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银行业进入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阶段,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和矛盾可能导致银行行为机理发生变异.本文基于2006-2014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我国银行业的风险承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变动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总体上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流动性变动与银行风险承担变动之间也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银行会根据上一期的资本、流动性与风险承担反向调整本期水平,三者均存在内生的稳定性.有鉴于资本和流动性双重约束下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变异,资本约束与流动性约束的合成效应应该纳入银行监管框架调整的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2.
倪健惠  阮加 《统计与决策》2023,(19):158-163
影子银行体系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文章基于2008—2022年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运用ΔCoVaR方法测算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实证检验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传导路径。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分散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当影子银行规模超过拐点时,对系统性风险具有集聚传染效应;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U”型影响主要通过期限错配和稳定程度两种路径传导,而通过信贷水平和非利息收入两种传导途径则呈“倒U”型关系;商业银行个体微观特征和外部货币政策调整,导致影子银行业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宋科等 《统计研究》2021,38(11):87-100
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 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4.
深入考察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以同业净资产/总资产综合衡量同业资产负债业务扩张净效应,基于面板工具变量,运用2SLS回归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同业净资产占比增加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随着银行杠杆水平、股权集中度、不良贷款率的提高而增加,但随着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和存贷款占比的提高而降低。"高风险高收益假说"没得到实证检验;上市商业银行发展同业业务的风险承担影响机制:同业业务期限错配和高杠杆运作方式,增加了商业银行总资产收益率波动率,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单位风险收益和单位风险的资本要求,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破产风险概率,最终增加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5.
沈豪杰  黄峰 《统计研究》2009,26(10):88-94
 羊群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聚集效应,而“飞向流动性”行为会产生流动性共性的分散效应。基于本文构建的模型,检验了羊群行为以及“飞向流动性”行为对流动性共性影响的作用机制。实证显示,当市场整体流动性变弱的时候,我国个股流动性的分化程度正在增大,个股之间的流动性共性在下降。“飞向流动性”行为的效应强于“羊群行为”效应,这说明随着我国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的完善,我国投资者趋于理性化。  相似文献   

6.
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归纳了影响商业银行盈利性的银行自身特征的五个方面资产质量、资本充足度、流动性状况、营运效率、银行规模,和外部环境因素.从中筛选出10个具体指标对影响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并从这些因素上着手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国内外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经验,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选取了2004~2009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存在规模不经济,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规模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要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普遍改善。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国内外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研究经验,采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实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状况。选取了2004~2009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均存在规模不经济,而绝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表现出规模经济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要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两者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状况在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普遍改善。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Co Va R模型,采用2007年11月16日至2014年2月7日12家上市的商业银行收盘价的周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法考察我国不同上市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的双向溢出效应以及上市银行的风险贡献度。实证结果表明,在q£0.05区间内,单个银行与银行系统之间存在双向的风险溢出效应且两种风险溢出之间存在关联;对中国银行系统而言,风险贡献度最大的银行是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浦发银行,12家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之间的差别不大,但是稳健性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0.
黎梅  李林  高勇标 《统计研究》2009,26(7):55-62
 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考虑会计公允值约束,以招商、深发展、浦发展、华夏、民生、兴业银行等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2007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删失(Censoring)面板数据建模技术(Panel Data Modelling),选择适当的控制变量,详尽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和股东性质2个维度8项指标所描述的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银行3个维度7项结构指标的正面绩效和3项结构指标的负面绩效的影响。删失面板建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家银行绩效异质性和会计公允值制度的约束下,本文从绩效构成结构方面,更为深入系统地揭示了股权集中度和股东性质对上市商业银行流动性、盈利性、成长性等正面绩效以及竞争结构、监管压力和资产质量等负面绩效的依存关系;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绩效在结构方面存在异质性;测度股权结构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效应时,考虑公允值制度与否,所得结论在结构上有着显著的差异性甚至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平均扶贫投入对个体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我国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存在行业同群效应。参与产业扶贫对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社会责任敏感性行业则对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此外,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存在异质性,上市时间超过3年、规模大和国有产权性质的企业,承担扶贫社会责任的同群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国17家商业银行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文章采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考察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银行间竞争程度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间竞争程度加强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而非利息收入与银行风险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银行资产规模低于4万亿时,非利息收入的风险分散化效应并不显著,而银行资产规模超过4万亿时,非利息收入的增加加大了商业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牲的风险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是衡量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由于存在复杂的信用关系使得风险容易相互传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造成系统性风险.文章尝试利用信息熵最优化矩阵,结合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同业市场交易数据,通过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编程,模拟估测不同损失水平下的银行系统性传染风险,得到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迫切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性的风险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否存在系统性风险隐患是衡量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的重要方面。商业银行之间由于存在复杂的信用关系使得风险容易相互传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进而造成系统性风险。文章尝试利用信息熵最优化矩阵,结合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同业市场交易数据,通过Lingo、Matlab等数学软件编程,模拟估测不同损失水平下的银行系统性传染风险,得到了防范系统性风险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迫切性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国内学术界对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关理论和评价体系研究的不足,将持续经营能力纳入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能力一并考量,进一步拓展了风险条件下银行业竞争力研究的内涵.同时,从资产稳定性的角度分析了新型的银行业竞争力的构成因素,并选取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银行机构,从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资产充足情况以及盈利方面与发达国家银行进行比较,得出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持续参与竞争的能力正在逐步接近国际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监管效应的评价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描述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用于反映银行应对其现在和未来现金需求能力的.银行是低自有资本运作的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要求银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开放,汇率波动对银行经营稳健的影响越来越大。本币贬值会改变企业和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加剧银行危机。汇率波动与银行脆弱性的理论基础来自三种观点:道德风险论、原罪论和承诺问题论。在本币升值的情况下,银行资产的货币错配可能引发银行危机。我国人民币存在持续的升值压力,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利益驱动下的货币错配将大量暴露在汇率变动的风险中。  相似文献   

18.
一、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总体盈利水平.资产证券化的初衷就是使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组合起来变现和出售,以尽快回收资金,增大货币的扩张效应.如果将贷款证券化,使长期被占用的银行贷款转化为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则整个金融系统就有了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银行就可较快的回收资金,扩大金融资金来源渠道.资产证券化本身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加,而在于释放的资本,用于其他较高边际收益的项目,将增加更多的潜在利润.而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较高,除了信贷管理等各种原因之外,应该说资产流动性较差也是原因之一.因此,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我们在改革中,通过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改变信贷资产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银行流动性创造效率角度评估我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基于我国204家银行2002—2021年的数据,使用两阶段链式网络DEA方法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整体上,银行业流动性创造效率呈下降趋势,当前总体处于低位;不同类型银行间差异较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业务生成与流动性转换匹配最好,流动性创造效率最高;区域性商业银行因资金空转现象严重,匹配度最差,流动性创造效率最低;外资银行虽拥有较好的匹配度,但因业务受监管限制,流动性创造效率也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涵盖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的十四家上市银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出包含经营能力、宏观环境适应力、组织结构、风险管理能力、流动性等五个维度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和计算模型,并据此得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10年核心竞争力排名,最后基于实证分析从经营能力、宏观环境适应能力、组织结构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给出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