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必然选择,文章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出发,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探究区域发展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依次递减的态势,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聚类分析将我国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四种类型;采用fsQCA评价方法,以组态视角探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构建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文章在使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引入无监督特征选择算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借鉴相关研究,采用无监督特征选择多子空间随机化协作模型优化筛选初始集,最终形成含6个子系统30个经济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测度2011—2019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检验了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从金融业投入与产出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借鉴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05—2019年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及评价,最后对比分析同一时间节点我国31个省份金融业发展情况。研究发现,从综合角度来看,我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长期整体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从区域角度来看,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较高;从省际角度来看,各省份间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水平差距较大,北京、上海与广东三个省份发展水平最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文章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构建创新、开放、绿色、协调、共享5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合LASSO筛选变量法,最终选定16个三级指标进入模型;引入二次加权因子分析法,指标的权重依照因子方差贡献率确定。对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分项和综合评价,从而揭示各个省份在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测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是,在准确理解和把握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高质量发展统计内涵的深入考察,本文在充分梳理、借鉴国内外有关同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了一个由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和谐5个部分共27个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特点是: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标数量不多但覆盖新发展理念的各个方面,指标不重复,数据易获得。  相似文献   

6.
文章构建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7年陕西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社会民生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最大,其后为经济发展、协调共享,创新发展、资源配置、开放合作提升空间较大。各影响因素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灰色关联度介于0.5670~0.8130,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薛伟  蔡超 《统计与决策》2022,(18):22-25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从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民生发展五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选取2019年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海以1.09分的得分遥遥领先于其他省份;在创新发展方面,北京凭借丰富的人力资源和首都地位位列第一;在绿色发展方面,西藏和海南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在协调发展方面,天津、上海、北京因其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位列前三;在民生发展方面,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江苏位列前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从综合评价得分和排名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省份。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VAR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得出2005—2020年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采用农村电商用户规模、农村农户投资总额、农村网络销售额作为反映电商价值链的变量,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电商价值链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在发展中国家或低收入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东部高、中部次之和西部低”的区域性差异;电商价值链与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打通电商价值链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培育多元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专业标准化产销体系及建立健全融资体系是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出发,构建了优规模、优结构、高效率、高效益的四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合成指数法得到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致景气指数,并分析其波动性和周期性。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周期性波动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波动持续的时间、波动幅度与离散度三个层面;三个层面中包含的波动高度、深度、频率及振幅等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的特征;观测期初期表现为陡升陡降的变化态势,中后期波动性变化趋于稳定,整体表现出非对称性;虽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致景气指数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发展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裴玮 《统计与决策》2020,(16):119-122
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包括结构优化、绿色生态、质效提升、动能转化、民生改善、风险防控六大方面。文章通过熵值法结合功效系数对9个国家中心城市进行40个指标的评价发现,我国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郑州、西安、成都、天津,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较强的不均衡性,基本上呈现东、中、西的梯度分布和空间集聚性,城市差异化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必须以国家中心城市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版图。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时代背景和前人的研究,文章赋予产业升级新的内涵,并在其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构建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科技效益、生态效益、结构合理化和结构高级化6个准则层的新时代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和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测算了我国产业升级综合指数,对我国30个省份2017年的产业升级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运用了聚类分析法对这30个省份的产业升级水平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北京、上海的产业升级水平远远领先于我国其他省份,各省份间产业升级水平不均衡;我国地区间产业升级水平差异明显,呈现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水平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特点,且我国产业升级水平整体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省际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运用面板熵值法测度2000—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借助核密度估计与基尼系数方法分析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距及其动态演进。研究发现: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其中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表明我国“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发展之间存在明显脱节;2008年以后,我国省际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逐渐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表现为先降后升,西部地区内部差异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发展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归根结底是实现人民对发展成果的共享。将人民摆在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位置,通过构建包括收入、健康、教育、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民生6个维度的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反映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借助2017年统计数据对中国大陆所辖31个省份的发展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发现中国区域发展质量仍然主要依靠经济发展速度来拉动,高质量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存在空间重叠,但西部部分省份依靠绿色指数的贡献提升了区域发展质量等级,显示了生态环境因素对发展质量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基于2009—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和响应五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并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各地区收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状态,其中,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但增速最快;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东部地区内部差异最大,东部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为明显,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具有不同的α收敛、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并利用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刻画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Dagum基尼系数以及三维Kernel密度估计对其空间差异展开分析,并通过变异系数法与空间SDM模型考察其σ收敛、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步提升特征,但仍存在着地区差异,且区间差异是造成总差异的重要来源。(2)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梯度特征,分化现象开始出现。(3)八大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阶段论从协同力、驱动力、稳定力、保障力与引领力五个维度构建了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了2012—2020年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莫兰指数对其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均值为46.13%,年均增速约为3.09%,经济发达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相对较慢。目前驱动该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稳定力与创新驱动力;在空间特征上,长三角整体上呈现上海市及其周边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高、安徽省较低的块状格局,区域全局呈现空间正向集聚关系,但大多数城市不具备局部的空间集聚特征,由于缺乏极化效应区与过渡区,目前区域内高质量集聚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阶段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选取34个指标构建省际可比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CRITIC-TOPSIS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08—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整体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分维度、分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地区间创新、开放维度差异较大,协调和绿色维度相对均衡,共享维度高低错落。各区域内泰尔指数变化显示:东部地区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大,且呈扩大趋势;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较小,且相对稳定;西部地区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内部差距逐渐缩小,发展失衡得到有效控制。根据指数平滑法得到的2025年预测值,各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得到提升,区域差距还可能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耦合协调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协调关系,识别时空演化规律与特征,并诊断两系统耦合协调关键障碍因素。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耦合协调趋势向好,多数城市协调度偏低,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特征;各城市耦合协调发展均有从经济滞后型转向均衡发展型趋势,但经济滞后型城市居多;人才质量、人才规模、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是影响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城市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科学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首先在剖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本文提出的组合赋权模型、混合区间多属性决策方法测度了我国2015—2019年总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与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应用SOM和BP神经网络模型探析其梯队划分格局和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次递减;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劣势各异;经济强度、生态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较大,内外循环、高层次需求等驱动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20.
虚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效果检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虚拟经济内涵确定的基础上,选取11个指标构建虚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中国2002—2013年虚拟经济发展水平,运用冗余度、灵敏度和灰色关联度方法对指标体系的结构及测算结果进行了一系列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结构合理,测算结果有效,对虚拟经济指标体系构建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