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9·11"事件以来,大国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和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角力,基于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权力斗争的需要,上述大国尽管竞争的手段各异、程度不同,但都对地区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美国在中东的霸主地位构成现实而潜在的挑战,未来中东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或许又将跌入大国争夺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2.
丰富的油气资源、凸显的地缘政治位置使中亚成为世界上各大国和地区大国竞相涉足和角逐的热土,成为世界地缘战略竞争的重要场所.俄罗斯、美国、欧盟、日本、土耳其和伊朗等国在中亚的战略博弈,必然对中国西部用边安全、中亚"战略缓冲带"作用的发挥以及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中东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从地区内部来看呈现出权力结构重新洗牌、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恐怖主义日益泛滥等特点。与此同时,世界主要大国也在积极调整其中东政策,美国继续实施收缩政策,欧洲在中东进退失据,俄罗斯则巧妙地重返中东。在中东动荡的背景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并积极防范中东地区的安全、政治、文化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朝鲜半岛是北太平洋最有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美国在该地区拥有地缘政治利益,同时,朝鲜半岛介于中、俄、日三大国之间,由于朝鲜半岛所显现出的独特地缘政治属性,便成为东北亚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从地缘价值取向因素来看朝鲜半岛问题,主要表现在:大国争夺战略生存空间的"冷战"因素,意识形态因素,大国因素和国家安全战略需要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尽管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中东地区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仍然是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上最敏感的地区,是大国角逐的焦点。大国的激烈争夺,严重地影响了中东地区的稳定,使中东局势更加复杂化,处于动荡的漩涡之中  相似文献   

8.
潜伏在我国新疆地区和中亚国家的"东突"恐怖势力已成为新疆地区稳定和中亚国家安全的一大隐患.本文指出了我国新疆及中亚国家在地缘政治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政治平衡机制中的"东突"问题,分析了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对地缘政治格局资源配置的阻碍,阐述了其对地缘政治格局平衡中输入与输出关系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世界地缘政治格局迅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及时适应地缘政治发展的时代背景,打破了意识形态和两极思维的禁锢,以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地缘战略为核心,积极参与和推动多极化世界地缘政治结构的构建,增进了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地缘政治大国关系的相互依赖性,开拓了本国发展的地缘政治空间,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和现代化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提升了中亚作为国际地缘政治中心的地位。在新的国际格局与地区形势下,具有很大相似性的中亚五国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对外战略:"中立"、"联盟"、"均势"和"平衡"。不同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一个共同的战略动因,即地缘政治。地缘政治与各自现实条件的结合导致了五国在理性选择下的不同战略形成,以及在不同战略之下的外交优先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