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邓瑜 《统计与决策》2022,(18):147-151
探讨数字金融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家庭消费升级,对于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提振经济乃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在构建数字金融能力评分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其对家庭消费总额及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金融能力的提升,能够通过优化资产配置与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促进家庭消费升级。同时,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影响效应对于低财富水平家庭表现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在农村的嵌入加快了农业经营业态的重构与农户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农户的社会资本积累与健康水平提升提供了技术赋能。为探究互联网使用、社会资本及农户健康的内在逻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数据,综合运用Ordered Probit、OLS、Fixed-effect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个体健康状况差异的微观作用机理,并探讨了社会资本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够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户健康水平的提升;为了解决互联网使用与健康的反向因果关系,选取“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并利用IV-Probit模型克服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得到验证;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健康的影响机制通过社会资本的部分中介效应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健康的促进效应表现为中青年组最高、老年组次之、青少年组最低且不显著的差序化特征,并且学历的提升会强化影响效应,影响效应在女性群体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根据以上主要研究结论,进一步总结隐含其中的加快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提升农户互联网使用技能、倡导离乡年轻劳动力利用互联网赋予家庭留守亲人情感慰藉以及利用互联网增加农户社会资本积累等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瑾瑞  张睿凌 《统计研究》2019,36(10):87-99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基线调查以及2013年和2015年追踪调查数据,本文使用因子分析和非随机断点回归设计等方法,以家庭为分析的基本单位,从补偿性消费行为理论的视角探究老龄化背景下老年家庭消费需求及其结构变动。研究发现:①老年家庭的补偿性消费需求随年龄增长而缓慢上升,但这个过程并不是连续的,而是在63岁和71岁两个年龄节点处存在显著跳跃,与政策节点相比略有延迟;②63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为5~7个百分点,跳跃幅度较小,而71岁断点处向上跳跃的幅度大约为20%。仿照联合国的年龄划分标准,可将63岁作为我国老年人进入年轻老年的年龄节点,71岁作为进入老年阶段的年龄节点;③不同断点处支撑老年家庭补偿性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的影响因子并不相同。驱动63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著的影响因子是教育培训,这可能是为了延迟补偿年轻时的教育缺憾,或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但也不能排除对孙辈的教育负担;驱动71岁年龄节点跃动最显著的影响因子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和交通通讯,旅游支出减少可能是经济或身体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国家为满70周岁的老年人出游提供了各种优惠和减免政策。  相似文献   

4.
盛来运等 《统计研究》2021,38(11):35-46
居民消费与家庭人口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2018年和2019年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数据,构建基于微观家庭的平衡面板数据随机效应和固定效应模型,结合我国人口未来变动趋势,从家庭人口年龄结构、城镇化属性、受教育水平三个维度着手,就家庭人口结构变动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以及居民受教育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家庭平均消费率和消费收入弹性,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平均消费率具有负面效应,更为积极的生育政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本文建议持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优化生育政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挖掘老年人口消费潜力,推动建设高水平国内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5.
李彪 《统计与决策》2013,(3):105-108
城镇居民是国内旅游需求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对其出游目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具有典型代表的北京、广州、杭州、成都、南宁等五个省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灰色理论的相关观点和方法,对其近十年来城镇居民出游目的进行灰色关联分析,进而研究国内城镇居民出游目的结构体系及其变动的规律,发现城镇居民出游目的有向着多元化和深度化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及国内旅游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我国2009年200个地级市的截面数据,基于分城乡的视角实证检验了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旅游消费及其引致的投资、收入和消费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我国政府以旅游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但是,我国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于农村居民。据此,文章提出要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协同作用,构建"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的协同机制,分类推进城乡居民旅游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2,(4):110-119
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是缩小城乡养老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改进农村家庭福利水平,进而会对家庭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和2017年两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研讨了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从总量上看,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农村家庭总消费增加10.6%;从消费结构上看,农村家庭发展型消费提升24.8%,家庭教育消费、住房消费、衣物消费和交通通讯消费也显著增长,这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显著优化了农村家庭的消费结构,增进了农村家庭福利。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对农村家庭消费的积极影响在东北部、东部、中部地区较为明显,西部农村家庭影响不显著,这反映出城乡养老保险统筹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第三,机制分析表明,城乡养老保险统筹可能通过缓解农村家庭的预算约束以及降低预防性储蓄两条途径提高农村家庭的消费水平。研究结论可为政府部门进一步推动养老保险改革,促进农村家庭消费提供参考。政府应继续以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作为新时期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城乡养老保险的支付水平和支付结构。同时,养老保险统筹要进一步考虑区域发展差异,做到因地制宜,通过城乡养老保险统筹,使得农村家庭在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消费问题解决之后向更高层次的消费水平迈进,从本质上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县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文芳 《统计研究》2011,28(4):49-56
 本文利用福建省县域居民消费样本调查数据,基于空间相关性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我国县域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可支配(纯)收入对居民的各类消费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对八类消费的作用强度不同;旨在提高居民收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消费需求,针对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政策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居民消费。本文的分析不同于以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研究在于:一是直接使用居民生活状况调查的微观数据进行ELES模型的参数估计,改变了仅使用七类收入群体数据的局限;二是在ELES模型中引入空间因素,考虑了因地理相邻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更为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9.
2009年国内来沪游客增幅明显,人均旅游消费增加.通过对来沪游客基本情况和游客出游简况的调查分析,显示来沪游客对上海的总体综合印象评分较高,但评价较上年有所下降,而市内交通拥堵严重、车站服务差、景点消费偏高也引起被调查者不满.  相似文献   

10.
王艺 《统计与决策》2017,(16):164-167
文章考察了不同类型资产对家庭消费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特质性差别.得出如下结论:商业资产和金融资产对家庭总消费支出具有较小负向影响;房产总值对基本消费支出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房产净值对总消费和各细分类消费的影响均不太显著;居民收入能明显增进家庭总消费和各分类消费.  相似文献   

11.
《统计与信息论坛》2021,(7):120-128
目前,居民收入不平衡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购房意愿与家庭消费的关系和居民收入不平衡导致的住房攀比有关。基于相对收入假说,利用2010—2018年CFPS数据,从居民收入不平衡视角分析购房意愿与家庭消费的关系。首先,建立面板二值选择模型考察居民收入不平衡对家庭购房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高收入家庭率先改善住房条件的行为会对低收入家庭产生示范效应,因此家庭购房意愿会因为周围人群住房面积扩大而增强,而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增大与居民收入不平衡紧密相关。因此,居民收入不平衡对家庭购房意愿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其次,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购房意愿增强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由收入不平衡导致的购房意愿增强会对家庭消费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为了比较不同收入群体购房意愿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以家庭手存现金的中位数作为分组标志将家庭分为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分组回归的结果显示,房价上涨背景下购房会强化低收入家庭的流动性约束,与手存现金多的家庭相比,手存现金少的家庭的消费受购房意愿的影响更大,对同期收入也更加敏感。最后,分别从长、短期提出逐步实现居民收入平衡增长和促进居民消费稳定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伟 《统计与决策》2012,(17):115-118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个人特征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高年级及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文化消费倾向高于低年级及理工农医类院校;(2)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3)文化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消费金融支持发展和文化设施完善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大学生消费观念对其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李义  涂奔 《统计与决策》2017,(11):143-147
文章从内生增长理论视角出发,在线性内生增长AK模型的基础上,将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简化为资本边际产出率、储蓄-投资转换率和储蓄率,进而结合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以及中国2011-2015年的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和上述变量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上述变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中国2003-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互联网和经济增长对电力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互联网、经济增长和电力消费具有协整关系,就全国而言,互联网普及和经济增长都对电力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区层面上,变系数模型显示,互联网对各地区电力消费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大部分地区互联网发展增加了电力消费,而全国各省的经济发展都显著的增加了地区电力消费.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农民潜在出游力地区差异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开发农民旅游市场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河北省是农业大省,通过运用开拓方程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来构建综合评判物元模型,综合评判得出河北省各地农民潜在出游力的地区差异。根据多指标综合关联度的计算结果把河北省农民潜在出游力划分为4个级别,单指标关联度测定出各地区影响出游力的优劣势,最后提出促进河北省农民旅游,提高农民出游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步法和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举家迁移农民工家庭城市生活消费的影响,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保障在不同消费水平上对家庭消费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家庭生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决策明显区别于无社会保障家庭,这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家庭特征对有社会保障家庭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辽宁省农民工调研数据,采用OLS回归、Heckman两步法和处理效应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举家迁移农民工家庭城市生活消费的影响,并采用分位数回归法进一步考察了社会保障在不同消费水平上对家庭消费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家庭生活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有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决策明显区别于无社会保障家庭,这主要表现为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户主年龄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家庭特征对有社会保障家庭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家庭消费的分析,是整个消费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有助于揭示家庭消费变化的趋势,而且可以为消费品生产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本文结合浙江省农民家庭消费的实际,对回归分析方法在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应用作一初步探讨。 一、农民家庭消费收入弹性的回归分析 农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但一般来说,收入水平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E·Engel)曾在研究有关家庭收入与消费支出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恩格尔定律。尽管恩格尔定律在我国农民家庭消费分析中的适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雯 《统计与决策》2016,(9):165-167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小产权房视角,研究产权性质对住房资产与居民消费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居民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高达13%,其中对耐用品消费、旅游、医疗和教育等特定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大.考虑产权性质时,小产权房的财富效应显著低于普通商品房约3个百分点,主要通过特定消费实现.低收入家庭两种产权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差异最大.我们认为低收入家庭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而小产权房无法提供完全的产权保障,从而抑制了家庭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CGSS《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综合调查》2006年的家庭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家庭消费支出的分布特征,按有无社会保障把城乡家庭分别分为两组,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消费层次上,社会保障对城乡家庭消费的影响,并利用反事实分析与分位数分解方法对这两组家庭消费差异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有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要高于无社会保障家庭人均消费,消费收入弹性呈“几”字型,有社会保障和无社会保障家庭的消费差异主要是由于收入、地产财富等差异造成的。最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