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略论肖邦夜曲的戏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勇 《云梦学刊》2005,26(2):114-115
在作品分析教学中,学生对肖邦夜曲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音乐意境多能较好地把握,而对其鲜明的戏剧性则关注不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从比较典型的第五首和第七首乐曲入手,从内容、结构以及创作背景几个方面来分析这种戏剧性的基础与构成因素。  相似文献   

2.
铁云婵 《南方论刊》2007,(1):105-106
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他最重要的旋律创作特点是在音乐中声乐性和器乐性的完美结合。可以说肖邦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一句都有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侠义小说是唐代小说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以及文人的创作心理,对唐代侠义小说的成因加以探讨,接着,采取比较研究的方法,从题材内容、思想倾向等角度,对侠义小说在后世改编作品中所出现的嬗变特征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4.
音乐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学戴维·科普兰一个世纪以来,音乐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特别是它与包括仪式在内的其它表演活动的关系。本文研究了这一显然属于全球性的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它在实地工作中的意义。作者回顾了音乐人类学在跨学科发展中的几个转折点,讨论了平衡人类学与音乐学之间关系在知识和机构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它还重点分析了音乐对看起来是社会行动中一个独立领域的介入。它考察了音乐从表演的人类学的地位向表演人类学转变的情况。它突破更全面的表达和交流方式人类学计划这一界限,深入分析了彻底的音乐人类学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帅红 《理论界》2013,(7):53-55
内特尔认为音乐变化的持续存在是音乐世界唯一不变的事实。他对音乐变化的研究对民族音乐学从共时性研究转向历时性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音乐变化进行研究:1.音乐变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2.音乐变化的类型与变化的原因。3.音乐变化的程度和速度。4.音乐变化的方向。5.调查音乐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声乐作品与人声在音乐艺术范畴中各属不同的类别。作品属创作类 ,而人声歌唱属音乐表演类。二者虽分工不同 ,但它们却有着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紧密关系。在对作品与人声的研究中 ,必须熟悉了解其各自具有的艺术特征。本文将从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去发掘、探讨二者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以便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 ,给声乐作品插上翅膀 ,让歌声充满活力。一、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声乐作品是专为人声而创作的音乐作品 ,它与器乐作品差异很大 ,作曲家必须严格遵循人声这件特殊乐器的性能和特点去写作。譬如人声的音域没有器乐那样宽广 ;人声音色也不如…  相似文献   

7.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文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者注重的是文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文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8.
刘子秀 《中文信息》2022,(3):251-253
本文通过阐述内心情感与外在体现对舞蹈演员的重要性,从在表演中融入想象、深度解剖舞蹈作品、正确掌握作品风格、了解编导创作意图等方面,研究如何在表演中丰富舞蹈演员的情感,并从扎实基本功、诠释艺术性、提升表现力、注重交融性、重视道具运用等角度,分析在表演时将舞蹈演员情感充分表达的途径,以期能为舞蹈演员在表演中的内心情感与外在...  相似文献   

9.
著作权的客体,即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著作权产生的依托。作者创作了作品而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但并非任何作品都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什么样的作品才受著作权法保护而自动产生著作权,这是实施著作权法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笔者认为,著作权的客体,即依法自动产生著作权的作品,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具有创作性创作性,又叫独创性、初创性。具有创作性指作品系作者通过自己的劳动和独立思考创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的首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铁事件》及其续篇《约束的场所:地下铁事件2》为研究对象,在认同前人对村上作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资料的分析和列举,以及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创作目的等方面进行讨论,从而能够使读者对这两部纪实文学作品的内涵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任红军 《学术探索》2014,(7):133-137
王光祈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撰写和译介了大量经典音乐学著述,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对西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研究以及比较音乐学研究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音乐学思想尤其是比较音乐学思想,虽然诞生已近百年,但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仍然有着积极启示。具体体现在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定位,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的提升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在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重视田野考察、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保护策略,为最终实现云南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现在在一些影视表演和戏剧的作品中都有不同的创作出处,而最直接的创作灵感则是从自然界中获取而来,随着当代戏剧影视的发展,表演创作所涉及到的范围越来越大,并发展到至今,也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艺术,且领域较广。在表演创作中需要根据创作者的不同去寻找不同的灵感,充分利用这些灵感作为创作的元素。随着仿生学的发展,其带领艺术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仿生学主要是一种边缘学科,它主要是从自然界中获取大量的灵感,虽然这门学科尚未成熟,但是从原始社会开始,仿生元素便与社会文化和艺术文化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本文主要从仿生学的特征和仿生学的内涵进行分析,从中找到与仿生学相关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仿生元素应用的价值,最后还对仿生元素创新方面、发展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莫言先生作品创作风格上来看,极为重视作品所能够呈现出的表达意义,曾在农村居住20多年,深知农村社会底层人物生活,在创作过程中,习惯性从小人物的角度出发,反映当时社会背景下各类型人物的人性;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西方意识主流小说载体以及中国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以幻觉现实主义为基础的创作风格。其中“魔幻性”是莫言先生作品鲜明特征,不受形式拘束的叙事艺术风格,自幼生活环境、地域文化等因素影响,使得个人创作手法极具梦幻色彩。基于此,通过分析莫言《生死疲劳》,探究作品中所讲述的寓言故事,以魔幻性的民间叙事视角描写现实,真正了解《生死疲劳》本体意义,进而切实感受中国农村社会充满苦难变迁历程以及中国农民顽强、乐观面对生活困苦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骚体赋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在骚体赋概念的界定及所属范畴划分上,对其是否包含拟骚之作、是否归属于诗等问题进行了辨析;二是总结归纳了骚体赋的题材内容及艺术品质;三是对骚体赋作家、作品及相关问题进行了个案式解读分析.以上研究成果,不但明晰了骚体赋的文体特征,总结了骚体赋创作的艺术经验,对于推进辞赋研究整体进程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意识角度出发,分析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性别特征,并以"三恋"、《我爱比尔》、《神圣祭坛》、《弟兄们》等作品为范本,考察性别对创作主题的影响及其文本中的性别表述,论述性别视点对文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魔小说《四游记》在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创作而成。民间信仰的自发性、功利性、神秘性、散漫性等特征对其创作给予了深刻影响。尽管《四游记》等神魔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等主要因素都是现实中所不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却能够为生活在现实中的各个层次的读者所接受和解读。从民俗学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神魔小说有民间信仰这一赖以存在的文化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作品创作这个原本相对复杂漫长的过程,已从个人"单枪匹马"式的单独创作形式转变为多人之间高效率的共同创作形式。对于共同创作产生的合作作品,我国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已经作出相关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凸显出的一些问题开始引起人们关注。笔者试从合作作品的主体性质、合作合意、署名顺序等相关争议方面入手讨论,以期对合作作品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李丛慧 《理论界》2007,(9):212-213
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创始人一生共创作了600多首这一风格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歌曲之王”。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的渗透、写作手法应用和音乐形式采纳三个主要方面对舒伯特这一极具浪漫主义音乐特质和个人风格之领域的创作特点做出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赋序是赋体文学的构成因素。随着赋学研究的深化与拓展,学界意识到赋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文献资料在搜集、整合、研究上略显滞后,愈来愈越不能适应赋学研究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赋序在赋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价值,对中古赋序的源流发展、形态结构、功能价值、兴盛衰亡等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和多维考量,进一步完善赋学理论的深入探究,借此,可以整体观照赋学研究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0.
北宋的慢词创作经历了一个不断典雅化的过程。柳永、秦观、周邦彦是北宋慢词发展进程中的三位有代表性的作家,他们的词作分别体现了慢词从初创到走向典雅这一进程中的不同特征。通过对他们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感情内涵、表现手法布局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慢词在北宋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