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构造出了新的银行经营秩序和管理方法,需要银行经营管理者具有高超的谋略来驾驭,而《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兵书,包含着卓越的谋略思想,将其精湛卓绝的谋略思想,运用到现代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由于《道德经》中体现了较丰富的战争及谋略思想,所以一些学者据此认为《道德经》是一部兵书甚至是讲阴谋的书。本文在对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力图更准确理解《道德经》所论述的主旨———"道"的本质含义。本文认为:老子的"道"是情怀和规律的高度统一;情怀是根本,是实质,是理解老子战争、谋略思想的钥匙,也是澄清误解、辨别是非的要害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代之际为中国谋略学的发端,这一时期的许多谋略方法和思想,成为后来谋略学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谋略学逐渐发展成熟,涌现出道家、兵家、纵横家、法家等影响深远的谋略流派。在谋略思想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谋略学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个性。中国古代的谋略文化是中国大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报业史上寿命最长的一张报纸——《大公报》创造了诸多辉煌,《大公报》的抗日救亡宣传报道,充分宣示了日本侵华的非正义;《大公报》在办报理念、文人论证、宣传谋略、人才培养等方面显现出了高超的艺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公报》更是大公报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战争是敌我双方智慧与勇力的大比拼,司马迁主张在战争博弈中以斗智为主.《史记》写了大量的战争谋略,是一部形象生动的战争谋略教科书.《史记》中的战争谋略既包括战略、战役层面的谋划,也包括外交层面的谋划.司马迁之所以能对战争谋略的叙写得心应手,是渊自他博览兵书而拥有的深厚兵学知识.《史记》与《孙子兵法》等兵书互为表里,兵书是理论,《史记》则是具体战例,二者互相印证、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鬼谷子》谋略思想及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很有特色的一部学术著作。由于秦汉以降,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属于非主流文化,因而使其学术价值湮没不彰。文章从《鬼谷子》谋略思维的根据、原则和方式,谋略主体的素质和修养,论证了其学术价值,同时指出了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不但产生最早 ,而且军事思想最为精深 ,影响最为久远 ,堪称中华民族的不朽兵书和世界第一部《军事谋略学》。 2 50 0多年过去了 ,这部被后人奉为“兵学圣典”的古老兵书 ,虽历经沧桑巨变却不失其光泽 ,不仅启迪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谋臣将帅 ,而且跨越时空 ,流传海外 ,成为全世界的精神财富。在人类迈向 2 1世纪的今天 ,它仍然熠熠生辉 ,泽被四方。军事家奉之为圭臬 ,政治家、外交家以之为智囊 ,企业家、商业家、体育家以及文教卫生领域的人士也无不从中寻求智慧之光。孙武军事谋略思想有其深厚的智慧之根和军事谋略文化之源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体系性表现在理论体制上的完整性和各理论构成要素间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紧密关联上。这种完整的体制、周密的理论布局与精细的理论安排建立在刘勰深切细密的谋略意识之上。其谋略的用意则是对与作家和创作有关的诸多问题作出系统擘画与先期安排。其理论虽为救弊而发,然其意旨则在于对文学未来走向的深远关注上。其理论谋略决定了《文心雕龙》"体大虑深"的理论特色,是《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 《红楼梦》是一座千门万户的艺术宫殿,见仁见智,争论颇多。近出版的白盾的《红楼梦新评》(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看法。集中收论文廿五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有《研究红楼梦也应实事求是》、《耽美·泛爱·悼红……》、《论红楼梦的悲剧美》等篇,着重探讨作品的创作思想与艺术风格;第二部分有《略探雪芹的“自传性”》和关于宝玉、黛玉、妙玉、宝钗、凤姐、袭人等几篇人物论,着重探讨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历史、美学意蕴;第三部分有《论曹雪芹的思想、艺术大突破》、《红楼梦的现  相似文献   

10.
前言《红楼梦》是一部形象化的封建社会衰亡史,是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诗词是这部小说艺术整体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曹雪芹用以表现作品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艺术手段。为了帮助工农兵学员和工农兵群众阅读这部古典小说,我们编写了《〈红楼梦〉诗词评注》,从全书一百七十多首诗词中选取了一部分,加以注释和评述。由于水平所限,缺点错误一定不少,希望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的艺术美,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我这里仅就这部作品的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谈点粗浅的看法,提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 艺术上成熟的长篇叙事作品,都有一个完整的形象体系。这个形象体系既体现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也体现作者的艺术构思和美学理想。《红楼梦》里所出现的刘姥姥是一个社会地位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但在作者的艺术构思中却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在描绘作品形象体系的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红楼梦》有没有一个“纲”?近年来,红学界曾经很热闹地议论过一阵  相似文献   

12.
18世纪伟大作家曹雪芹,以其杰作《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推向高峰。作为古代小说家,曹雪芹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然而,曹雪芹的文学造诣不仅限于小说,由《红楼梦》作品看,他对诗词曲赋等亦有高深造诣。《红楼梦》人物的诗词曲赋各极其妙,且切合人物个性,就说明这点。《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是曹雪芹独创,但也广泛吸取了以前文学的艺术营养。以下就《红楼梦》中的二首词曲与前人对比,看曹雪芹对古代文学的继承、革新、创造。一、《红豆曲》与黄花女儿乩坛诗《红楼梦》第28回,写贾宝玉在冯紫英家酒宴上,喝了一支没标曲牌的曲…  相似文献   

13.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孙犁与《红楼梦》的关系.第一,《红楼梦》对孙犁创作思想的深刻影响;第二,孙犁在"《红楼梦》批判"运动中的独特表现;第三,孙犁对《红楼梦》思想艺术特色的独到见解;第四,孙犁作品对《红楼梦》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5.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借鉴《红楼梦》后所做的"旧瓶装新酒"的一次艺术尝试。从人物设置、叙事线索、情节安排几个方面对《京华烟云》模仿《红楼梦》所拟的架构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从姚思安、姚木兰的思想以及贯穿作品始终的"道"家思想几个方面探求林语堂蕴含在作品中淡雅、自然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红学三十年可谓成就斐然,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红学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硕果累累,尤其《红楼梦》研究名家的成果更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譬如吕启祥的红学观点和红学思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红楼梦开卷录》、《红楼梦会心录》、《红楼梦寻味录》等研红著作,荟萃于《红楼梦寻——吕启祥论红楼梦》之中。吕启祥的《红楼梦》研究以人物形象和艺术美研究为主,尤重体悟而能精微洞达。她对作品的体验、思辨和分析始终围绕着一个终极目的,即寻求艺术的真谛、人生的真味、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17.
谶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艺术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古典小说《金瓶梅》与《红楼梦》在情节结构、语境设置、审美风貌及情感寓意方面的造诣,展现了这两部作品各自独立的创作风格。通过对比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中谶语的异同,可以发现其间共同的价值所在以及《红楼梦》在《金瓶梅》谶语基础上体现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取材于日常生活,摹写“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成就了一部旷世经典。《红楼梦》这一日常生活叙事传统,到了新文学时期被削弱,张爱玲却得此真传,把笔触伸向沪港市民的日常生活领域,展现了普通人的真切悲欢和复杂人性。不过张爱玲的日常叙事法则和《红楼梦》又不尽相同,《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的叙述充满艺术和诗意色彩,而张爱玲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则阴暗悒郁,强化了其作品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9.
模糊是语言的本质属性,从而决定了翻译的模糊性。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往往借助模糊语言这一特殊载体,激发读者的想象,增添作品的艺术魅力。《红楼梦》堪称一部"百科全书",模糊词语、比喻、夸张等模糊修辞语言和意象并置随处可见。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举例探讨了《红楼梦》诗词中的模糊语言如何在译语中得以再现。  相似文献   

20.
曾昭阁 《南都学坛》2007,27(5):49-52
《红楼梦》中,"顽石——灵玉"中心意象是构建全书审美意蕴和艺术结构的重要手段,它含蕴着中国古代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审美理想。曹雪芹对这一意象创造性的成功运用,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终结性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