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荻 《中国藏学》2022,(6):150-160+219
文章一方面叙述西藏的多样性语言现象,另一方面尝试用一种计算机自动聚类方法对西藏的语言进行分类。文章采用编辑距离计算方法的编码和赋值,以及聚类算法和树形图呈现。实验采集了西藏的藏语及其方言,还有门巴、珞巴、僜人等族群的非藏语语言共计49种,包括目前尚未识别的一些地方话。实验结果表明:西藏地区分布着藏语和非藏语的藏缅语,藏语包括传统分类的卫藏和康方言,卫藏又可分为前藏、后藏、阿里和南部次方言;非藏语的藏缅语有门巴族语言、珞巴族语言、义都系语言,以及藏东和藏东南语言系属不明的地方话。与传统分类相比,文章中所用机器语言或方言自动分类相当合理,可信度很高。  相似文献   

2.
玉珍 《中国藏学》2005,(4):123-124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周毛草女士撰写的<玛曲藏语研究>,于2003年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长达38万字.该书是第一部由本民族研究人员独立调查并完成的现代安多藏语方言研究著述,正如孙宏开先生在"序"中所言:"填补了藏语安多方言语法研究的一个空白",是一部了解藏语安多方言不可多得的著作,也是开展藏语方言比较研究乃至藏缅语族语言比较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它不仅在理论和学术上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而且体现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少数民族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重视,从中还可以看到藏族女性学者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所展示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对于理解中国西北「回」、「藏」族群文化长期互动关系的发展过程而言,分布在青海东部化隆、循化等地境内卡力岗山区的「藏语穆斯林」现象,确实能够提供出一个具有结合当代族群史与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研究特色的观察案例。如果从族群溯源研究的观点看来,此一观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论述面向:一、在历史记忆的展现方式上,「昔藏今回」或是回民祖源的争议,都必须面对藏文化如何与穆斯林文化并存适应的事实;二、从花寺门宦太爷马来迟于清乾隆年间至卡力岗传播伊斯兰教的传说开始,经过格底目、苏非主义等老教到今日伊赫瓦尼新教,当地宗教意识的变迁意义及其对于穆斯林我群意识所产生的形塑过程;三、当代大陆民族识别下,回族与藏族的法定少数民族身份,对于「藏语穆斯林」的族群认同意识的巩固,及其所引发的族群边缘研究意义的讨论。而这种以卡力岗「藏语穆斯林」的族群溯源研究的论述模式,亦有助于扩大并深化当代中国西北族群与社会文化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藏汉语之间的接触主要是跨地缘文化交流性接触和地缘接壤性接触,二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藏汉语方言之间的地缘性接触,主要发生在藏语康方言与汉语西南官话、藏语安多方言与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之间.从地城上看,藏汉语之间的地缘接壤性接触主要发生在青海东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和云南西北部一带.藏汉语方言在地缘接壤性接触下引发的语言演变主要有特征的增加、特征的替代,特殊的双语现象和混合语等四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西藏吉隆县吉隆沟世代生活着一群祖籍尼泊尔、雅利安人体质、操藏语卫藏方言,自称为"达曼"的人群,以为当地藏族帮工或打铁等为生,社会地位低下。2003年吉隆县政府建立了达曼村,接收并安置了这批人群,这是我国处理边疆民族历史遗留问题的创举。他们获得中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享有中国公民的所有权利和义务以及当地政府提供的福利,生活因此得以改善。历经多次的社会变革,他们的族际关系、身份符号认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这一个案的研究,无疑对落实中央"治边""治藏"的有关精神、更好地处理边疆民族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藏族除聚居在西藏外,还分布在云、川、甘、青四省边界地区。安多藏区位于西藏的东北,川、甘、青三省边界上。藏史称多康中之多麦即安多地区。当今辞书对安多(aredo)也有解释:说青海、甘肃南部和四川北部一带藏族地区;或说甘、青、川三省讲藏语安多方言的地区。其实,两种说法一个意思。这一地区到底有多大?  相似文献   

7.
夏尔巴人在我国境内尚属于未识别民族。在以往的研究中,夏尔巴人的族群单一化,其迁徙路线也具有模糊性。吐蕃政权征服木雅,击退党项拓跋部,以"木雅"(弥药)命名党项故地,后又以"木雅"指代西夏王朝和康藏地区。结合相关藏族史料可知,在与綠厮政权、蒙古军队发生战争期间,处于不利地位的西夏党项部族渐次南下康藏地区,与吐蕃政权时期便居住于此的藏族董氏相融合,形成一个新族群"董弥药"。13世纪,该族群进行南迁,于16世纪中叶进入尼泊尔,随后又以索卢昆布为中心向东、西迁徙,形成夏尔巴人如今分散居住在我国境内及尼泊尔、印度等地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正我在实习和调查藏语方言的过程中,接触到许多藏族同胞,他们待人真诚、质朴,心地善良。我的专业是藏语,因此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人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对藏族有着深厚的感情,深深地热爱我所学的专业,这也许是我后来能够成为藏族媳妇的深层原因吧。1957年,从青海语言调查回来,我被分在藏语教研组方言小组工作。那时,单身女教员住在2号楼,  相似文献   

9.
舟曲县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南部。东北与宕昌相邻,东南与武都为界,西南与迭部接壤。“舟曲”系藏语的音译,意为“龙江”,即“白龙江”之意相似,因江而得名,并其统治辖区称为舟曲县。舟曲藏族主要分布在白龙江上游两岸和拱坝河(白龙江一支流)两岸。舟曲县境内除东山两个乡纯属汉族,大部分乡均以藏族村庄居多;少数汉、藏杂居村庄两族居民也是截然异居,泾渭分明。一般藏、汉两族不同一村居住,也不互相通婚。  相似文献   

10.
迪庆藏回的形成是回族以少数者身份进入藏区,与藏族相比,在人口数量上占绝对少数,他们长期与藏族生活在一起,在藏族文化的影响下,其藏化现象比较普遍,他们讲一口流利藏语,穿藏服,绝大部分回族与藏族有亲缘关系,回藏通婚非常普遍,一些回族家庭成员中既有信仰伊斯兰教者,也有信仰藏传佛教者。部分改信藏传佛教的回族,其民族属性也改为藏族。  相似文献   

11.
藏民族历史悠久,居住地域辽阔。由于自然条件所限,往来极为不便,隔绝天长日久,致使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区逐渐产生了分化。这一分化先是语音,渐次是词汇、语义和语法结构等。嘉戎话而今成为藏语的一个特殊的方言的原因也在于此。语言演变是异常缓慢的,特别是它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更是如此。嘉戎地区山大沟深,地势险要,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与其它藏区往来甚少,别的地方语音或词汇发生了较大变化,而该地区变化不大,所以嘉戎话里至今保留着不少古藏语。《安多政教史》说:“多麦地区南北各地的人民,多数都是吐蕃法王所派驻防唐蕃边界的部队之后裔,所以他们的语言中保留了许多古代藏语。  相似文献   

12.
日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18,9(2):35-44, 106-109
本文以1996年版《理塘县志》中的语言描述为出发点,根据笔者田野调查获得的第一手语言资料,更详细地介绍分布在理塘县内以及其周围的藏族语言。理塘县内有三种语言:却域语、康巴藏语、安多藏语。其中,康巴藏语属于至少两个方言群(南路方言群、木里稻城方言群),一共有六个小组(县北、呷柯、勒通、热柯、县南、拉波)。安多藏语不设方言群差别,但在毛垭草原上生活的牧民中,达拥玛部落(曲登乡)和永支部落(毛垭草原中部)之间语音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就藏语的三大方言,许多专家都认为卫藏、康巴方言有数量不等的复元音而安多方言没有这类韵母。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的语言材料,并通过和藏语其他方言的比较提出安多藏语有ua、ui、ue、ya、u等复元音,但这些复元音的出现频率、分布特征在不同地区的牧区话和农区话中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青海境内的牧区话有ua、ui、ue、u;而农区话只有ua和ue;乐都话还有ya,其他地方又没有;甘南牧区话中有ua、ui、ue、u;夏河等地一般有ua、ue、u。其中ua、ui在牧区话中出现频率较高、分布较为普遍。安多藏语复元音中的介音u、y的来源和藏文的b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藏族,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民族。他们居住在高山连绵、雪峰林立、激流奔腾的青藏高原上。他们勇敢、淳朴、勤劳、善良,是一个兢兢业业创建自己家园的古老民族。藏族自称“博”,人口有387万。西藏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区,其余分布在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依地区划分为卫藏、康、安多三个方言。藏文创制于公元7世纪前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藏文是拼音文字,自左至右  相似文献   

15.
李春梅  铃木博之 《民族学刊》2020,11(5):102-109, 154-156
本文针对分布在四川甘孜州康定市吉居乡的藏族语言进行分析。吉居话的语言所属在以往研究里没有共识,有属于扎巴语的意见和属于康巴藏语的意见。通过与藏文的对比,可见该语言为一个属于康巴藏语崩波岗方言群的土话,并非木雅语或扎巴语。基于与吉居话周边土话的比较,我们提出吉居话属于崩波岗方言群雅砻江组的假设性结论。本文的分析方法亦能作为识别康巴藏语中方言所属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北部的汉、藏、羌交界处生活着两万多白马人,学术界对于这样一个族群的民族界定存在分歧,形成了"氐人说"、"羌人说"和"藏族分支说".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藏汉历史资料及实地调查,运用民族学的相关理论,从整体论角度对白马入的族属及文化特征作了较系统的解析.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认为白马入是"藏族分支",故称其为"白马藏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拉萨藏回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拉萨藏回的定义进行界定.拉萨藏回,是对拉萨回族的俗称,是指当前户籍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地区,接受部分藏族生活习惯,与藏族通婚,穿藏装,说藏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法定回族.其次,本文从历史族源、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三个方面陈述拉萨藏回的主要文化特点.最后,根据上文拉萨藏回的文化特点分析其引发的思考,即拉萨藏回是伊斯兰文化在西藏本土化的结果,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特征;拉萨藏回所反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变藏的文化表象,而是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谐相处的良好范式.  相似文献   

18.
丹珍草 《西藏研究》2023,(5):43-52+160
当代藏语文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下展示中国文学“大文学观”的重要内容。藏语文学承接1400余年的藏族书面文学传统,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特性。新时期以来,当代藏语文学出现的一批优秀藏语文作家,他们能同时用藏汉、藏、英等多种语言文字创作,且有意识地采用现代藏文进行创作,使藏族原有的格言诗、寓言小说、说唱文学等传统文体得到传承、创新和发展,受到藏、汉、英等多语言阅读世界的关注与研究。藏语文学自身携带的古老的诗性智慧,从慈悲利众到诗意浪漫,作品充满情感力量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将藏语文学创作的“地域研究”和“族群个性研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下,需要不断拓展藏语文学的边界,以建构多民族共同体诗学。  相似文献   

19.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我省大部分是藏族地区,除玉树、果洛、黄南、海南五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外,东部农业区各县,也都有藏族群众居住。藏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近1/5,他们自古以来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除玉树、称多、囊谦三县群众操康方言外,其它均操安多方言,与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的藏族群众一起,被称为“安多哇”,他们是富有特色的安多藏族地区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