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均或均平,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中的基本范畴.先秦诸子,关于平均思想有丰富的论述,是中国古代平均思想的源头.研究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对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启发意义.先秦诸子的平均思想,主要表现在主张经济平均、政治平均和社会平均三个方面.社会平均的核心是社会公平.先秦诸子在社会思想和政治思想上,分为不同的学派,但在平均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思想分野,这是一种文化共生现象;它更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对人性问题的探讨,始于孔子,论争是在先秦其他诸子。当时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一、人性的本义;二、人欲问题;三、人性与善恶的关系。这次论争,为中国古代封建地主阶级人性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简要评介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思想,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人性论的初始面貌。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专制政体下,“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而一个人的荣辱成败生死,又何尝不往往系之于言.所以注意为言之道由来已久.古文《尚书·大禹谟》说:惟口出好、兴戎”(嘴是能交好于内外的,但也会兴起战争).这种说法比人们常说的“口是祸之门,舌是斩身刀”,少了点片面性.春秋战国还有一则“金人铭”的传说:“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人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说苑·敬慎》)是否有此金人,这金文之原文是否如此通俗易懂,难以详考.不过,《周易》之爻辞不假是确凿无疑的,其《坤》卦卦名即地:“地何言哉?”“六四:括囊,无咎无誉.”扎住口袋叫“括囊”,比喻不说话,不说话自然无害、也不会招来什么赞誉,主要意思是最好免开尊口,免得招惹麻烦.《周易》渊源在周之前,可见早在当时已很重视为言之道了.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著作频引《尚书》,他们的历史观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受到了《尚书》的影响.先秦诸子各得《尚书》历史变动思想之一体,但是儒家最得《尚书》历史变动思想的精髓.老庄的历史变动观念过于迷恋过去且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和实现的可能;韩非子的历史变动观念缺少人文性而过于功利;墨子的历史变动观念却又显得自相矛盾;只有儒家诸子的历史变动观念因其中庸、合乎常理而最易为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陆信礼 《学术研究》2007,(10):34-38
欧游归来后的梁启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日俱增。他立誓用先秦思想家孔子、墨子、老子等人的学说去救拔堕入精神饥荒的欧洲人。因此,他专心于先秦诸子的研究。在这方面,他写出《先秦政治思想史》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这些论著,在研究方法上具有这样几点优长和特色:全方位、多层次的比较研究;多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深入、完善的考源镜流法;学术评判中的客观态度和辩证意识;学术研究与人格教育相结合的整体取向。这些优长及特色,对今天的思想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由于古代司法不独立 ,先秦诸子希望通过强调执法以保证司法公正。为此 ,他们提出了慎重执法、秉公执法、严格执法、积极执法等执法原则 ,这些执法原则对中国古代司法和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杜国庠同志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整理和研究中国思想史卓有成绩的学者之一.他涉猎的学术领域广博,钻研的学术专业精湛,是一位渊博而深精的学问家.他早年攻读中国古典文学,能诗善文,研习说文解字及于乾嘉训诂之学,又从王阳明的《传习录》入门,跟踪禅宗,研究佛学,从而进入哲学研究领域.1907年东渡日本,在京都帝国大学读政治经济科,得聆河上肇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的讲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熏陶.1919年毕业回国,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参与倡导革命文学运动.三十年代从日文翻译出版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并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准、  相似文献   

8.
梁萧统文选序,说“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是只看到了他们的修辞学说,而没有注意到他们的修辞技巧。道家老、庄在言论上反对“美言”与“大言”。可是,一部道德经,却是用绝好的修辞技巧写成的,里面用排比的地方特别多,真是不遑枚举,甚至一开头就用排比了:  相似文献   

9.
孔、孟提出的“知言”,是知人、知事、知政的基础.这不仅指一般为言常态,也包括如何识别和防止那些片面、过份、僵化、唯我独是之言.这才是“知言”之重点.可惜这样的“知言”,孔、孟只出了题,并未展开.而老子的辩证思想,庄子的相对论,黄老的“见知之道”,荀子的“解蔽”论,不仅是种认识论,而且也是“知言”的法宝.它对于识别和防止片面、过份、僵化、独我独是之言,十分有效.所以梳理一下先秦的认识论,也就能更深人的“知言”了.  相似文献   

10.
言论,有高深的理论和日常普通浅显议论之分。这里我们只摘录分析先秦诸子对于后者的论述,且只限于政治言论常态。 一孔孟所谓的“知言” 《论语》最后一篇的最后一句是:“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孔子这里的知言。知人,是指一个个的人与言,还是泛指社会整体的言与人?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倘联系上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以及从《尧曰》整篇看,显然是既指具体的言与人,也指整个社会的言与人。孟子对于“知言”之论,就详细些了。他对“何谓知言”的回答是:“ 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历史文献,阐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杂家学说中关于嫉妒的观点。认为儒家所持的是围绕君子、贤人与小人的嫉妒观;道家的嫉妒观是其保身养生的内在构成部分;法家的嫉妒观与其治国术紧密相联;墨家与杂家的嫉妒观则关涉一般社会与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2.
秦秋战国时期,夏桀、商纣已成了暴君的同义语。商汤、周武以及臣属的身份,用暴力手段,将其推翻,这就是为多数人所讴歌的“汤武革命”,但也有人指斥汤武是以臣弑君的乱臣贼子。在百家争鸣中,对汤武革命的不同评价的焦点是:若遇到淫乱昏暴之君,臣有无取而代之的权利?诸子从各自的政治学说出发,做了不同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评论汤武是“革命”或是“篡弑”,但他却称赞过泰伯和周文王“让天下”之德。特别推崇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朝,为天下之“至德”,①明显具有“非暴力主义”的倾向。孔子甚重君臣名分,坚决反对“僭越”之举,以季氏为首的鲁国三  相似文献   

13.
雷欣翰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0):103-111
先秦诸子文章标题的拟定,经历了由简单、随机到精心设计的历史演进过程。《论语》与《孟子》篇章标题的特点是随机性,篇章标题大都取篇首字。《墨子》与《庄子》中核心篇目的标题,已经能完整、精炼地概括篇章内容。不过,不少篇目的命名仍然保留了早期以篇首字为题、不考虑篇章内容的习惯。《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的标题设置已经非常成熟,只有少数带有数据杂记性质的篇目保留了简单、随机的命名方式。《吕氏春秋》的标题设置,甚至成为其全书思想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鹖冠子》标题的语词结构以偏正式为主,这是由其重视概念的叙述策略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先秦诸子论孔子与孔子的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独尊儒求,在于儒术已通百家.儒术通百家,虽由儒家兼收并蓄,融合诸子,亦由诸子对孔子的认同.以往学者,于儒家兼收诸子,言之凿凿,而于诸子之认同孔子,则视而不见.诸子之认同,为孔子圣化之关键,非由此,不能构见独尊儒术之全貌;非由此,不能得孔子圣化之根柢.  相似文献   

15.
欲望作为人类的生命特性,是人类个体及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古往今来,人类生活之欢乐与痛苦、幸福与烦恼,社会治理之和谐与混乱,和平与战争等,无不与人类个体及群体的欲望及对待欲望的态度和方式有关。人类每时每刻都面临着如何驾驭个体及群体欲望的命题和挑战。先秦诸子在普遍承认人生有欲的前提下,分别提出了"寡欲""制欲""节欲""共欲"等控"欲"思想,充满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治理辩证法。对其加以系统挖掘和研究阐发,吸收其合理思想智慧,对于指导人们尤其是为政者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廉洁从政,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张耀  方勇 《江淮论坛》2022,(6):80-89
从西周敬德理念到儒家德治理论,“德”的可言说性愈发突显,儒家德论中施仁、教化、贤治诸说皆依赖“名”为基础。老子德论则有意强调玄德“无名”的特质:作为保障万物、百姓自然发展的玄德,有功而不立德名、浑朴而难以名状,玄德无名故要靠直觉来把握。“德”概念含心与行两端,直觉则相应有省察内心与体验外物二途,是以老子德论分化为重内的庄子与重外的慎子两派。庄子通过“丧我”而直觉内心本有天真、自然,这种保障自然的心境便是德。慎到则基于体验外物的直觉,将自为自利的人之常情理解为自然,君主以权势驱动百姓自利自为之行,这种保障自然的做法亦可视为道家意义上的德。慎到尊势是老子玄德理论的合理推演,这一演进脉络以反思儒家可名之德为主线,并对道法转关、老韩同传等问题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8.
限制权力既包括对最高权力的限制,又包括对其他权力的限制。先秦时期,产生了限制最高权力的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各家的言论中产生了许多“限制权力”的思想萌芽。对权力的限制既可以通过和平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来实现,前者是常规方式,后者是特别方式。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在《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可以说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承认,迄今我们所看到的有关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几乎都以荀子作为先秦诸子哲学的终结。但是,郭氏此说并不符合事实,而且也未能把握先秦及以后中国古代哲学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历史哲学在人类知识领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就其研究的范围、内容、性质而言,它既有历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即必须以历史本身作为自身的对象和前提,又具有哲学的特性和功能,即不能满足于对历史表层的审视和描述,而只能是从历史主客体关系的视角把握历史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