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推动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升中国管理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丰富全球管理理论体系,促进管理学人才培养,推动本土企业现代化、全球化发展,我们拟从2022年开始设立“现代管理奖”。“现代管理奖”的愿景是:立足管理实践、促进创新研究、服务国家发展“现代管理奖”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王乙亿 《领导文萃》2008,(5):128-130
要在现代企业组织中成为杰出的经理人,应该懂得善用“管理存折”。坐在现在的位置上就开始思考自己的下一个位置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条件,以及如何在企业阶梯中顺利地一级一级往上爬。而这些位子尚未空缺时,正是“管理存折”派上用场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发展加剧了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为现代企业管理带来了新任务与新机遇.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企业管理必须实施变革,增强实力,应对竞争.尤其是“愿景”或“梦想”的编织,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形式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愿景”或“梦想”概述入手,探析现代企业管理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道德资本需要投资,也需要管理;善用道德资本,才能称得上伟大的企业家。近年来,企业慈善家之类的排行榜不断见诸报端。与此同时,企业的爱心与道德,也渐渐被视为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品牌形象,甚至被人称为“道德资本”。“道德资本”对于许多企业管理者来说看似一个新鲜词汇,事实上,钢铁大王卡内基在多年以前就有这样一句名言: “有钱人应该要感谢社会大众,是他们给你带来财富、地位。”而这种观念的延伸,就是今日提及的企业“道德资本”。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工程技术咨询类企业因其技术咨询服务的特性而属于现代服务业下的“研发和技术服务”类,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该类企业按照6%缴纳增值税。本文通过阐释“营改增”对该类企业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合同管理、应收款管理的影响,分析了在当前抵扣项目少,抵扣链条不完整的环境下,企业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有效发挥“营改增”积极效应的途径,让企业真正实现减负,分享税制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6.
赵凤琴 《经营管理者》2009,(18):256-256
本文通过对先秦儒家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为上等义利观的分析,阐述了现代的企业应该怎样借鉴古文化正确协调与社会、国家间的关系,应遵循什么样的经营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及现代企业经营的价值道德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企业改革的实践中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界和理论界最经常使用的词汇之一。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 ,我国众多的企业变成了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然而 ,这些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状况却没能都达到预期的结果。很多“改制”的企业成了“假货” ,成了改名换姓的“翻牌”公司。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企业有意“造假”。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企业界和理论界中存在着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集中表现为:第一 ,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看作是企业的任务;第二 ,把现代企业制度简单地…  相似文献   

8.
方骏 《决策》2014,(10):26-28
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全面实施,对企业来说,是“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管理;对政府来说,是市场监管模式的一次重构。只有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发力,信用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桩”。  相似文献   

9.
本文注意到国内和国外学者在讨论“改造传统企业,是建立化企业管理体制”时所从讨论的两种没角度,着重研究了从技术变革的角度形成的改造传统企业的思路--“现代化集成”管理;并抓住管理的两大要素;分工和集成,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行米在人类历史上形成的三个阶段;原始集成、传统集成和现代化集成,进而论述了实现“现代化集成”管理是改造“传统企业”和建立“现代企业”途径,文中以CAD和CIM为例说明了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方面,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在整个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竞争力的实质表现在企业如何将生产要素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极限。人始终是生产力申的基本要素,所以人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笔者根据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认为企业应该以人性化管理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以人为本”的根本意义,对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具体措施和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工业从“蒸气化”进入“电子化”,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于是,一种以尊重人,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为核心的“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学说风靡全球,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企业管理者们,把这种学说的精髓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卓有成效的“一”字管理。 擦亮一双鞋一月赚百万 休斯,查姆斯是现代企业界中一个传奇的人物,他的管理技能令许多同行拍案叫绝,美国一家民间商人协会曾授予他“管理大师”称号。他在担任美国“国家收银机公司”销售经理期间,曾面临着危机:公司的财务困难,被在各地负责推销的人员知道了。因此这些人都失去了工作热情,销售量开始下跌。到后来,情况严重到有可能使查姆斯和他手下的几千名销售员一齐被“炒鱿鱼”的地步。于是,查姆斯决定把全国各地的销售员召到总部召开一次大会。  相似文献   

12.
“人本化”企业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科学的管理模式之一,但人本化企业管理却因为管理者理解不足、企业制度存在漏洞和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规划之间存在冲突而表现出发展不足、管理失效等问题。要规避这些管理弊端,企业管理者有必要细化管理内容、改革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并积极建设企业文化。希望本文能够为“人本化”企业管理的发展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何雨 《经营管理者》1994,(11):53-53
<正> “可口可乐”公司创立于1892年,百年经营中它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球有目共睹,以下所列举的三十条管理经验即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秘方”,现代企业大可以此为镜。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社会的领导者,科学的领导方法应该是“抓大放小”,而不是“事必躬亲”。如何“抓大放小”,成为现代领导者的必修课。本文从六个方面即抓谋划、抓重点、抓干部、抓协调、抓监督、抓控制来阐述领导者如何“抓大放小”,实现科学领导。  相似文献   

15.
<正> “企业文化整合法”,是成都铁塔厂创造性地应用现代管理原理中“以人为本”“文化制胜”的新思维,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系统地进行“铸魂”“谋道”“育人”“营围”“塑形”等企业文化要素的优化配置、整体效应合成的产物;是把企业文化上升到企业发展“软资源”的高度,同时加大生产经营含“文”量与企业文化含“经”量,实行文化与经济、管理、科技一体化运作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绩效评估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同的绩效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企业最终收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可见,对企业绩效激励机制的制定正确与否将关系到企业的团队绩效,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那么企业究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绩效激励呢?本文通过“两熊赛蜜”的故事分析,着重论述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团队的绩效激励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 目前我国如果一家企业申请上市,首先必须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需要,其次,企业要具有一定规模的资产,且预期发行量必须有较大的规模,即“盘大绩优”的原则。符合标准的企业还必须由国家各主管部委和各省市推荐上报,由中国证券委员会等四家部委筛选出初选企业的名单,报请国务院批准,由此看来,我国目前企业上市过程非常严格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之下,“借壳”和“买壳”上市便应运而生了。“借壳”上市和“买壳”上市作为一种新型的上市方式,已经受到金融界的普通关注。 所谓“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集团公司)通过将主要资产售予(注入)上市的子公司中去,这样就实现了母公司实质性上市。“借壳”上市的基本思路就是在目前我国企业上市受各方面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大型或特大型企业以及集团公司先将一个子公司或部分资产改造后上市,然后再将其它资产注入,实行重组上市,从而得以回避额度管理的约束。“借壳”上市的典型案例是  相似文献   

18.
<正> “军转民”,这一全球企业管理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为何在出现了象波音、麦道、达索、长虹这样一些成功“转向”企业的同时,还有一大批企业却“转”得艰难,比如前苏联的一些军工企业,又比如中国二重等一些国内公司,其关键是是否真正面向市场。我国的军工企业分离出的民品公司,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运作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进行管理创新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9.
诸强新 《经理人》2005,(9):41-41
人员的流动和竞争的加剧,反而会 促进社会的繁荣与企业发展。因此,出 现“反叛者”、加剧竞争对整个社会和企 业来说,并不是坏事。相反,竞争具有 鲶鱼效应,能让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感与 活力,促使企业在各方面加快学习与改 善的速度。 企业间的竞争也能促进整个行业的 发展与繁荣,使企业更容易做大作强。 企业的领导者应该看到,可口可乐并没  相似文献   

20.
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是使我国经济走向新的成长阶段的主要支柱。”还说:“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将在根本上决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是关系民族振兴的大事。”这就把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二者在经济建设中缺一不可。从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