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按照“物名”与“事名”之分,并结合词的”立意”之义与“所指”之义的不同存在,来考察同源词之间的意义关系,可得其主要规律:凡物名同源,或是立意之义相同,或是所指之义相类相关;凡事名同源,或是所指之事现象相类相关,或是所指之事事理相因;凡物名与事名同源,或是事名所指之义即为物名立意之义,或是物名所指之物与事名所指之事直接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先前论述[1]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两个问题,一是造成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原因,二是认识"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意义。文章以具体实例说明,认识"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有助于词义研究的深化,有助于句法分析理论方法研究的推进——构式语块分析法的提出就源于对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多重性的认识。文章对构式语块分析法,特别是对如何运用构式语块分析法来分析一个句子,以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宋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创新语言的技巧与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派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不谋而合.她虽未闻"陌生化"之名,却行了"陌生化"之实.她主要通过以拟人、移情等手法自铸奇俊新颖之语,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和创造性地使用叠字、叠句、排句三种"陌生化"方法来创新语言.  相似文献   

4.
"都"和"也"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副词,但在某些句式中可以互相替换而并不影响句义表达.如果从兼容"都"和"也"的句式入手,分析这些句式中和"都"和"也"之间区别的句法语义条件,即可进一步说明相同的句法位置对非同义词语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5.
《广雅疏证》以"凡"语所说明的各种词义现象情况,包括七个方面,即:说明词的含义、说明词义引申现象、说明正反同词现象、说明两个词的含义相近、说明《广雅》和《说文》某些词义训释的理由、说明具有某种特征之物皆有某种含义、说明在散文对文情况下词义范围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将"言"、"语"二字置于先秦这一语言发展的断代进行穷尽式考察,分析了"言"、"语"在先秦时期的主要区别,认为"言"、"语"作名词时,两者都有俗语、谚语、名言之义;在表示言论、话语时,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但在表示相互约定的话这一意义时,"语"不可以代替"言"的意义;在作动词时,其语法功能和词义则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7.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要了解词义,除了要了解构成这个词的语素义、词内语索义之间的关系外,还要了解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词义和语素义的关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词的比喻义、借代义和语素的比喻义、借代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复杂、微妙。(为行文方便起见,下面把比喻义和借代义统称为喻代义。)探讨二者之间规律性的联系,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具有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词义分析理论、不对称和标记理论以及隐喻理论对空间维度词“粗、细”的实指义和隐喻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释。其实指义的具体内容包括“粗、细”维度的常态和异态 ,“粗、细”维度与“长、短”维度的依存关系和组配规律 ,以及与“大、小”维度的蕴含关系。“粗、细”的隐喻义包括表示声音、心智、性格等。并揭示了其隐喻义与实指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人兄弟之间取名有若干规则.双名者,兄弟名皆在相同位置有一字相同;单名者,兄弟名皆有相同的偏旁部首或结构形式.此外有若干特殊规则,如取"八元"、"八恺"、《周易》卦名等.取名规则与维护宗法秩序和血统纯洁的目的相关.古人表字有与名的涵义无关者,其形式为以表长幼次序的字与表男子身份的字构成.古人有单字表德者,加语助而为双音节词.单字加语助有两种情况,一为单字加行第,即表德之字加伯、仲、叔、季等;一为单字加美称,即表德之字加子、甫(父)、君、公等.僧人法名由"共名"与"殊名"组成,表字与士大夫同.法名可简称"殊名",字须全称,法名与表字可连称.据其称呼惯例可纠正古籍整理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缝"义的"连、联、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汉语方言的广大区域内,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开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另有很多地方用来自"来母山摄合口三等平声"的读音表示"缝"义.前者可能有的本字是"连"或"联1,力延切",后者可能有的本字是"挛"或"联3,吕员切".开口的读音与合口的读音在地域上成互补分布,因而具有方言区域的标志作用.考证中对韵母作古今比较时,除了寻找今音同韵母的例字之外,必要时还拿古开口字的今韵母同古合口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拿古一等字的今韵母同古三等字的今韵母作比较,或再考察今音的声韵配合情况.这种全面关注音变的系统性、整体性的做法,本字考证中常需用到.  相似文献   

11.
实义切分理论中主位述位理论及主位纯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义切分理论是基于交际功能分析的句子的实义切分,其应用常见于语篇分析。以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在实义切分理论基础之上发展了主彬述位理论,并使之趋于成熟完善。功能语法学派普遍认为,主位可分为简单主位、多重主位和句式主位,同时主位具有语篇纯理功能、人际纯理功能和经验纯理功能三大纯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先秦的言类之"语",由于思想的精警、语言的精炼或故事的生动而受到广泛欢迎,一方面,它培育了我国早期的思想与文化;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在发生着更新和变异.首先探讨了古"语"形式变异的两种倾向:语言由口语而书面、由精警到生动、篇幅由短到长;从一小段话或小故事中不断浓缩、提炼,最后定格为一个句子.进而讨论了古"语"思想变异的一般轨迹:前期有泛道德倾向,后期更多的是具体的人生经验和政治、军事斗争的操作方法,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意义的丰富性.还讨论了文献中古"语"思想变异的特殊路向:对古"语"的改造和重新赋义,并藉以揭示其中内涵的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转语"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的杨雄,创建并运用"转语"的方法,研究汉语古今字词和共通语与方言字词之间词义上的共通关系。其内容包括"形转"、"音转"和"义转"三大部分。但后来学者因受宋元"古音转注"说的影响,将"转语"的内涵缩小在"音转"的狭窄范围,并且无限夸大"音转"在词义研究中的功能和作用,致使"转语"从科学而步入唯心主义的伪科学陷阱。  相似文献   

14.
《论语》首句"学而时习之"为全书枢要。朱子以效训此句之学,学与习相表里,心与理相涵养。阳明再传弟子胡直以觉言仁,觉即明觉、灵觉,十字打开,既有溥博之横摄,又有渊泉之纵贯。胡直弟子邹元标以愿学为宗旨,《论语》首句之学即觉即悟,以本心之明觉含摄一切,以本心之灵觉达之一切,以透悟超越一切。邹元标以《易》之时义贯通此学,以《论语》初编末句"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呼应首句之时。总之,此学既有实行义,又有超越义,以效训学与以觉悟言学诠释各有侧重,二者在对立中相互融摄,总体上丰富了孔子仁学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评王力的"羹、汤"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力先生强调上古的"羹"只指带汁的肉,并据唐诗一个"羹汤"例,定唐代"羹"变为菜汤义,"汤"产生菜汤义.今古汉语、辞书学界都据王力此"羹、汤"说立言.但王说之训释方法与结论皆误.考察羹的物性可知,"羹"从上古起就指调味的浓汤或加米面调和的薄糊状一类主菜,它始终没有变成菜汤义,只是到元代浓汤类羹归称"汤".唐代偶见、宋代多见的"羹汤",实指汤制的羹,"汤"仍指热水;以后的"羹汤"也只指羹.至于"汤",由热水引申为药汤,然后保健汤,再到元代产生菜汤义,但所指多是浓汤,到明清时期"汤"成为菜汤通称,并开始代替羹,上升为主要的一类菜肴.  相似文献   

16.
叶燮“理、事、情”说三者的客观性似已成为定说,但笔者认为其中“情”的虚位性正是破解三者非客观性的关键。本文从叶燮对“情”规定性的重新解释,以“情”的虚位以待性,“情”在诗歌中的实现性,“情”在阅读中的延展性,围绕诗歌意象的特点,情境再造中意象的释放,来说明“情”的通向性和在诗歌审美创作活动中不同阶段的不同指向,因之,客观“理、事、情”之“情”与中国古代抒情言志主观之“情”的背离一说,也似应该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17.
"兄弟姐妹"称呼语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兄弟姐妹"等称呼语指称意义在不同民族文化语言上的反映,对比分析了"兄弟姐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称呼特点,讨论了民族文化与词义指称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言、思维与文化关系之辩是久富争议的哲学论题,曾一度在语言相对论的推动下达到顶峰,后又在普遍语法理论的强势兴起下陷入沉寂。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语言类型学的跨语言对比研究为这一论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使之以"新沃尔夫主义"的崭新面貌重回公众视野。在语言类型学视野下,本文将重点围绕普遍认知与即时思维之争、普遍语法与双轨进化之争这两大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作出新的求索和解读。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新沃尔夫主义向我们揭示:不同的语言类型本身蕴涵着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方式,这对加深人类自我认识、丰富语言学理论以及推动二语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句"是"勾"的本字,本义为"鱼钩",古代辞书多以"句曲"为本义,读如钩。"句"的"语句"义与早期的"鱼钩"义、"句曲"义的关系不易观察,但仍能梳理出词义引申的过程:鱼钩—钩状物—句曲状—拘禁—限止—章句之句—语句。从本义出发还有另一词义引申过程:鱼钩—钩鱼—钩取—勾连。词义引申方向的分化是"句""勾"二字字形和语音分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又与汉代章句之学的兴起有关,也受到二字字形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老小"一词的指称范围由指代全体家庭成员缩小到特指妻子,"妻子"、"妻小"、"家眷"等称谓语表现出与之相同的演变轨迹,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一意义演变主要是突显原则下转喻思维的结果,其内在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和民俗传统."老小"表示"妻子"义的用法始见于宋代《鸡肋编》,属于南方方言用法,语频低,语用范围狭窄,在语义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水浒传》等沿用了这一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