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欣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3):59-64
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需深入审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生成、历史生成和现实生成的三维依据;需深刻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的共时发展促使“需求侧”的新要求和“供给侧”的新判断,是社会生产和人民需要一直存在的并适时变化的“新的非对抗性矛盾”的内涵;需把握好通过高质量发展、引领需要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路径;从而系统认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2.
张东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47-50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得出的正确结论。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及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时代和我国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35-37
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实践基础的理论创新,是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又一次深化。正确认识新论断的丰富内涵,既要把握新论断中的"变",深刻体会美好生活的内涵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体体现,又要把握新论断中的"不变"。这一重大论断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治国方略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并对国际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理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哲学前提。在唯物辩证法视阈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互动的历史性结论,内涵着唯物辩证法意蕴,是新时代标志、丰富内涵与创新性工作要求的有机统一。在时代价值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质变、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国际地位变化;在思想内涵维度,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集中体现为矛盾条件的客观性变化、矛盾因素的共时性变化、矛盾关系的根本性变化,需要辩证性的理解;在工作方法维度,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工作实践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新的问题关切以及弘扬创新工作精神等创新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6.
以三重逻辑解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生成逻辑解析,正是由于“人民的需要”对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出了更好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得以出场;从演变逻辑解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包含“需要—发展—需要”否定之否定逻辑演变环节,“人民的需要”是化解“发展”动力源泉;从实效逻辑解析,只有确认“人民的需要”主导性,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才具有社会动力效应。因此,虽然“发展”是解决矛盾的要点,但“人民的需要”是解决“发展”主题,应居于主要方面。厘清这个问题,对深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贯彻党的发展理念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认识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龄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3(1):1-9
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个体差异性、发展阶段性、供给约束性和收入约束性等特征。重新建立劳动者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个人所有制,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科技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等,有利于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各方面的平衡充分发展,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8.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它体现了党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坚持,提供了党在新时代肩负新任务的理论依据,推动了新时代党的执政理念达到新的高度。准确把握这一重大判断的时代价值,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作了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论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与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这一科学论断产生的依据、科学内涵以及重大意义,对正确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金正连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4):18-22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和前夜。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习近平“新时代”前溯百年的历史状态,是黑暗的前夜;毛泽东、邓小平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则是习近平“新时代”的昨天状态,与今日的“新时代”紧密相连,不可分割。习近平“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化的必然逻辑,推动这一主要矛盾不断演化的是中国人民持续百年的不屈抗争、流血革命、艰苦创业、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与习近平“新时代”共同构成中国社会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从屈辱、奋斗、站立、富裕到强盛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一历史画卷还要继续向前展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人民将为世界作出更大、更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14.
罗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38-244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政治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厘清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原有社会主要矛盾、“主体需求满足”与“社会客体供给”以及发展不平衡与发展不充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正确把握它们之间的理论关联是深入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内涵以及在实践中更好地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各个不同时期,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每一个理论成果都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一定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精准把握。 相似文献
16.
17.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之后,学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可归之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依据、时代意义、科学内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辩证认识和处理与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等方面.已有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科学内涵、西方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对策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18.
自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之后,学界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可归之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逻辑依据、时代意义、科学内涵、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举措、辩证认识和处理与社会主要矛盾相联系等方面.已有研究在以下四个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拓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科学内涵、西方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对策和路径等. 相似文献
19.
许晓丽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5):197-208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提出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体状况,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时代问题的相关理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具有实践性、人民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基本特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表明当前社会供需矛盾已经从之前的"数量短缺型"转化为"质量不足型",转化的实质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在新时代的阶段性质变。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上"变"与"不变"的具体体现,即矛盾具体形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供需矛盾依然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也没有改变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新时代我国各项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从目前我国的现实出发而不能脱离这个现实,必须坚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理论不动摇。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特征及其解决途径决定了新时代基本方略的特征和具体内容,并为其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从量变质变规律来看,虽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换,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质”的变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转换是建立在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量”变的基础上,是“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它与现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并不矛盾。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做到以下三个基本方面:一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实现满足人民的“硬性基本需求”与“软性其他要求”的有效结合;三是将深化改革与社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