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三言",即重言、寓言和卮言。重言和寓言从《庄子》的创作实践来看,其实一也,只有很小的区别。卮言则是庄子齐物思想的表现方法,因而包涵了重言和卮言。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语用角度学视域,分析了《庄子》的"寓言"、"重言"和"卮言"等"三言"的语用特色。"寓言"体现了最小信息量原则,"重言"反映了话语角色对"以言取效"之力的运用,"卮言"是语用综观理念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从建立思想理论体系的学术方法入手研究<庄子>,将对<庄子>一书博大精深的学术体系以及庄子思想的特质产生新的认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它们作为<庄子>的独特笔法和思想学说的表现形式,使<庄子>具有了"微妙之理"和"精绝之文".寓言乃借他人之名来论说自己所要阐明的道理.庄子通过特有的艺术形象寄托思想,使自己的理论大都以寓言的面貌呈现出来.重言即借古人之名以自重,其目的在于提高思想的可信度.卮言则是与道相应,符合自然分际之言,是<庄子>书中最精彩、最玄奥的言语.卮言旨在阐扬庄子哲学的精神实质,在<庄子>作品中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在<庄子>中相互统一,密不可分.虽然"寓言"、"重言"之间存在着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别,但卮言将两者巧妙连结起来,使<庄子>成为了一个有机整体."三言"所言说的重点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庄子真实思想的具体呈现.通过"三言"的互相配合,<庄子>书中诗性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开阔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结合得天衣无缝,由此构成了<庄子>有别于其它诸子的独有特质.  相似文献   

4.
庄子“三言”与巴赫金 “超语言学”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中“寓言”、“重言”和“卮言”有极重要的理论价值,其本质含义分别是:一、“寓言”是虚构的托之他人之口的话语,外在地表现为主客之间的对话;二、“重言”既能够表现说话者本人观点的他人话语,又是权威性的他人话语;三、“卮言”是直接描述、陈述事物的出于己口的话语。“三言”是庄子从交流对话的维度对话语进行的分类,这和巴赫金从超语言学维度中对话语的分类相通。庄子“三言”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观念和巴赫金的超语言学理论具有很大的一致性。这表明,庄子的语言观念既超前又朴素,在我国文学理论史上应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所谓“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是《庄子》中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本文从修辞的角度入手,对“重言”的含义作了一番探讨,认为“重言”兼有引用和反复两种修辞手法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庄子的万物齐一、因任自然的自然观,决定了《庄子》一书行文表达上采用了“三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产生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寓言”,“借外论之”,借寓言以论“道”;“重言”,借重“往古佐证”以申明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学说;“卮言”则为“无言之言”,是庄子表达“道”的“言”之最高境界。庄子的自然观与“三言”的表达方式的高度统一,正是庄子“以天合天”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庄子》称其文由"寓言、重言、巵言"构成。其实战国子书大都具有《庄子》所说的"三言"模式。只是不同的子书中,三言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诸子三言之体其实在史传文学中也有对应的形式。这是因为,诸子著作与史传文学一样都受到史官文化的影响。在战国子书中,有一个不约而同的倾向,就是孔子或多或少是作为"重言"的角色出现的。战国诸子大多借孔子故事和孔子之言以自重,或者让孔子成为其学说的代言人。这是因为,孔子在战国时期已极具影响力。同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儒家学派又是争鸣、论战的百家之一。孔子的这种二重身份使其在诸子著作中成为复杂多变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试论《庄子》卮言与酒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卮是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盛酒器。由于受先秦时期重酒、好酒传统的影响,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创造性地使用卮言作为其突破言意困境的重要手段。《庄子》卮言实际上是如酒一般让人品味又使人神往的载道之言。  相似文献   

9.
庄子排斥世俗性的知识,但对于"道"这类特殊知识十分重视,道便是庄子进行诠释活动的"前见"。庄子认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不足以表现道,表现道依赖于寓言、重言和卮言,在诠释学的视野之下,对寓言、重言和卮言这三言的运用就成了庄子独具特色的诠释方法。庄子的诠释前见形成于"心斋"这种特殊的精神状态之中,"心斋"是通过"坐忘"的修养方法而达到的,这说明庄子的诠释方法并非纯思辨的产物,而是以深厚的生命体验为根基的。  相似文献   

10.
《庄子·内篇》名篇方式非常独特,三字题突破了线性结构的意义稳定性,实现了立体结构的意义流变性。断读方式的多样性与意义侧重点的多变性显现了意义结构的立体性和多层性。《庄子》解读因此歧见纷呈,然而歧见并不意味言说的矛盾,反而昭示意义自身的多重性。歧见以多层意见叠加的方式指向《庄子》本义。《庄子·内篇》这种独特的结构和意义关系,正是《庄子》特有的"卮言"式言说方式的体现,也是庄子语用观的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11.
重估《庄子》的语言艺术——卮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梅 《东方论坛》2003,(2):65-69
庄子的是非观决定了他不强立是非的超然态度,是<庄子>立言的基础.而出于对语言本身的局限性和对受众因素的考虑,<庄子>的文章往往不从正面立论,而是利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涯之辞",借助形象、故事来寄寓他想要传达的道理.卮言是一种谬悠荒唐、调侃夸张的语言,它沟通天人之际,介乎言与不言之间.卮言就是载庄子之道的语言,它涵盖了庄子语言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等各方面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与经典文本的诠释具有密切的关系。汉代思想家董仲舒通过诠释《春秋》《公羊传》而建立公羊学的思想体系,魏晋玄学家郭象通过注释《庄子》而创构一套新的道家思想体系。他们的解释皆表现出强烈的主观性,是“六经注我”的典范。董仲舒认为《春秋》有“微言大义”,郭象认为《庄子》“寄言出意”,这构成了基本的解释理论。微言大义、寄言出意是讨论言意之辨的问题;它们是经典中特殊的言意,而与常言常义相分。微言、寄言,即经典中嫌疑矛盾之言,真假、实虚、有无难辨;大义、出意,即孔子、庄子寄寓于经典中的丰富复杂的意义。微言与大义、寄言与出意存有重大的间距。在解释方法上,这有利于解释者突破经典言辞的限制而自由地发挥孔子、庄子之意;在解释效果上,这有利于解释者消解经典言辞之义与其所阐释的孔子、庄子之意的冲突和矛盾,从而确证解释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命名,是《庄子》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是作者运用寓言、重言、卮言的独特形式,融入比、兴、赋的诗化手法而作出的非凡艺术创造,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庄子》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结果,体现了意出尘外的构思和超群脱俗的想象,与《庄子》汪洋恣肆的文风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后印本是对前印本的最好阐释,《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说部"形态以及"诗话"形态呈现出不同的意义指向。从"单行本"、《四部稿》"说部"本、《谈艺珠丛》"诗话"本到现代铅字标点本;从四卷本、六卷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到《卮言倪》《全唐诗说》《国朝诗评》《文评》《词评》《曲藻》《文章九命》等"摘选本",《艺苑卮言》的文本形态不断变化,题名、字体、纸张、序跋、卷次、钤印、牌记、刻工、堂号、墨钉、另行等可视性符号为理解实物印本产生的历史时空提供了重要元素。《艺苑卮言》实物印本的物质性形态参与了文本意义的生产,在脱离作者掌控后实物印本"物的叙事"与"作者意图"渐行渐远,由作者最初"策名艺苑""以书为礼"的"谈艺"转为"以资闲谈"的"诗话"或"诗论"。  相似文献   

15.
在篇章结构方面 ,《庄子·内篇》具有鲜明的特征。内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篇《逍遥游》是内篇的总纲 ,与后六篇形成明显的纲目关系 ;寓言、重言、卮言是其文章的三个构成部件 ;其思想观点扑溯迷离 ,其行文线索若隐若现 ;运笔断续开合 ,但文意主旨却是统一鲜明的  相似文献   

16.
《庄子》中人物繁多,人物的命名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创造。"重言式"命名传承历史评价,整合帝王系统,改换圣贤精神;"寓言式"命名消弭人物界限,为自然天象注入思想,赋予"概念范畴"生命;"卮言式"命名以技艺、区域为依据,与农耕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兀显"丑"。  相似文献   

17.
张洪兴 《南都学坛》2007,27(5):70-73
《庄子》"三言"是庄子以言释道的三种最基本方式。"三言"中,充满着奇言、奇语、奇人、奇事、奇理、奇趣,专于奇中体道是《庄子》"三言"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具体说来,庄子写奇的方法主要有以大写奇、以丑写奇、以险写奇、以理写奇、以事写奇、以神写奇等六种方法。其中,写大则有鲲鹏之雄,极尽夸张;写丑则有畸人之形骸,骇人听闻;写险则有"运斤成风"的寓言,惊心动魄;写理则批仁义而非孔子,将常理"掀翻";写事则首尾对比,出人意表;写神则有藐姑射神人,冰清玉洁。这些方法相互交融,相辅相成,形成了庄子文章"风云开阖,神鬼变幻"的奇诡之风。  相似文献   

18.
试论庄子的寓言世界郑世明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第一个自觉地、大力地创作寓言的作家。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相似文献   

19.
刘基《郁离子》的创作,在取材、构思、立意诸方面,对古代的寓言、重言、卮言皆有借鉴,但毕竟不是同一水平的回归复显。它已融进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上了时代烙印,富有创新意识,为寓言艺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 《庄子》一书之难读,世所公认。难读的原因,一是庄子有意识地把哲学思想形象化,即所谓“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天下》)。因而使读者一接触其文字,尤如繁花满眼,往往“得象而忘言”,难以“寻象以观意”(王弼《周易略例》),终于不见路径,无法登堂入室,洞见其思想之深奥。二是庄子思想体系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