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伦理的学科定位一直是理论界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认为,只有从一个特定的语境和合适的视阈出发才能正确地定位和理解环境伦理.从实践哲学的视角重新解读环境伦理,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所在,也是环境伦理的本性使然.因此,这一解读不仅将为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寻找到新的灵感,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两大关系作为环境史研究的两大主线,并将环境作为历史舞台、地理依托进入历史,将能看到历史的演变,不再只有帝王将相、改朝换代,而是在“环境基座”上有更为丰富多彩的样态.在全球环境意识深入人心的今天,环境史研究将为人类发展“推求其因果而为之解析”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源远流长。英国19世纪的动物保护伦理开启了现代动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的思想先河。在20世纪20年代倡导敬畏生命伦理的史怀泽是当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挪威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生态哲学研究是当代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直接推动者。20世纪80年代,英国成为欧洲环境伦理学研究的领跑者。在挪威与英国环境伦理学学者的推动和引领下,欧洲其他国家的环境伦理学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面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各国环境伦理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欧洲的环境伦理学研究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贡献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与思想观念。关注动物正义与气候正义是欧洲环境伦理学近十年来的研究热点与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董璐璐 《理论界》2012,(9):11-13
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英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详细记录和分析,对于今天经济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水污染、空气污染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资本扩张的逻辑以及爱尔兰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造成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培育良好国民素质是我们应该从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反对形而上的"元叙事",反对二元主义,它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本体论假设进行解构并对国际政治现状进行重读,给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带来很大影响。将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文本分析应用于欧洲一体化过程,就会发现在对待民族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民族(国家)与欧洲的关系问题上,欧洲各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并可以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分化日益呈现为一种不断加剧的态势。其中,广大农村社会的分化最突出地表现为农民的分化,而农民分化又主要表现为与经济收入紧密相连的职业分化。在中国农村业已发生较深层次的社会分化的前提下,谋求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必须得完成若干社会整合过程。从社会学视角看,必须在“分化—整合—再分化—再整合”的递进逻辑中把握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消费差距呈现加速度拉大的趋势,日益成为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城乡消费环境的差异是造成城乡消费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构成我国城乡二元市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我国城乡消费环境差异的分析,文章就如何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从而缩小城乡消费差距、破除城乡二元市场结构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作成 《天津社会科学》2024,(2):149-163+176
历史时间观反映了人类对既往历史、当下境遇与未来命运的态度。西方学术界努力超越线性历史时间观念,以话语分析方法探索多元历史时间观的可能性。这既涉及对现代化、全球化历程时间表现的思考,也是在探索一种能够解释当代世界变局的历史时间体制。人类世成为这一探索的当代语境。结合不同时代背景与史学语境,可以历时性地区分出六种历史时间类型:原型时间、循环时间、线性时间、近代史学时间、全球史学时间、人类世史学时间。基于当代学术界关注的议题,有必要从中西史学比较的视角出发,历时性地整合、共时性地比较中西有关历史时间问题的认知与思考,阐释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辨明其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9年4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主编的《欧洲文明:民族的融合与冲突》一书。该书洋洋40万字,全面、宏观地叙述了历史上欧洲各民族的发展经过与相互关系,探讨了各种欧洲民族问题的来龙去脉,并涉及许多有关民族的重大理论问题。笔者认为,该书对欧洲民族问题的探讨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该书从“民族”这一全新角度重新审视了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欧洲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大事,举凡历史爱好者皆熟能于胸,但以往对这些事件前因后果的解释均是从政治、经济、外交等传统史学角度作出的。而该书则试图另辟…  相似文献   

10.
"中国模式"是具有中国形态、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产物.同时,"中国模式"要求规范性与全面性解读,旨在最终取代危机缠身的全球资本主义整合模式."中国模式"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在表现.从众多中西相关研究中全面梳理有关"中国模式"的科学界定,可以有力地证明独树一帜的"中国模式"没有"克隆"当今世界主流发展模式,更以自身不断演变有力地证伪"历史终结论"与"华盛顿共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随之从治理战略和制度创新中凸显其在基本经济制度、体制转轨、发展道路及对外开放层面的制度机理与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1.
欧洲一体化是欧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寻求欧洲统一是大多数欧洲人的信念和愿望,它几乎贯穿于整个欧洲历史.深厚的历史积淀以及文化上的同一性为欧洲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并最终促成欧洲的联合,使欧洲一体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起步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略论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欧洲文艺复兴,发表了一些文章和著作,主要论述了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但是关于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观点多有分歧,谈得不够。本文试图就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作用及与启蒙运动的关系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文艺复兴”一词,原意系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段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对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的否定;艺术风格的更新;方言文学的产生;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不是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所推动的物质运动 ,而是人们世代累积创造出来的“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其本质是以价值关系为媒介的主客体辩证运动过程。在一定客观历史条件下 ,主体的历史选择决定着社会的兴衰存亡。历史规律就是这种主客体辩证运动的本质性联系。它具有客观必然性 ,但并不直接规定社会的未来发展进程 ,不表现为不可改变的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欧洲近代巫术观念是当时欧洲人对罪恶和消极价值进行想象的文化产物,它是基于颠倒原则,按照积极价值信念的反面而构建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欧洲历史上久远的人性本恶观念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基督教性压抑态度的体现。近代巫术观念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5.
张华 《理论界》2008,(1):196-197
本文主要从历史的视角分析论证了大学精神的内涵、本质,指出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内涵的根本,剖析了大学精神的价值所归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知识,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6.
吴羽 《理论界》2012,(4):62-64
从大陆法系国家刑事政策历史演进看,刑事政策理论和实践与社会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社会文化构成了刑事政策诞生、选择的重要根据。启蒙运动时期人道主义理念与理性批判精神促成了现代刑事政策学科的诞生;19世纪中期后,实证主义与社会连带思想影响到社会防卫论的产生及发展;二战之后,新人道主义、人权及法治观念促进了新社会防卫运动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解读人类战争历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人类生存的手段和在某一时段的存在状态,它们都不是永恒的;而是随着人们的生存利益的变化和价值判断的变化而变化的,并随着这种变化显现在人类的不同的发展时期与阶段。在物质与精神互动中,我们发现了人类灵魂的弱点,同时也看到了人类灵魂的能量,人类是可以自救的。  相似文献   

18.
尽管人们对劳动的历史及欧洲历史中的劳动问题多有研究,但劳动问题仍然需要更为清晰的阐述。最初,人们视劳动为苦力和负担,而在基督教义中,劳动集诅咒和祝福于一身。正好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劳动开始与富裕和幸福联系在一起,懒惰则与贫穷和邪恶相联系。欧洲的171、8世纪是重大变革加速进行的时期,从那时起,现代的、普遍的劳动概念占据了上风。进入19世纪,启蒙运动将劳动、教育和人的尊严相联系,这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意识中的重要动力。工业化以及随之相伴的城市化使得劳动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劳动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越来越重要。如今我们正处于重大变革的中途。从整体上讲,劳动的意义正在缩小,劳动本身正在变化,但劳动发展的新动向仍处于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19.
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发源地,也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现代民族主义与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把握民族主义发展的规律,对于一切处于现代化进程的国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民族主义在欧洲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500年到法国大革命,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孕育和成长阶段,欧洲各主要国家都在从中世纪的等级君主制向绝对主义的王朝国家转变;第二个阶段从法国大革命开始到“二战”结束,为欧洲民族国家的扩张阶段,民族国家的概念和民族主义的浪潮由法国大革命起始传播到了整个欧洲,激发了其余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浪潮,并由此导致了欧洲剧烈的动荡与冲突;第三个阶段是“二战”后从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显示出欧洲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在共同发展中开始了某种新的融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欧洲这样一个具有共同文化传统的地区,得出的结论是,民族主义在这一区域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欧洲中世纪史诗是日耳曼氏族文化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产物,是蛮族文化中的英雄意识转化为欧洲中世纪英雄观念的范本,也是中世纪文明特有的基督教观念影响下产生的文本.欧洲中世纪史诗塑造了人性更为复杂的英雄主人公,显示了对人的自身认识所达到的新的高度.同时,基督教的历史观和基督教文化中的"自省"精神对也是中世纪史诗文化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