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双元创新视角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颠覆性和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推动效应、作用机制和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均有推动效应,对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更强,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具有持续性,数字经济的创新效应呈现明显的区位和企业规模异质性;制造业集聚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存在遮掩效应,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挥中介效应;对外开放在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双元技术创新中均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影响,市场化进程在数字经济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中表现为加持倍增作用,而在数字经济推动渐进性技术创新中的边际效应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向高质增长的转换期。文章基于钢铁产业视角,从需求侧、供给侧和结构转换侧分析产业的动力来源,并构建技术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动能指数的分析体系,以产业微观数据测度钢铁业新旧动能转换进展。结果表明:钢铁产业已于2014—2015年正式进入动能转换阶段,较转换前相比,技术效率提升63%,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104.1%,"常规动能"逐步衰弱,"新动能"持续上升;技术效率对TFP起正向推动作用,"新经济"成为培育新动能的关键要素。强化技术与知识流动、积极吸纳新人力新思想,通过创新动能重新焕发制度活力,是加快动能转换进程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互联网普及程度和实体经济水平,进而赋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2015—2018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各城市数字经济指数,利用2SLS等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且存在门槛效应;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互联网普及程度和实体经济水平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影响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效果。结果显示:(1)线性影响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效果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2)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并且二者的中介作用在不同地区的表现存在明显差异。(3)非线性影响分析表明,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果先增强而后又有所减弱。与此同时,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数字经济对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旨在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制造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采用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地区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且二者对制造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显著强于对制造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显著强于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异质性检验表明,相较于混合技术创新,实质性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效应更强,这种差别来源于数字经济对不同创新形式的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新动能的本质特征和构成要素,从投入与产出两个视角构建经济增长新动能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相对标准化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新动能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与2013年相比,2014—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定基指数增长显著,产出指数大于投入指数,投入产出效率良好;新动能环比指数高于上一时期,增速表现为升降交替的阶段性特征,产出指数逐渐滞后于投入指数,产出效率有所降低。由于大多数年份新技术、新资本、新人才与新资源环比指数均大于100,增长趋势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因此新动能投入环比指数呈现先涨跌交替,继而快速增长的变动趋势;整体上新市场、新创业、新企业、新模式、新产业与新产品环比指数表现为波动式下降,引起新动能产出环比指数增速先升后降,甚至出现负值。新动能处于初步聚集、积累渐进式增长阶段,经济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新要素投入才有可能实现新动能的颠覆式增长。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长江三角洲2011—202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及其不同维度的影响,并探究区域一体化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均显著为正,数字经济既能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也能通过区域一体化对共同富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金融服务供给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活动,文章基于2011—2018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最大,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小;数字金融对不同类别的技术创新表现出一致的促进作用;数字金融对非高新区企业的促进作用更大,且对不同行业具有差异化的影响;数字金融会通过“外降”与“内增”途径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在影响企业技术创新上,数字金融与金融发展、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相互替代效应。现阶段,应从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平衡发展及金融监管四个方面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影响的理论分析,利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作用路径上,数字经济可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升劳动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是显著的;在2015年数字经济上升到国家战略以后,其对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数字经济均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高人力资本的作用力度更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我国2003—2018年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建立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条件β收敛具有正向作用,且对经济增长来说,数字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相对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更重要,一个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对本地区产生正向反馈效应,这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我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以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教育投资对改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影响机理,并分别采用三种方法对该机理中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研究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具有重要价值。在梳理经典研究脉络的基础上,从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状况、数字化发展环境和数字金融发展四个维度综合选取了13个二级指标,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出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指数。遵循“数字化赋能—多重驱动—创新变革”的逻辑思路,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模型就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传导路径和区域异质性影响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用广义矩估计法进行内生性检验、用外生冲击等四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第二,从驱动路径来看,数字经济通过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普惠金融发展以及拉动消费需求,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产生了积极性影响,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8.89%、11.09%和21.02%,可见这三个变量中消费需求的中介作用更为明显。第三,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驱动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东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12—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并测度地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现象;同时,数字经济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促进周边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存在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对外贸易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0-2007年相关经济变量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进行ADF检验,对修正后表现平稳的变量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在长期内是否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构建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式分析各经济变量在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中相互因果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经济增长更多受制于需求,而长期内取决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继续重视出口贸易创造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外贸在增加要素供给和创造市场需求两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2011—2019年我国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显示,不论是用差分GMM还是系统GMM估计方法,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东部地区;对中小城市的影响高于大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介效应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促进创新绩效提升来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革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文章基于数字经济的人力资本结构、产业效率理论,利用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改善就业环境、增加劳动报酬、提高就业能力、提升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渠道;提高企业补助和行业准入门槛可以进一步强化数字经济对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并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作为引领全球经济变革的重要引擎,在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选取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并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视角考察该影响的传导机制和门限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分维度来看,数字化基础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果明显强于数字化创新,而数字化应用的促进作用尚不明显;数字经济可通过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产业链现代化;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西部地区,东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并结合核密度函数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地区差异,最后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和纵向数据系数参数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服务业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东部地区发展规模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服务业数字经济规模总体差异呈现缩小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技术创新投入、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度、外贸依存度、市场化程度和人力资本均是导致不同地区服务业经济规模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应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总体上数字经济可有效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分区域看,数字经济对我国东部、中西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在产业结构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优化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文章基于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采用熵值TOPSIS法测度2011—2019年我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根据测算结果探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推动劳动技能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即对高技能劳动力产生的需求效应大于对中、低技能劳动力的替代效应,且劳动技能结构优化是数字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渠道。随着劳动技能结构的升级,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当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超过43.1560%时,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具有“跨越式”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