发展品质,是解决京沪大城市病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庞玉萍 《城市》2012,5(5):73-75
一、前言交通拥挤是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都经历过严重的交通拥挤,经过长期的治理,现已有所缓解.进入21世纪,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逐步显现并日趋加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高峰时段的平均车速已下降到17千米/小时以下,部分市中心路段仅有5千米/小时.为治理交通拥挤,各城市不断出台新的措施,如北京2005年确立了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并重点进行轨道交通建设,投入大量资金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之后实行车号限行、提高停车收费、摇号购车等政策,但收效不大.据调查,80%的出行者没有感觉到拥挤有所缓解.那么,为什么我国城市的交通拥挤难以治理,甚至越来越严重呢?  相似文献   

4.
研究剖析出租汽车行业的营运规律和自身特征,对出租汽车行业今后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从沈阳市出租汽车行业这一个例子出发,对我国大城市出租汽车行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出租汽车行业的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对出租汽车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宋迎昌 《城市》2022,(9):14-23
笔者通过世界银行公开数据库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大城市化与城镇化相伴而生,城镇化中后期大城市化有加速发展的趋势,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化推动城市规模结构“金字塔型”—“橄榄型”—“倒金字塔型”演进。据此,笔者提出:实施城镇化政策应关注大城市化发展,根据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适时调整城镇化发展重心,推进多种形态并存发展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6.
张骐严 《科学发展》2021,(11):62-71
超大城市结构的复杂性对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超大城市治理要深化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以精细化、智能化为牵引,以深化街镇改革为重点,科学设置职能机构、整合职能职责、优化治理流程,推进以大部门制、合署办公、联合执法为载体的政府再造;以政府数据、社会数据、企业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安全共享为抓手,推动决策、执行、监管、反馈、考核、评价、参与等体制机制建设的再深化.  相似文献   

7.
韩少秀  张丰羽 《城市》2021,(5):41-49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集中表现为大城市数量和人口的迅速增加.笔者立足国际视角,探究驱动大城市人口集聚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的国家,其人口在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大,其人口向大城市的集聚程度越高;便利的交通条件对于...  相似文献   

8.
《城市》1992,(1)
小城镇发展动力问题是小城镇研究的重要内容。城镇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不同,其发展的动力各有特点。一般说来,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主要有:国家大中型工程项目建设的布点,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大城市郊区的小城镇(以下简称城郊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特殊类型,既受到一般小城镇发展动力的作用,又具有其自身特点的动力机制。一、城与郊协调发展是城郊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9.
交通拥堵是城市化进程中各大城市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之一。交通拥堵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破解交通拥堵问题,实现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城市交通,成为国内外各大城市研究的重点之一。在综述交通拥堵相关理论、文献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现状、问题及成因,系统提出包括促进城市多中心发展、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倡导绿色共享出行、挖潜现有运输效能、合理控制机动车数量、优化道路规划建设、加快智能交通管理、提高市民法规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趋势,也是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的举措。目前,潍坊智慧农业项目纷纷落地落实,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智能化设备配备和资金投入不足、高素质人才短缺、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潍坊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补齐人才短板,强化资金支持,也要提高农户参与智慧农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市郊铁路与大城市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阐述了大城市发展的趋势及在此趋势下市郊铁路在城市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引导作用。同时提出了在市郊铁路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如今,一座城市的表现不仅取决于它的先天硬件(即有形资本),还更多地取决于知识流动的顺利与否、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的架构(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决定着城市的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概念作为一种战略手段被提出,它将城市生产要素囊括于一个普遍的框架之中,更重要的是,它凸显出过去20年信息通讯技术对提升一座城市的竞争实力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厘清“智慧城市”这个往往难以捉摸的概念。笔者针对这一构想提出一个浓缩且具可操作性的定义,并就欧盟27国中智慧城市的地理因素罗列出一系列证据。据笔者了解,本文的数据和图表分析首次深入运用最新版本的城市审计数据集,这些数据集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分析影响智慧  相似文献   

13.
张琴 《科学发展》2021,(10):82-88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在高度发达的网络技术背后,一旦缺少公民信息安全的保障,智慧城市不仅是不完整的,更是不安全的.只有不断完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和相关法律制度,强化政府对信息安全的监管,发展公民信息保护技术,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强化公民信息权利意识等,智慧城市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4.
促进郊区工业园区二次开发,加快园区转型发展,是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要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加强对二次开发重要性认识。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前提下,按照全面探索、逐步推进、封闭运行、结果可控原则,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转型、环境整治,通过产业用地二次开发,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城市基层治理事关城市发展全局。随着参与和治理的理念不断发展,在城市治理中参与式民主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本文主要关注法国城市治理中街道议事会的作用及对中国基层治理建设的启示。法国经验表明,街道议事会体现了法国参与民主的发展及制度化趋势,使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得到有效结合;街道议事会给公民参与城市治理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沟通与信任,让城市治理问题落实到街道层级;在街道议事会运行过程中,避免政治化影响及会员专业化趋势,有利于保证街道议事会更客观、科学、合理地反映公民的声音。借鉴法国经验时也必须意识到,法国街道议事会的发展与法国参与式民主形式多样化、众多协会活跃性、社会和政府所倡导的自治准则和以自愿为基础的自治体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智慧城市建设能改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成果进行科学评测的方法体系,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行动指南,可为有关部门观察各地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提供依据。本文在梳理和比较全球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发现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对智慧城市的内涵理解不一致,指标设置存在一定差异;指标数目较多,数据获取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指标缺乏前瞻性和导向性;反映城市信息化的指标过多,较少关注智慧城市建设效益和效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杨忠伟  杨露 《城市观察》2011,(6):137-142,172
随着城市的不断蔓延扩张,边缘区的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本文对失地农民居住形态进行探讨,采取多功能混合居住模式使得居住空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居住活动形态与居住空间形态的辩证统一。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规划研究来避免以往“撤村建居”安置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将对失地农民居住空间形态的研究提前到其农村聚落向城市聚落转变的初期,有效避免“城中村”的形成,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Domestic work, once the most common occupation for women around the globe, was thought to be well on its way to extinction at the end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However, in the 1980s and 1990s, evidence began to appear that domestic work was in many places again becoming a growth occupation. My goal in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the factors related to the recent expansion of domestic work in countries in the Global North, us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a case study. I draw on U.S. Census data to document the resurgence of domestic work both nationally and in many large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then use multivariate analysis to compare rates of domestic work across these ci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ates of domestic work are highly related to variables measuring structural inequalities (racialization of the labor force, immigration, and economic polarization), while showing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variables measuring unmet care needs (care dependency ratios, female/maternal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availability of institutional care options). These findings underline the urgency of providing protections to domestic workers and point to the need for scholarship that better theoriz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unpaid care and different forms of paid care.  相似文献   

20.
美国开发农业地区旅游的历史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旅游业逐渐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并且持久不衰的产业,在美国成了最大的服务出口行业,提供就业机会第二多的行业和第三大零售行业.旅游业的兴旺给美国各级政府以极大的启发,他们把传统工业同旅游业比较后发现:旅游业不需要传统工业那样多的投入,因为旅游业的主要固定资产就是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旅游资源本身;旅游业对环境污染很小,没有传统工业的"三废";旅游业对普通从业人员的文化和技术要求不太高,年龄较大的人也可以胜任;发展旅游业还能带动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地区经济多方面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