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137-140
科学发展观使党的执政战略更具时代性;使党的执政理念更具民本性;使党的执政方式更具求实性,因而必然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民本发展、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宋媛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6):102-103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本文从科学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世界发展观的杨弃,是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之土,是一种中国表述等四个方面来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国情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在教学和实践中发现,C语言指针定义的信息量不足,难于解释指针使用的许多方面。本文大胆地剖析了已有的定义,从中找出问题所在,并试图加以改进。还结合实例给出了“拟构”概念,较好地说明了相关知识尤其是指针与数组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已经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在2008年出现大幅度下滑。中国采取了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来应对金融危机,刺激经济增长。依照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及工业化所处的阶段,4万亿投资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不过从长期来看,必须改变这种依靠投资和第二产业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根本指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笃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24-2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指导思想,也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教育的根本要求.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要坚持六个协调: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互协调;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范围发生了影响广泛的经济危机。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均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虽然效果各异,但均能为当今经济危机的应对提供一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全球正面临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由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期失衡,这场源自美国的金融风暴,波及范围之广、冲击力度之强、连锁效应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它给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世界 相似文献
9.
10.
赵立成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5):6-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事业振兴发展的根本指针。“三个面向”规定了我们办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规定了教育改革与调整的基本思路 ,是我们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除了工人运动和反劳工商业游说团体这两种方法,一种几乎没人听说过的《雇员自由选择法案》(EFCA)成了一种应对当下经济危机的最重要方法,它可以让美国工人更容易组建工会。《雇员自由选择法案》不会增加一分钱的公共支出,也不会使联邦政府增加一个单独的机构。它既不会对企业增加新的法规,也不会规定任何有关雇主付给雇员工资和补贴的内容,它却可能成为一种使美国工人恢复适度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文阔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基于对西方列强的殖民外贸策略与中国在经济危机时采用的国内外经济策略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中国威胁论”的荒谬,希望国际社会认清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丑恶嘴脸,认清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真诚。任何国家与中国建立密切的外贸关系不仅不会受到“中国威胁”,还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真正互惠,完全可以安心地与中国保持长期友好的经济贸易乃至更深层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景贤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田光辉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19(2):5-6
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全面理解和认真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而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红柳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4):88-89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借此不仅可以揭示此次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实质,而且有效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根本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面向过程的C语言和面向对象的C 语言中都引入了指针的概念。指针是C/C 中特性较强、功能较好的应用之一。然而指针也是C/C 中最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概念。本文针对C/C 中的指针原理及使用方法做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对每一种应用都用实例加以阐述,为学习C/C 指针的相关知识提供了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钱振为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2(1)
汽车产业是对经济危机十分敏感的产业,往往在危机尚未形成时,产业就发生明显下降,从而诱发危机的形成.当经济危机发生时,汽车产量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危机的深度.汽车生产较长时间处在低水平状态又阻碍经济的复苏.只有当经济开始走向繁荣时汽车产业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处在轿车消费高速增长阶段的国家,经济危机对汽车产业的打击尤为严重.我国经济发展总的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面临巨大挑战.政府和企业建立必要的预警机制和必要准备,在危机发生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窦书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3):21-24
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它坚持以人的全面解放为核心,强调社会整体、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思想和理论基础,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内容,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实践着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丛松日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1):4-9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竞争的盲目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比例失衡、经济跳跃式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流通过程还是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现实性。并不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20.
康振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5):109-112
多边贸易规则所贯彻的原则、发挥的功能,是为了防止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WTO对反补贴、反倾销、贸易保护、进口许可证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的实行程度都做了限制,但仍有部分国家在当前危机下钻贸易规则的空子。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自由化的对比可发现,多边贸易规则体系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来应对当前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