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革命的道路是艰辛和曲折的.革命的阶级总是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的斗争才能战胜(?)人,取得最后胜利.列宁说:“历史证明,从来没有一个被压迫阶级,不经过专政时期.即夺取政权并用暴力镇压剥削者的最猛烈、最疯狂、不惜采取一切罪恶手段的一贯反抗,就取得了统治,就能够取得统治.……先进国家的资产阶级也是经过一系列起义、内战,用暴力镇压国王、封建主、奴隶主及其复辟企图才取得政权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经过两次内战,才在1649年打败国王宣布共和,但是跟着又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复辟,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用政变方式,从荷兰迎来一个带着海陆军的奥兰治亲王威廉为国王,才使资产阶级专政在君主立宪制的形式下稳定下来.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则是更加长期复杂.它从1789年革命爆发到1875年第三共和国确立,经历了长达八十六年,中间交织着进步与反动,共和与帝制,革命恐怖与反革命恐怖,内战与外战,征服外国与投降外国等,尤为动荡不宁.本文仅就法兰西共和制度的确立作初步的探讨,希望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革命导师列宁说:“无产阶级专政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而是阶级斗争在新形式中的继续。”建国以来,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在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同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更是一次尖锐复杂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孔老二,扯起“克己复礼”的破旗,疯狂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恶毒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其目的就在于妄图从根本上改变党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政策,阴谋复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林家父子封建法西斯王朝。“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是为着夺取政权,巩固政权。而反革命的拚死同革命势力斗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政权”的经济基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战争的性质及其历史作用方面的问题,解放后国内史学界曾展开过长期的讨论。当谈到起义农民在进行革命战争的过程中,能不能建立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政权时,出现了分歧意见。一种看法认为:在封建制度下,农民不能建立自己的政权;或者说农民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封建性的政权;不能有其它别的性质。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我国封建社会农民,在革命战争中能够建立短暂性的农民政权;反对把这种“政权”看成是封建性的、与地主政权并无实质区别的观点。所以产生上述分歧,有一个相当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看待这些政权所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下面谈点个人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农民革命战争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革命斗争,它不仅在政治经济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同时为了夺取和巩固农民政权,大抓了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斗争,把矛头直指维护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孔运动。研究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懂得抓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对于当前继续搞好批林批孔,加强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资产阶级全面专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权进行了探讨和指导.在大革命高潮和大革命紧急时期的1926、1927年两年中,却出现了几番有关政权性质解释的反复,从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的肯定,到过渡政权的认定,再到建立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的指示.这种反复,既折射出当时背景之下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党内的斗争,也反映出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在抗日民主根据地中,根本问题仍然是政权问题.有了抗日政权,人民就有了领导核心,持久的抗日战争就有了赖以支撑的坚实基础.本文仅就胶东战略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巩固和发展的历史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俄国十月革命打碎了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工农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机关。为了进一步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社会主义,列宁从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最初之日起,就十分重视改进和完善苏维埃政权机关工作。特别是在其晚年,对苏维埃国家机关改进和完善问题作了许多重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进步的阶级,要想巩固自己的政权,取得反复辟斗争的胜利,都必须执行一条正确的路线。 历史上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秦始皇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然而,他死去以后,秦二世和赵高却改变了他的正确路线,大搞复辟倒退,激化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结果,赫赫功业,毁于一旦。新兴地主阶级的第一个全国性政权,仅仅经过十五年,就灭亡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解放初期我国社会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在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根据俄国革命历史发展进程,提出先夺取政权,然后准备条件,进入社会主义。中国原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情况不同于俄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论点: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实践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前,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忠于沙皇政府,是沙皇政府的重要社会基础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得到了农民的支持与帮助。农民改变态度,从支持沙皇政府和支持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转而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革命,其原因有三:第一,沙皇的战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对沙皇政府失去了信心;第二,临时政府坚持战争的政策,把农民推向布尔什维克;第三,十月革命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对农民的政策,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从观望、困惑、彷徨和反对中,转变为支持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11.
问:历史上,奴隶对奴隶主的阶级斗争没有导致奴隶阶级专政,农民对地主的阶级斗争也没有导致农民专政,为什么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呢? 答: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总是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进步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而被剥削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则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历史上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统治的革命运动,对于推翻奴隶制度起了巨大的历史作用。但是,奴隶阶级却不能获得最后胜利和建立起自己的统治,而取代奴隶主专政的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这是因为奴隶阶级并不  相似文献   

12.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核心和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而工人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的革命和专政中的领导作用,又是它们胜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苏维埃国家之后,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领导力量(见《列宁选集》第4卷第404页)。  相似文献   

13.
列宁关于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前后、无产阶级政权的维护与巩固时期以及一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阶段的思想都与俄国和世界的普遍联系密切相关.俄国革命与欧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密切联系,决定了一国不能全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苏俄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均势",决定了"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可能性;苏俄经济文化的落后和世界交往的狭隘性,决定了理想的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在一国是不能建成的.列宁一国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其现实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普遍联系是在全球化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其本身也内含着全球化思想,是列宁全球化思想的重要体现.列宁晚年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必须以普遍交往的全球化视野对待社会主义问题.这些全球化思想启示我们,应当具备宽广的世界历史胸怀和眼光,在广泛开展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的普遍交往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17年10月25日(新历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革命顺利成功,由此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政权一诞生,之前被推翻的沙皇以及旧官吏、将军、资本家、地主等,互相勾结起来,从事各种反革命的破坏活动,他们的用意自然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从十月革命成功的那一天起,列宁就始终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相似文献   

15.
1917年二月革命后,俄国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多种选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掌握了政权的自由主义政党没有满足人民——首先是农民——的迫切要求,继续进行战争,延缓土地问题等一系列民主改造任务的解决,并试图以军事专政的方式建立秩序,因而逐渐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在决定俄国前途的斗争中遭到了失败.  相似文献   

16.
战国初期,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要夺取政权,建立和巩固封建制,没落奴隶主阶级则力图保存和恢复奴隶制。当时,各国的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波澜起伏,儒法论战十分激烈。《商君书》的第一篇《更法》,就是记录秦国变法前夕两条思想路线激烈斗争,阐发地主阶级上升时期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的优秀作品。毛主席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舆论,“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新民主主义论》)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一次大的政治变革,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开始的。商鞅变法,是以地主阶级专政战胜奴隶主阶级专政的重大社会变  相似文献   

17.
十六国时期,匈奴在北方建立了四个政权,该期匈奴政权的建设具有自身特点.在职官制度上,尽量沿袭魏晋制度,同时,又保留了胡制体系.在政权形式上实行胡汉联合专政,在职能分配与权力分配上采取胡武汉文、胡重汉轻的做法,以确保匈奴贵族的支配地位.在封建礼仪上,效仿汉族政权祭天祀祖,修城池宫观,以表明其正统形象.  相似文献   

18.
1917年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政治领袖列宁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以俄国革命唤起欧洲革命的坚定信念;"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灵活运用;瓦解旧军队策略的综合实施;抓住机遇不言弃的坚强意志.这些政治智慧是保证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1930年7月红十军诞生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3月发展到五千余人,成为巩固和发展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有力支柱。红十军是在农民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前后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农民革命团时期。农民革命团“以贫农为主干”,①既是农民的武装组织,又是乡村的政权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