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能促进学生积极动脑思索、探求。素质教育仅仅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而质疑习惯应从低年级着手培养。要让低年级学生学会质疑问难,主要因素在于老师的引导。该文以文本为依托,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2.
地理课如何设疑、解疑和留疑呢?设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 1.拟问设疑:是老师自问自答,宛如和学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谈话,使学生在思考中听课.如讲地球的形状时,老师边讲边问:"地理的形状像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呢?"通过学生回答后,开展讨论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马玉杰 《管理与财富》2008,(10):37-37,32
传统的用人观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原则有积极的一面,可以增强下属的主动性和信任感,但单纯强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会导致用人的片面性。“用人当疑,疑人当用”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需要,是现代领导者应当建立的用人新理念。它的核心在于监督管理,要树立“科学用人,依法监督”的理念,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4.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我们一直遵循的用人原则,它对于提高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考察使用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难以把握的客观因素,这对领导干部的选人用人水平是个考验.如果完全不疑,就可能造成用人失察、失真、失控,容易用错人,工作难免会陷入被动;完全怀疑,则会无人可选、无人可用.所以,慎于用"疑",敢于用"疑",是确保领导干部个人发展进步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地理课如何设疑、解疑和留疑呢?设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六种:1.拟问设疑:是老师自问自答,宛如和学生进行娓娓动听的谈话,使学生在思考中听课。如讲地球的形状时,老师边讲边问:"地理的形状像什么?""怎样才能看清地球的形状呢?"通过学生回答后,开展讨论式教学。2.推理设疑:老师在讲课或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通过对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推理提出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话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但仔细一琢磨,也不尽然.用人该不该"疑",当因人而宜,因事而宜.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在使用干部问题上,特别是在任用关键岗位上的领导干部时,应该存点"疑".  相似文献   

7.
尹大煌 《科学咨询》2008,(20):86-86
化学课堂教学设疑就是通过设疑对学生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直以来,课堂设疑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设疑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可通过从制度体系层面,全面打造"先、新、协、规、稳"的发展体系;从领导干部层面,培育塑造"领、导、控、诚、活"的治理素养;从落实对象层面,建立健全"依、疑、议、问、行"的反馈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说“用人要疑,疑人要用”,并不是怀凝干部员工,而是以制度的形式,对所有人进行监督,对权力进行监督,防止人们变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统治阶级的不同需要,对疑罪的处理也有不同的方法与原则.纵现中国古代刑法史,自从奴隶制国家产生后, 相继经过封建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疑罪的处理原则也大致经历了"罪疑从神"、"罪疑从赦"、"罪疑从轻"、"罪疑从赎"、"罪疑从实"的历史变迁.本文对上述各原则的利弊进行浅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学贵有疑     
“学贵有疑”,充分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遵循了最高准则,体现了最精湛的教学艺术.所以,作为教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偶读胡适传记,对其中一则名言感悟颇深:"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胡适毕生倡导的都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而上面这句话,已超出了"治学"的范畴,既鼓励我们要"多疑",还告诫了我们必须要"善疑",是他怀疑主义思想的一个辩证的体现,不仅深有哲理,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提问是一门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不少设问的误区,未能充分发挥教学设问的积极作用.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如何"利用课题巧设疑;利用课文关键词句、段落设疑;根据课文重点、难点设疑"的提问艺术,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蕴含着深刻的激励哲学。为什么要赏?赏相对于罚而言是正面、鼓励、向上的引导,能够实现正常条件下实现不了的目标。为什么要重赏?这是因为激励效力有递减性,如果发现非常之人,使用和挖掘非常之力,就需要用非常之激励。赏什么是没规定的,要根据特殊环境和特定目标,提供奖赏之物,用组织资源提供给完成特殊使命的人,而不掉入"只让牛干活又不给牛吃草"的陷阱。赏给谁并没有指定之人,谁完成任务就赏给谁,不存在私下交易或者"封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6月,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判断"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并在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得到体现。其实,我国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一直走的是制度化发展道路,并已成为追究领导干部责任、实现责任政府的有效途径,而《公务员法》的出台,则实现了领导干部引咎辞职  相似文献   

16.
<正> 常言道: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而今在企业的管理中流行一个新观点叫: “疑人也用,用人也疑。”这个问题的焦点是疑和用。用是目的,疑是手段。如果只是用而不疑,那企业迟早必乱;如果只疑而不用,那企业的人才必定越来越少。疑和用本来就是矛盾的统一,诸葛亮用魏延难道不疑?既然疑为什么还要用他?“取其勇也”! 其实企业在用人问题上,也往往是一种“风险投资”选聘的人,总不太可能一潭水望到底,况且人也在发展变化着,只能说基本符合条件,至于今后是否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宽识人选人视野,建立广纳群贤的选人用人机制,中共北京平谷区委建立了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向组织部门书面推荐领导干部人选责任制(简称推荐书制度)。这项制度出台以来,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2004年4月初,平谷区委率先在北京市建立区级领导干部及处级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向组织部门书面推荐处级、科级领导干部人选责任制,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视野。这项制度弥补了组织推荐、群众推荐和个人自荐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有时更多的体现的是单位一把手的意志和意愿…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课堂教学设疑就是通过设疑对学生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一直以来,课堂设疑在教学实践中被广泛运用,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设疑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涂平荣 《领导科学》2012,(23):14-16
领导干部从政的制度伦理规范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度设计要坚持公平与正义原则,体现人本价值;二是模范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忠实履行制度规定的岗位职责.践行这些举措对于引领与规范领导干部在制度生活中的言行及推进领导干部从政的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一年多来,中央加大了对领导干部群体的治理力度,一方面彻查严惩了一大批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的领导干部,无数"苍蝇老虎"纷纷折戟落马;另一方面从严从细地规范领导干部行为,从公共权力的运用到个人的食用住行,都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权力被陆续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在此厉治背景之下,一些领导干部慨叹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个别领导干部选择了"官而不为"——消极对抗者有之,耍滑避事者有之,明哲保身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