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青龙县依赖资源型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然而,自然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必将走向枯竭,加上资源型经济带来地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和安全事故频发等1'7题,使资源型经济有可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诅咒”。以青龙县为例,探索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而走产业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对资源型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资源型经济问题的产生,在于与资源开发、管理等相关的制度安排与运行机制的不合理。资源型地区普遍存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调整、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投资等政策手段和措施,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消除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依赖,解决了资源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改善了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资源型地区的现实情况,建立了一个资源型地区的三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市场动态均衡分析及其稳态解的比较静态分析,在一定假设条件下推出了资源税收对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讨论了产生这种效应的作用机制,并利用来自于我国8个典型资源型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对理论命题进行了验证.最后,为我国资源型地区资源税收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煤炭资源型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对一些省份来说,确立开采资源的方式作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路,既是国家的无奈,也是该地区发展的依赖。煤炭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职能不到位的主要原因是狭隘的经济增长观对生态职能的忽视。国家政策倾斜及发展经济、解决就业是资源型地区生态职能建设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与我国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型区域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的逐渐衰退,会出现包括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下岗失业人员多、经济全面萎缩、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资源诅咒破解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核心依据是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通过构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三个典型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期得出这些省区是否陷入资源诅咒的判断。认为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0.5以上即可被认为实现了资源诅咒破解,内蒙古在2005年成功破解资源诅咒,探索成功破解资源诅咒的内蒙古模式,对其他资源丰裕省区和资源型城市破解或规避资源诅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发展优势,但仍存在自身发展瓶颈.作为资源型农村,北马冢村面临的"资源枯竭、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等一系列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政府主导、村集体配合以及村民实施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突破口。为了促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探讨了当前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困局,阐释了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的路向以及政策实施重点。研究认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以经济体系、产业体系、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在传统资源型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防范和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相较于以往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需要进一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增强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还认为,以抓好顶层设计、多层级政府间协调、培育转型主体以及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作为政策实施重点,可以有效推进资源型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县域经济转型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资源型县域经济面临着结构单一、资源日益枯竭、布局不合理、产业效率低下、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要加速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快速转型,应该以产业转型为动力,由单一资源型产业结构向多元产业结构转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优势延伸模式、优势组合模式、优势互补模式、优势再造模式;坚持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并举,力促社会和谐转,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转型的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短期波动强烈是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型区域的典型特征,经济波动强烈对长期稳定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在分析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强烈波动及其福利损失的基础上,着重从矿产品价格冲击的视角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波动进行解释。通过山西与全国的比较发现,资源型省份山西经济增长波动强度高于全国,而且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波动造成了长期增长缓慢、消费需求不足而预防性储蓄过多、收入差距与失业问题突出等方面的福利损失。对于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波动强烈的原因,研究发现煤炭价格波动是导致资源型省份山西经济波动强烈的原因,煤炭价格波动通过价格直接效应、投资效应、资源依赖效应带来山西经济增长波动强烈。最后指出平抑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波动可以采取的措施:一是建立稳定基金制度调节矿产品成本构成,二是制定资源型区域"负面清单"明确投资领域,三是根源上要实现产业多元化摆脱资源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