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晏婴不入狗门晏婴是齐国大臣,能说会道,经常出使各国。一次,他要到楚国去,楚王便事先与群臣商量了一个办法,决定利用他,羞辱羞辱齐国人。晏婴个子矮小,楚国人就在大门的一侧,凿了一个小门,决定等晏婴一到,让带路的人故意将他从小门引进,然后再将他当狗,进行嘲讽。一日,晏婴到了  相似文献   

2.
晏婴廉为政本观的提出与实践邵先锋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平仲。他先后事齐灵、庄、景三公,参政五十多年,是姜齐后期的一代名相。晏婴治国,政绩显著;晏婴为人,品德高洁。司马迁把他与齐国另一名相管仲并列,在《史记》中记作“管晏列传”。清廉俭朴,不仅是一种个...  相似文献   

3.
晏婴是春秋末期年国的著名政治家,在齐国历史上,晏婴与管仲齐名,史书并称管晏。晏婴一生相齐三公,其主要政绩为:强公室,抑私门;犯颜直谏,匡正君过;举贤以临国,官能以敕民;折冲尊沮,不辱使命。等等。晏婴以其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开创了一代良好的政风。  相似文献   

4.
吴昆 《社区》2014,(32):40-40
晏婴是春秋时的政治家,齐国三朝卿相。齐景公继位之初,这位两朝元老并未受到重用,而是被派去治理东阿边陲(山东阿城镇)。过了三年,齐景公想了解东阿的治理情况,听到的却都是晏婴的坏话。齐景公很生气,找来晏婴问罪。晏婴检讨说:“臣错了,请您再给我三年时间,保证您听到的都是好话。”  相似文献   

5.
《晏子春秋》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子春秋》是一部以记载晏婴言行为主的专书。晏婴(?——前500年),春秋后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是齐国历史上继管仲之后的又一位贤相,历灵、庄、景三朝,从政五十余年,并“以节俭力行重干国”。关于晏婴的材料较多、较集中地保留在《晏子春秋》里面。这部书虽然不能完全作为信史看待,但仍不失为我们研究晏婴这个历史人物的重要资料。《晏子春秋》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先秦文学史中应有一定的地位。可是,由于这部书的真伪问题长期聚讼不已,影响到人们对它的重视、研究未能达到应有的水平。它在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也还有待于我们重新作真正的认识。本文拟就《晏子春秋》的真伪问题,书中所体现的晏婴的政治思想及这部书的艺术特色作一点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晏婴的人生态度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但现实社会的变化摧毁了他认同对象,对生的执着又使他缺乏超越性追求,其理性态度落实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便是对生理生命的珍视和对现实幸福的眷恋。工具合理性、实用主义和退让自保的病弱性构成了晏婴人生哲学的三大特色。强烈的保命欲构成了晏婴人生追求的基本导向,但旧贵族的身份和自尊感,也始终在其内心保持着强大压力,于是保命欲的主宰与道德感的挣扎,使晏婴一生充满了矛盾的张力,构成了他“善与人交”的处世术的基本色调。  相似文献   

7.
自打有了车子,就有了坐车的和赶车的。坐车的多为王侯将相,属上等人;赶车的则被称作“车夫”,是普通人。车上人主政事大,故史传记载多而详;车下人赶车事小,那记载自然少而且略。近日有幸读到几则有关车夫的史料,殊觉珍贵。文中虽将姓名略却,记事倒还完整。抄录两段,以与读者诸君共赏。 一则是春秋时期齐国国相晏婴同车夫的事,见于太史公《史记·管晏列传》。文言费解,不如翻成白话。 晏婴因事外出,车夫为之赶车。晏相生得矮小,长不满六尺;车夫个大,身高八尺。车夫之妻打门缝瞅见,大个儿丈夫而为小个子晏婴赶车,已觉不快。又见车上的晏婴不苟言笑,意态  相似文献   

8.
李文武 《金陵瞭望》2009,(13):38-38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物,他叫司马穰苴。当时,在齐国景公时代,晋国侵略阿、甄地区,燕国侵犯河上地区。齐国陷入四面楚歌的环境中,派军抵御。结果,大败。齐景公急了,贤臣晏婴推荐了司马穰苴.晏婴说“穰苴虽是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齐景公采纳了晏婴的建议,面识司马穰苴.交流军事知识。司马的谈吐与学识折服了齐景公。齐景公极为高兴.马上任命穰苴为军事统帅,抵御敌军。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尽显风流,那还是在小说中;而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雄辩家——齐国大夫晏婴。晏婴聪明智慧,机敏善辩,贤名闻于诸侯。只是他身材矮小,不足五尺,因而不免有人借此奚落他。结果,对方往往是自讨没趣,不得不甘拜下风。《晏子春秋》就记述了他的一些轶事,读来十分有趣,在此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自律即以党纪、国法和道德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控制自己,自律是高度的自觉,自律是最灵验最有效的护身符。官大体有两种:清官、贪官。贪官并不全部一开始就贪,最后终又成为贪官,身败名裂直至丢了脑袋,关键就是缺了个自律。清官之所以一身清廉,并不是他们无求无欲,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他们始终能够自律,有高度的自觉。谈及这点,不得不谈及春秋末期的晏婴。晏婴是齐国大夫,齐景公感其辅政有方得力,便赏赐他一件白狐皮裘,衣襟又是用豹皮镶的,价值千金,晏却谢而不受。齐景公知晏妻老,又要将自己少且娇的爱女嫁晏,晏敬拜谢辞。一…  相似文献   

11.
挥汗成雨     
这一成语,人们用它形容人多,有时也有用它形容汗多。晏(yàn)子名婴(yīng),字平仲(zhòng),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在春秋时代,他做过齐国的相国,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著名政治家。有一次,齐国派晏子婴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王看不起齐国,对晏子婴很不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与"同"本是古代两个意思大致相近的哲学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史伯与晏婴作了二者相反的理论阐述.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史伯、晏婴"和同之辩"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题,这一主张不仅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而且上升到人生哲理的理论高度,显示出深刻的思想意义."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翻开《左传》,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跃然纸上,那些众多的风云人物给人以深深的震撼,然而,这些历史群像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既不是齐桓、晋文的雄才大略,也不是管仲的叱咤风云,晏婴的机敏,或是子产的为政宽容。  相似文献   

14.
《管晏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也被《大学语文》(华东师大本)选为教材,但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一事的解释,大都认为司马迁在此问题上对晏子持以批评态度。例如聊城师院所编《〈大学语文〉文章赏析》一书所收录的华东师大叶百丰先生《〈管晏列传〉讲析》一文中,就这样讲:“对晏婴,司马迁是这样说的:‘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用‘岂……邪’的句式,在于引起读者的思索。而文情荡漾、自然,作者对晏婴的‘见义不为无勇’是持批评态度的。”此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分析》,西北师院所编(《〈大学语文〉讲析》  相似文献   

15.
我的故乡高密,古称夷维,西汉时用今名。县境内曾经有一条河流名密水,据地名专家考证,高者上也,高密者,密水上游之谓也。但密水何以称密水,就不得而知了。这地方设县治已两千余年,历史可谓悠久。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涌现出众多的名流俊彦,其中名声最著者,当数晏婴、郑玄、刘墉。刘墉的名声起初仅限在民间和野史,不能与晏、郑相提并论。但因为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使他声名鹊起。我少时曾经读过《刘公案》,是一本没有多少文学性的公案小说,后来的电视剧从中取材颇多。  相似文献   

16.
《晏子春秋》作为一部反映晏婴生平事迹的文学作品,对于书中人物形象的刻画,采用了多角度立体的方式,对于同一个人物能够选取多个材料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使得人物的形象丰满而富有感染力。本文从《晏子春秋》的结构入手,通过具体篇目的分析,论述了该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纵向地考察了春秋时期齐鲁两国的文化流变。春秋前期 ,齐国管仲在原有的基础上光而大之 ,形成了齐法家学说 ;鲁国出现了臧文仲与柳下惠两种不同的文化倾向。春秋后期 ,孔子是柳下惠而非臧文仲 ,杀少正卯 ,儒学在鲁国占据统治地位 ,使鲁学更加纯粹 ;齐国以法家为主要特色的思想文化至晏婴重礼而淡化法 ,齐文化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齐文化中具有"尊贤重士"的优良传统,这一传统由姜太公开其端,经管仲、晏婴进一步发展,于稷下学宫发扬广大.这一传统成为齐国富强的重要因素;而且开启了一代"礼贤下士"之风,使稷下学宫成为战国文化中心,对后世的博士制度以及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统"精神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和”与“同”本是古代两个哲学概念,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史伯与晏婴作了二者相反的理论阐述。孔子在继承和发展其前人“和同之辩”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新命题,这一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的主张,对推动21世纪世界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晏婴是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历史文化符号功能的历史人物.晏子文化符号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民为本,重视民生疾苦,强调以德治国;重视制度建设,强调责任意识;强调选贤授能,反对赏罚失中;重视修身,严格自律;充满智慧的行政方式和行为方式.晏子的文化符号意义是儒学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今天我们仍然需要高度重视的社会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