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帝从放、资言,欲用爽、懿,既而中变,敕停前命;放、资复入见说帝,帝又从之。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皆流涕而出。(《资治通鉴》卷七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6月第1版第2344页。)  相似文献   

2.
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李畲新任监察御史,掌管宫廷百官考察.一次,官仓小吏送来俸禄米,家人量过后发现多了 15斗,小吏说:"历来送米只多不少,这是仓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畲吩咐:"下不为例."李母闻讯道:"畲儿,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这次下不为例,下次还会下不为例,人心不足蛇吞象,能贪米就能贪金."李畲顿悟,连忙向母亲谢罪,让小吏把多送的米带回.李畲身居高位,但李母这个终身"老师"依然不忘教儿戒贪,体现了古人对"贪"字的深刻认识.李畲也因此得以善终和赢得人们对他的称道.  相似文献   

3.
从事公文写作的同志都有体会,那就是要写出好的文稿,构思的过程十分重要.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想预也即认真构思的过程,本人多年从事公文写作,认为公文写作构思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解放军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军队机关公文有十二个文种,每一个文种都承载着军队机关工作的特定事务,在日常工作中公文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军队机关的工作效率.公文的写作从标题开始,明确、标准的公文标题是写好军队机关公文的第一步,因而标题的规范化问题是公文写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第五款规定:"标题应当准确概括公文内容,根据需要标明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种类."2006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军队机关公文格式》中要求"标题用二号小标宋体字标识,位于红色反线下空一行,分一行或者多行居中排列;回行时,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上述标准是现行军队机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对于标题拟制提出的基本要求.考察现行军队机关公文写作实践案例,目前军队公文标题还存在着一些失范的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繁简不合理的情况.一般在基层部队的公文标题中我们常见一些正文短而标题长的公文,特别是一些刚从事公文写作的同志处理公文标题容易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过于重视在标题中完整表现正文意思,而忽略了公文标题要高度概括的基本要求,出现了标题繁长、头重脚轻的现象.与之相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正文长而标题过简.这在通知、通报、请示这三类文种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它们通常正文较长,但标题则仅以"文种"出现.这样既不便于阅读,也导致公文写作明显失范,影响到公文的使用效力和严肃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公务员行为的不断规范,公文写作规范化越来越为各机关、单位所重视."规范化"是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化"的过程中难免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针对当前行政公文写作中出现的常见错误,指出意见,以期推动行政公文写作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正秘书是领导的助手,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职业。我国古代就有秘书一职,掌管着典籍或起草秘要文书之要职,其重要性不亚于现在。自秦汉至清末,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尚书、秘书监、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秘书官职,掌握大小官员转呈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宣布皇帝的诏书等。尚书的设置在秦朝时就已经有了,《宋书·百官志》上说:"秦世,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公文写作教学由于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只能依靠"照葫芦画瓢",从现象到现象的简单模仿来进行,而这种事倍功半的方法对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来说,则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笔者在多年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科学、速成的公文本质学习法.这套方法的特点在于以笔者近年提出的"公文正文三要素说"理论为科学基础(详见拙著《公文正文三要素说与公文正文格式化导论--公文写作一读通》一书),站在共性高度上对诸多文种的内在规律进行破译,可以帮助人们对公文正文内容达到"无一字无来历"的透彻理解,同时,将规律提炼、物化成种种方便易行的外在格式,从而达到授人以渔、举一反三的速成特效.兹按八课时的具体学习内容和过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既放心、放手使用干部又加强对他们的监督。《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有这样一个故事:治书侍御史柳彧见隋文帝勤于听政理事,百官大臣奏请过于烦琐,于是上疏谏道:"近来常见陛下留心治国安民之道,不辞辛苦疲劳,这也是由于百官大臣惧怕获罪,遇事不敢自己决断,只好秉承陛下裁决,因此奏请过多,以至于营造等细小事情,支出少量财物等琐碎杂务都在奏请之中。陛下在一日之内,须回复众多大臣的奏请,以致常常天晚忘食,夜半未寝,整日为公文表章操心受累。敬请陛下体察我的诚挚之言,稍微减少一些琐碎事务。"  相似文献   

9.
雍正朝,田文镜为河东总督.有幕客邬先生,绍兴人,习法家言,尝谓田曰:"公欲为名督抚耶?抑仅为寻常督抚耶?"田曰:"必为名督抚."曰:"然则当任我为之,毋掣我肘矣."田诘之,则曰:"为公草疏上奏,然不能令公见,疏上而名成矣."许之,盖劾隆科多也.隆为世宗元舅,有拥立功,既而骄恣不法,世宗深苦之.邬早窥知上意,故疏上而隆果获罪,田宠遇遂日隆.已而以事与邬龃龉,大愤,辞去.自此田奏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不得已,使人求邬所在,以重币聘之返.邬要以日必白金五十两,许之,邬始再至.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公文著作不能这样误导读者》中,列举了2011年1月出版的《公文写作全书》中的主要错讹,因篇幅所限而未进行综合分析与深入思考.为进一步研讨文风问题,本文特以这部书为切入点,对公文著作不良文风进行必要的反思.一、反思公文著作(一)自卖自夸的表述.《全书》自誉为"模板范例技巧全能宝典",在封面文字中称"范例齐全,语言生动,与时俱进".在开篇的《出版缘起》中称,"在范例选择上……既注重规范、注重经典,又注重与时俱进,更注重给使用者起到充分的示范作用.相信本书一定会以其独有的特色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封底文字中称,本书"无论是作为快速掌握写作要领、套用写作模板的参考用书,还是作为全面提高业务水平的进阶用书,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和使用价值."联想其种种错讹,这样的表述,谁能信服?再好的著作,也难免有版误或意想不到的瑕疵.作者自我推介,对出版的著作自卖自夸,本无可非议.关键是著作本身是否真有价值,是否存在原则性错误,作者的夸词是否属实,夸得是否得当.错讹多多又自卖自夸,就是对读者的严重误导和极端不负责任.读了《全书》这样的著作,笔者最想说的是:但愿广大读者不被这种错讹多多又自卖自夸的公文著作所误导!但愿公文著作者都能自尊自律,彻底端正文风,不再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1.
公文是机关公务活动的产物.平时,人们将公文的"公"字简单地理解为公务或公事,公文仅仅作为机关和社会之间以及机关之间相互联络的工具,这实在是皮相之谈,未得其中三昧. 许慎<说文解字>将"公"释为"平分也",本义为无私."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公超脱于私,无一己之私,自然能够畅行天下而无阻.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在人们习惯认识中,公文写作只是一些人云亦云、随意拼凑的套话堆砌.为此,我国著名公文学家、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前会长苗枫林先生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热诚呼唤正确公文理论的出台.感此,笔者于1996年开始,陆续提出了"公文正文三要素说"理论(详见拙著<公文正文三要素说与公文正文格式化导论>一书及有关论文),揭示了公文文体自身独特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对公文正文内容达到"无一字无来历"的透彻理解.下面仅以常用的指挥性公文 (决定、指示、通知、通告等)开头写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错误为例,结合"公文正文三要素说"的理论进行分析,以使人们进一步加深正确理论对写作实践指导价值的认识,从而切实增强学习科学公文理论的兴趣和紧迫感,扭转人们对公文理论的误解,加速实现公文写作科学化、规范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某杂志2005年第8期刊载的<谈请示标题中请求类动词的使用>一文(以下简称<谈>文),再次提出了请示标题能否使用"请"、"请求、"申请"之类动词的问题.<谈>文中说:"……这在公文学界有不同的看法.而有关的法规和规章中,对此并无明确的要求,因之,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公文学界有不同看法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14.
<正>所谓"套路",对于一些刚刚接触公文写作的人来说,无疑是有一定帮助的,因为它可以让你"照着葫芦画个瓢"。但是从长远来看,要提高公文写作能力,一定要避免落入"俗套",避免下面四种束缚。切勿拘泥"三段论"写文章的确讲究要有层次感,而分出段落应该是体现层次最好的方式之一。很多刚刚接触公文写作的人,经常被灌输"写公文一定要分出三段"的观念,一些人往往容易被"三段论"的模  相似文献   

15.
正同列均分杨文公亿,以文章幸于真宗,作内外制。当时辞诰,盖少其比。朝之近臣,凡有除命,愿出其手。俟其当直,即乞降命。故润笔之入,最多于众人。盖故事,为当笔者专得。杨以伤廉,遂乞与同列均分,时遂着为令。——《能改斋漫录》卷十二古代秘书写公文得到的润笔钱物,不是起草公文的秘书独得,而是翰林学士院(中书舍人院)全院官员乃至后勤人员共同分享,这一做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因何而起?笔者最近读宋人吴曾写的《能改斋漫录》一书,才知道此事是从宋真宗时期开始的,其始作俑者是杨亿,是他首先提出来,最后经  相似文献   

16.
罗锋 《秘书之友》2013,(4):34-35
随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下简称《条例》)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陆续发布,高校的公文处理工作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公文处理工作,已成为高校公文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一、高校公文处理工作总体思维的变化1.公文处理由"四环节"变为"三环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下简称《办法》)规定,"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  相似文献   

17.
写作,历来被认为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今中外,不少有作为的政治家都十分注重自身的文字修养,并严格督促下属勤于写作.唐代公文有严格的"职述"和"代拟"规定."职述"即担任某种职务的官员必须亲自拟写与其职务相称的公文,不得假手他人,如有违例,轻则贬官,重则治罪.当然,历史上不少官吏昏庸无能,着人代笔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相似文献   

18.
正本文所称的"公文标题",专指党和国家公文处理文件所规定的狭义法定公文的标题。"公文标题结构原理",是笔者在长期研究公文标题的基础上,于2012年为深入贯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而出版的《公文写作与评改禁忌大全》一书中提出的全新概念。为使这一原理在理论上得以升华,促进公文标题规范化,本文特作专题研讨。一、公文标题结构原理的显著作用长期以来,公文标题不规范的问  相似文献   

19.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3):102-105
明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廷杖.清人所修《明史·刑法志》云:"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是数者,杀人至惨,而不丽于法.踵而行之,至末造而极.举朝野命,一听之武夫、宦竖之手,良可叹也."这几样创造,实际上并无法律规定可以遵循,可是明朝人"踵而行之,竟于末造",甚至到南明小朝廷风雨飘摇了...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年以来,企业越来越注重规范自身的基础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公文作为一种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在各类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篇好的公文在对外交往特别是在与国际商务伙伴交往中,往往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从而帮助企业达成目的,实现双赢.但大多数企业的主要目的是以成本和利润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对公文的重视程度,忽视公文处理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一是对"公文是什么"的认识比较模糊.在一些企业里面,从事行政或文秘工作的相关人员对公文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是白纸黑字盖红印就是"公文";有的则认为公文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事情,跟我们一个市场化的公司没有任何关系.诸如此类,连公文的概念都没有搞清楚,就更别谈公文处理的规范了.从定义上讲,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或其他法定组织在实施领导、管理和处理公务中形成使用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