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赵唯 《南都学坛》2009,29(5):19-20
汉画中常见有牛、羊、鹿、兕、獬豸等形象,这些神兽头上所生长的犄角,在汉代具有多样文化功用,可辟邪,可沟通阴阳,可用于假面、角抵,可作冠饰,可制作号角,可作饮酒器具。这些画像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汉代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新军第九镇起义问题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起义后 ,南京成为清廷残留在长江南岸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清廷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新军第九镇严加防范 ,并迫使其撤出南京。错失时机之后 ,新军第九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仓促起义 ,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3.
五代文书《安审琦请射田庄宣头》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晋天福六年的《安审琦请射田庄宣头》在公文专用术语、写作技巧、处理制度诸方面颇具特色,有弥足珍贵的史料和研究价值。宣头公文的历史渊源是基于'宣'作为宣示皇命行为的狭义理解上的意义延伸。它成长为独立文种的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一,从狭义'宣'的特指意,衍生出由宰执将皇帝本质意图(称为'辞头')向法定起草机构宣告并令其撰写诏、敕文稿的公文处理制度。其二,始于后唐,经由枢密院直接外发的'宣'和行遣小事的'头子',两者从并列运用到融合为篇幅短小的'宣头'公文。经过长期实践,至迟在后周时已摆脱了篇幅上的限制,从而成为专门的公文。其三,宣头文种的运用,由五代时可以广泛用于人事任命、发布军令、下达政令、颁给赏赐等诸多用途,演变为宋、金时期专用于临机性人事任命这一特殊用途。  相似文献   

4.
“异类婚”故事广泛存在于中日两国的民间故事之中,是人类和异类交流的形式之一。其中兽妻型故事是指人类男性与动物女性的结合。这种结合中寄寓着某种血缘关系,同时暗示着人类原始的认知方式。通过对异类婚故事的比较,分析不同民族在伦理观念和宗教信仰上的共通和不同,以及故事的传播对民族的心理影响,从而探究中日两国在东亚文化圈内的民族...  相似文献   

5.
国立九中(含前国立安徽二中)创立于1938年,抗战时期迁到大后方四川江津,主要收容以皖籍为主的师生.其中有不少国家栋梁之材,经过国立九中的教育薰陶走向社会,发光发热,如邓稼先、舒芜等,陈独秀先生晚年也住在江津.到1946年国立九中一分为三,降为省立,陆续迁回省内.  相似文献   

6.
《鸟.兽.花》在劳伦斯诗歌全集中历来受到较高的评价。劳伦斯在这些诗中摆脱了早年的自传体诗歌的束缚,开始把笔触转向大自然,希望在自然中找到生命的奥秘和人类的出路。同时,劳伦斯用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和丰富的意象,以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为题材,抒发了自己的情怀和哲思。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析了数字“九”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的文化意义及其内涵,也初步概括出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下对这一数字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 ,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 ,满腹才学”的士人 ,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 ,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 ,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翼手目动物是哺乳动物中能真正飞行的类群,关于这类动物的LDH和MDH同工酶的研究较少,故仅对中菊头蝠七种组织的LDH和MDH同工酶进行了初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十二相面具舞,广泛流行于甘肃、四川、云南、山东、台湾等地。其中甘肃文县白马人的同类型舞,表演形态古老,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但长期以来对它的内涵及承载的文化密码,学界却语焉不详。文县十二相舞是唐代民间傩"十二生肖"驱疫传统的遗迹,与佛教十二时兽的关系不大,面具舞中的狮子形象与传统的十二生肖不同,体现出传承中的"变异性"特征。该傩舞形式于20世纪初由四川南坪传入陇南文县,而南坪目前流行的"十二相"舞与文县差别大,较文县的晚出,具有明清时期民间傩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年"兽故事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上千年时间,但是近些年才有学者开始对其进行研究,而且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民俗学的角度对其进行阐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其进行过分析。该文试图用弗洛伊德后期的理论,通过比较几个不同版本的"年"兽故事,来分析以过年仪式为背景的"年"兽故事产生流传的本质原因——俗民通过自然灾害的替代"年"兽来释放焦虑,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愉悦。  相似文献   

12.
爬梳中、英两国的诗篇,其中关于鸟的诗篇可谓俯拾皆是,追溯这种审美心态的心理根源,即是人与自然的亲切认同。然而,诗歌中鸟的意象毕竟是民族心理素质在潜意识里的积淀。因此,基于不同的文化情怀,中、英诗人在鸟的形象的选择、鸟的意义的诠释以及表现手段上都存在明显的分歧。人们应以此分歧为契机,从自然观审美体验和审美快乐的角度剖析这种分歧产生的原因,藉此探求鸟意象在中、英两国诗歌中的交汇点。  相似文献   

13.
自然美主要表现在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自然美的鉴赏应注意观赏的方式、距离、角度和 时间;研究自然美的鉴赏,对于提高审美鉴赏水平,促进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一方面要使其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其按照审美规律去体味、感悟作品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书法艺术是书法家从审美的出发点去进行的艺术活动 ,它直接和间接地表现了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涵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表现出独特的魅力。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书法艺术 ,不仅要有形的美 ,还要有意的度 ,除了要从书法家的角度去考虑 ,还要从设计师的角度去考虑怎样运用文字艺术来表现其独特的设计思路和所有传达给受众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全面搜寻古代典籍相关记载入手,考察了战国楚墓出土文物"镇墓兽"的真实名称与身份,认为"镇墓兽"即"坟羊",应为"幽都"主宰,即死亡和毁灭之神,其巫术神话衍生物有"夷羊"、"土伯"等,其原型应为麋鹿,其产生年代不会晚于殷商,为上古墓葬中的厌抑之物.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家族小说的悲剧性审美格调是透过“生存之苦和绝望体验”,“灯油耗尽和大限将至”,“最后一个拯救者出场”,“命运轮回和历史循环”等方式呈现的。众多文本以浓烈、苍凉的悲剧色彩对人类的生存图景进行了全方位的审美关照,在展示历史无理性及循环性的同时,塑造了诸多寄予着作者的情感、抵御着他自己天性中和来自外界的各种神秘力量而踉跄前行的人物,独树了传输悲凉情怀、引发人们思索的典范,显示了富含悲剧意蕴的艺术作品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的审美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中国韵文由字数、句式、押韵、平仄、对仗等诸多因素所构成的格律,其美学趣味在总体上以中和之美为主,然而各阶段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其发展规律是,先秦格律以阳刚美为主的美学趣尚,汉魏六朝格律以阴柔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唐宋格律以中和美为主的美学趣尚,元明清格律对阳刚美趣追求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20.
根据翻译美学的原理,从美学视角分析霍克思的《红楼梦》英译本,探索译者如何在文学翻译中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即文学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