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7年,在联合国讨论巴勒斯坦问题时,土耳其支持阿拉伯国家,反对分治决议,但在美国的劝诱下,土耳其承认了以色列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对阿拉伯国家则相对冷淡;60年代后,土美关系出现了裂痕,土耳其在继续与以色列发展关系的同时,积极改善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土耳其在积极支持阿以和平进程,全面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同时,与以色列结成了军事同盟;"9·11"事件后,随着美国全球反恐战争的展开,土耳其与美国站在一起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同时强烈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的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2017年4月的总统制修宪公投彻底突破了1982年宪法构建的宪政框架,将终结上百年的议会制宪政历史。正发党认为议会制存在权力结构失衡、政府更迭频繁和制度脆弱等弊病,因此力推修宪建立土耳其式总统制作为医治议会制弊病的良方。新宪法确立的总统制中,总统过度集权,议会功能弱化,司法独立受限,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同步举行,导致总统及其领导的多数党同时直接掌权政府和议会,并间接控制司法机构,从而形成总统强、议会和司法弱的政治权力结构。总统制转型将塑造土耳其融合总统制中三权分立特征和议会制中政府与议会权力一体的单一权威体系特征的强势总统制,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土耳其再伊斯兰化和加剧社会撕裂、政治极化,还将强化埃尔多安个人权威和正发党选举霸权,增添土耳其内政外交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土耳其拥有独特的地缘政治经济优势,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关键的节点国家。外交上,土耳其奉行欧亚主义战略,不断加强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联系。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土耳其的大国雄心显现,官方正式提出了三个层次的"土耳其梦"。"一带一路"倡议符合中土两国发展的需要,不仅为"土耳其梦"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机遇,还为双方在经贸、金融、文化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不过该倡议的实施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土耳其的世俗化进程受到了来自伊斯兰教主义的阻碍,世俗社会的特征正在被逐渐削弱。所以,中方须密切关注土耳其政治和社会局势的变化,土方也要为彼此合作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于土耳其加入欧盟,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土耳其在欧洲的地位并非无足轻重。从表面上看,土耳其被拒之门外的首要原因是尚未满足"哥本哈根标准",但是2004年入盟的中东欧十国和2007年刚入盟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一些谈判议题领域还不如土耳其,这更加深了人们对欧盟扩大标准及其未来前景的困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欧洲、如何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和分歧以及对欧洲联盟终局的定位。欧洲人民的选择将对欧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苏闻宇 《国际论坛》2013,(6):66-70,79
中东变局引发了土耳其由"零问题"外交政策向积极外交政策的转变,有学者认为该转变标志着"零问题"成功升级为"零问题2.0",也有学者认为这种转变宣告"零问题"外交政策彻底失败。从现实来看,"零问题"外交政策的这种转变的确没能实现土耳其"战略纵深主义"所预设的目标,反使其陷入土叙冲突泥淖无法自拔。这种情况的出现揭示了土耳其目前的国际身份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尚不具备主导地区形势和国际事务的实力和合法性。因此,土耳其以"战略身份"作为"现实身份"进行对外交往的做法很可能使其外交变得被动,且难以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哥贝克力石阵 坐落在土耳其东部山脊顶端的哥贝克力石阵,是一处考古遗址,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0年。几乎比埃及金字塔要早7000年。并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是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外部行为体之一,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苏联解体后,土耳其积极介入该地区,通过制度外交、文化外交和科技外交等多种路径促进自身软实力的发展,效果显著,有效提升了土耳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改善了其国家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耳其的国际话语权。但是,另一方面,土耳其在中亚地区软实力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究其原因,土耳其自身的中等强国实力无法支撑起其“称霸一方”的雄心壮志;对坚持多元务实外交政策的中亚国家而言,与土耳其合作只是“备选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土耳其在该地区的活动势必会受到俄罗斯、美国、伊朗等力量的制衡。  相似文献   

8.
通过概述新"丝绸之路"计划的由来和新"丝绸之路"的路线,论述中亚各国在构筑新"丝绸之路"方面的进展,分析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伊朗和中国等国际力量在中亚新"丝绸之路"外交中的作用,本文认为:新"丝绸之路"改善了中亚各国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亚各国的对外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中亚国家间的一体化及其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美欧通过构筑新"丝绸之路"削弱了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的控制,巩固了中亚地缘政治多元化的现实。美国、欧盟、俄罗斯、土耳其和伊朗等国际力量在新"丝绸之路"等领域展开的外交争夺,增加了中亚地缘政治形势的不稳定性。新"丝绸之路"加速了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建。  相似文献   

9.
2001年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阿富汗的重建工作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之上。作为北约成员国,土耳其凭借与阿富汗传统的亲密关系、相同的宗教信仰以及同时拥有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好感等优势,积极参与阿国重建并发挥了有效作用。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土耳其也面临着自身经济实力限制、国内安全隐患牵制以及其它地区强国挑战等困难,但是未来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进程的态度和政策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奥斯曼帝国晚期曾先后出现过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即大奥斯曼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共和国的创始人凯末尔抛弃了上述三种思潮。但在二战后,土耳其开始逐步背离凯末尔主义,其外交先后出现了三次重大转折:从中立转向加入西方联盟,从偏重西方转向向中亚拓展,从偏重中亚转向向阿拉伯邻国拓展。土耳其外交及内政的变化预示了"阿拉伯之春"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