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宗 《金陵瞭望》2009,(10):37-37
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南京,除国民党官方大报《中央日报》、《和平日报》外,在读者中颇有影响的“民间报”是《新民报》、《大刚报》、《南京晚报》,而更多的是有国民党政客和“特殊人物”作后台的大、小报和通讯社,名目极为繁多。  相似文献   

2.
葛美荣 《老友》2011,(2):14-15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大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创刊。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在创刊号上周恩来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新华日报》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查封,1949年4月在南京复刊。  相似文献   

3.
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与垮台●尹业香陈彰栋南京国民党政权从1927年到1949年在大陆统治22年,最后退出大陆而垮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腐败无疑是导致它覆没的主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1以四大家族为统治核心的南京国民党政权,是一种官商不分...  相似文献   

4.
赵宗 《金陵瞭望》2009,(25):5-10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土崩瓦解,古都南京获得解放。4月24日晨起.解放军大部队由挹江门入城,市民夹道欢迎。挹江门城墙上、街道地面上一路都有粉笔写的欢迎标语。学生尤为激动,中央大学师生分成多路,直奔下关迎接解放军,并昼夜改版《中大人报》,加上套红报头,印成欢迎南京解放、欢迎解放军的特刊号,在城里四处散发。金陵大学师生则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相似文献   

5.
"英美派"系指南京国民党政权内部一个主张在内政外交特别是外交上倾向英美的政治集团,它的产生既是南京国民党政权建立前后中国国内政治发展的结果,也是远东国际关系演变特别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的言说是陈独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给予孙中山及三民主义以很高的评价;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为了否定南京国民党政权存在的合理性,就对国民党奉为其指导思想的三民主义予以全盘否定;到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独秀又赞扬孙中山与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时,制度(法理)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当时中国的特殊情况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认同问题,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对于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而言,政策的合法性危机及内部的认同危机,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走向覆亡的更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发生在南京解放前夕的著名“四一”血案,各种著述中记载甚多,其“真相”已早有公论。今试举数例,以明“公论”之基本观点: (1)《毛泽东选集》中关于这一事件的注释称:“国民党南京卫戌总司令张耀明在蒋介石授意下,指使军警特务凶殴示威学生”①(2)1949年4月3日新华社社论《南京惨案与和平谈判》说:南京政府“指使其军警特务向……爱国学生行凶”②. (3)《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载:“国民党南京卫戊司令张耀明命令军队和特务袭击学生”③。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著作、文章,论及此事时,基本套用了前三种说法。上述“公论”的基本点在于:这一事件是有预谋的,而预谋的具体执行者是国民党首都卫戌总司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日本诱降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反蒋势力的军阀阎锡山,是日本迅速达到其灭亡中国目的的重大步骤之一。文章认为导致这项活动未遂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日本及南京汪伪政权无力履行诱降条件;阎锡山恐承担汉奸之污名,中国共产党对阎统一战线策略的正确。上、下级关系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金辽 《金陵瞭望》2005,(6):22-23
由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所率领的国民党大陆参访团3月28日抵达广州,开始为期5天的大陆之行。国民党参访团此行共34人,将先后赴广州、南京和北京,拜谒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和南京中山陵,祭拜北京香山孙中山先生衣冠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