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能源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引擎。在中东欧地区,三海倡议所倡导的南北能源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的能源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三海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储备和消费市场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都是一带一路值得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三海地区自主发展的需求与俄罗斯寻求能源合作伙伴的意图客观上也为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开展能源合作创造了机会。由于三海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大国影响和控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受限,整个三海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承接一带一路带来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在美俄三海能源博弈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的能源对接合作将面临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2.
俞辉 《国际公关》2023,(16):39-41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影响。文章介绍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和目标,并概述了欧洲在倡议中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位置,详细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机遇,包括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文化交流的增强以及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推动,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挑战,包括经济竞争压力、政治价值观的差异和安全与法律问题;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匈塞铁路项目、亚得里亚海港口项目,展示了这些项目在欧洲的实施情况以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总结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欧洲的总体影响,并提出了欧洲应对挑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区域深度合作的宏伟构想,能源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重点。当前,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国际能源合作正在向纵深、宽广、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推进,但国际能源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则面临着能源高消耗高污染、能源体系不明确、能源合作模式缺乏创新、能源链单一分散等困境。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以完善绿色低碳机制、提高能源合作标准、营造多元共生机制、构建供需互补体系和建立供应链联盟为实现路径,探索更多的能源合作新机遇,为国际能源合作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陈籽雨 《国际公关》2024,(3):182-184
本文从阐释“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在国际化进程中的作用入手,分析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挑战,并从多个维度探讨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期望为高职教育领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从愿景到行动,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深入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支持,开拓出一条贯通沿线国家、区域共同繁荣的共赢之路。本文首先梳理了“一带一路”倡议的起源及其发展的三阶段,其次阐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指出“一带一路”是当前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顶层设计,并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外交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体现。接着概括了“一带一路”的主要成就与挑战。成就涵盖政治、经济、人文、生态等多个领域。挑战主要来自美西方国家、澳印日等国、东道国以及中国自身内部四个方面。最后,扼要分析了新阶段“三大倡议”与“一带一路”之间的关系,并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任务从根本上规定着学科的建设方向,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定标准,指导和约束着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任务。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发展规律。分工合作在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地位、新型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以及全球价值链的亟待重塑,都要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这一研究任务的确立将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进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势不可当。话语权博弈是大国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却面临一定的困境。从依附论的角度看,国际合作话语权领域仍呈现鲜明的“中心-外围”的依附结构,“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在范式、理论、价值、传播等维度均存在对美西方等“中心”国家的“话语依附”。2013年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了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的转化,在提供实践场域、供给理论养分、搭建交流桥梁、壮大传播平台等方面为磨砺和增强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变革国际合作话语体系的不平等格局、提升中国话语权的事业仍任重道远。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第二个十年,中国应将国际合作话语权建设作为未来工作的着力点,通过完善理论建设、凸显价值追求、开展话语对接、优化话语传播等路径,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合作话语权的影响力,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摆脱对美西方国家的话语依附,共同为实现新型国际合作积极发声、贡献智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全球和区域政治经济局势深刻变化并加速重构的背景下,对我国与海合会国家开展"一带一路"经贸合作的基础、机遇及潜在风险因素进行了研判和探讨。海合会国家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油气资源储备,是全球地缘政治核心区域。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与海合会能源合作不断升级,形成了高度互补的贸易关系,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断升温,海合会国家的经济转型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同时,当地欠佳的营商环境、单一脆弱的经济体系、恶劣的气候条件、区域内国家地缘政治博弈、恐怖主义威胁、域外大国干预和牵制等不利因素构成了双方"一带一路"建设合作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10.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因其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域,在“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中国与中亚五国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既顺应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也适应推动双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且拥有彼此间睦邻友好等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在双边签订的协议框架下,采取了鼓励学生国际流动、加强人才培养、成立大学联盟、共建“上合大学”等举措,提升了中国与该地区的高等教育合作水平。展望未来,中国应坚持“适应性”“引进来”“走出去”“信息化”等战略,做好双边合作政策规划,优化来华留学生结构,鼓励对外合作办学,依托互联网优势创新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一带一路"的实施在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加强国际交往、塑造良好外部环境等方面为治理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也可能引发大国之间在西北民族地区周边新的政治博弈,加剧传统因素对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冲击,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变量。在国际层面,为有效克服和应对当前挑战,需要以战略互信为基础加强国际交往与合作,努力压缩和减少传统影响社会稳定势力的外部活动空间。在国内层面,内置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考量西北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需要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打造以公平、公正为契机的社会稳定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更是中国话语权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其过程表现在:前提条件上,"一带一路"沿线和相关国家经济上对中国依赖度较高,为中国在规则上的话语权提供了经济基础;区域分工上,顺应产业沿"一带一路"向低发展梯度转移的趋势,中国在产业链上具有制高点主导优势;治理结构上,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由多边体系朝双边化区域化发展,"一带一路"为中国构建了新的"朋友圈";历史机遇上,中国倡导的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理念与欧美兴起的保守主义相互对比,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声音"越发洪亮和有吸引力;机制设计上,"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灵活高效的规则体系更适合各地区发展实际,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丝绸之路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为我国开展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以此为基点,我国文化遗产的国际合作实践突破了以往倚重国际公约的既定保护模式,在合作框架、范围及方式上都有了极大的发展,但还存在国际公约的带动作用有限、区域合作具体制度有待深化以及文化遗产合作的独立价值未能彰显等问题。当务之急,是应当通过加强利用传统公约合作机制、深化区域平台合作机制、倡导文化遗产独立合作机制三重步骤,重构我国今后的文化遗产国际区域合作之路。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全球保护主义倾向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过程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展了中国开放之路,加速中国资本走出去,构建以中国为节点的全球自由贸易网络,还能完善沿线国家或地区交通运输、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工业就业岗位。鉴于沿线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国轻工业及服务业全球参与程度不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应加强战略互动,坚守贸易共赢,完善投资环境,打造多边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一带一路主要国家包括人多地少的日本、韩国,地多人少的俄罗斯,人多地少、土地私有的发展中国家印度,大地产制度盛行的巴西和土地国有的越南等,研究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的土地管理制度、农地改革及特征,总结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推进机制与改革发展是"十三五"规划两个重要内容.两大战略一个立足于构建对外开放格局,一个立足于国内区域发展新布局,两者以何种机制结合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整合分析两大战略之间关系可知,两大战略的互相影响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水平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推进的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区域及部分国家城镇化发展状况可知,中欧城镇化合作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合作重要机制;从城镇化动力来源的两个主体--政府与市场这两个视角可以探讨两大战略的结合路径.通过现有文献资料的综述研究可知,从国际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本质是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完善也是城镇化问题的重要部分;从国内研究来看,中小城市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应该作为研究的重点;要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的省、市城镇化合作;妥善处理"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的产业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伙伴。当前,联合国议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内容主要包括可持续发展、南南合作和绿色发展。在此基础上,联合国秘书处、联合国大会、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相关机构以及联合国的15个专门机构正在立足自身专业领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取得了一系列的共建成果。其中,中国—加纳/赞比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再生能源技术转移项目是联合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代表性项目之一。总体来看,联合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国际支持、务实参与和第三方协调的重要作用,堪称国际组织共建"一带一路"以及"一带一路"多边合作的典范。面向未来,为了确保联合国共建与"一带一路"发展之间的平衡、协调和可持续,中国需要着意处理二者之间在渐进推进、发展目标和主体层次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审慎考量的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发展的强烈诉求和中国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需求构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的互补性经济结构基础。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实现路径所构建的三国互动决策模型,证明了在合理的信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之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产能和资本相对富余、产能供给性价比高、项目建设经验丰富、对沿线国家政治文化了解度和包容性较高等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的进一步分析也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不局限于沿线的个别国家,各国都可以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参与进来,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共享,由此证明欧美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模型的提出为"一带一路"倡议利益创造与利益共享的经济学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