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剖示中国传统化与中国民俗心理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民间信仰在民俗心理中的地位,并着重解析了中国传统化对现代民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只有深入考察研究纷繁复杂的民俗事象 ,才能为民俗摄影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应该注意民俗摄影的研究性、复杂性、现实性 ,以促进中国民俗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民间风俗的研究中,人们较多注意的是微观的具象描述,相对忽略了角度的特征探究,而事实上,把握中国传统民俗的基本特点,却是我们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去认识其深层结构和演进线索的一面透镜.本文揭示了制约中国民俗发展演变的四个基本特点,即原始信仰长期留存、宗法观念影响深远、民族和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别、既一以贯之又不断变迁,论述了这些特点在传统民俗长期传承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其影响时至今日仍不时地表现出来.错综复杂、丰富多采的中国民俗文化正是在这一框架中演绎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中大民俗学会”在中国民俗学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世纪30年代“中大民俗学会”的创立及其刊物《民俗》周刊和民俗系列丛书的相继面世,是中国民俗擘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会学者对边疆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考察,对外国民俗学派的系统介绍和“民俗学传习班”的开设,揭开了中国民俗学史新的一页;不但拓宽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领域,培养了专门人才,而且普及了本学科的知识,扩大了在国内外的影响,为加速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并留下了一批珍贵的民俗学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民俗化固其地域经济与民族历史化构成的原因,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化特征。其主要特征有:多元性与复合性,阶层性与地方性,神秘性与实用性,稳定性与变异性。这种民俗化特征在民间至今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民俗热与我国申奥成功、加入WTO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空前成就有关.国人的凝聚力增强了,引起了传统文化的缅怀.全球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文化的整合,民俗热正是对异化的抗争.弘扬传统文化不能急功近利,要调整理念,关注民生,深入田野,创建中国民俗学派.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不仅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鼻祖,在中国民俗调查与研究上也是位开先河的人物.弱冠之年,他便离家南下,不畏艰难,不惧险阻,跋山涉水,调查民俗.入仕后又以公务之便,忙里偷闲地调查.第一次对全国民俗的特征作了精确的阐述.他的<史记>成功的奥妙之一,便是匠心独具地运用民俗材料来塑造人物.他对民俗的关注为后世史家所祖承,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8.
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爱乡思想与他深受集美乡土文化影响有极大关系。这种影响终其一生, 使滋养他的下层文化与其从上层社会习得的精英文化, 在他身上形成特殊的整合, 这突出表现为他对物质民俗和精神民俗所持有的极具个性化的民俗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俗传统中的体育健身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民俗传统中蕴涵着非常多的体育健身因素,这些以娱乐性和趣味性为主的民俗体育活动,带有明显的休闲娱乐的特点,对于强身健体,提升民族素质,增进民族认同感,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俗剪纸艺术作为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内涵是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演变的,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内涵变迁经历了原始宗教时期的巫文化、生殖崇拜,到宗法礼制社会的礼治、礼仪,再到装饰审美功能。剪纸艺术功能内涵的变迁过程中,新的文化功能不断产生,但原先的主流文化功能不会立即消失,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俗剪纸艺术文化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尚礼"精神,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尚力"精神。礼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主体。"力"是唯一将西方文化三要素构成一体并且传承不断的文化精神。"尚礼"精神作为一种传统精神,至今仍具有强大生命力和重大现实意义。"尚力"文化已经发展到自己的一个高峰时期,它所造成的三大人类危机——环境危机、战争危机和人的精神危机,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因此,21世纪应该是"尚礼"和"尚力"两种文化精神或者说是文化价值观念对立互补的世纪。  相似文献   

12.
汉语称谓语中“偏离”现象的文化心理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标志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规范形式的“偏离”称谓 ,正是一种文化与心理的偏离。这种偏离现象 ,有的仍是在汉民族传统文化如宗法制度、礼教文化或民俗下的偏离 ,没有脱离民族文化的轨迹 ,而有的偏离现象却是对民族文化与心理的根本偏离。职衔敬称、亲称泛化、反语昵称等是汉语特有的称谓文化 ,但“礼为上 ,情不言”以及以老为尊等传统文化如今已面临挑战。称谓语对文化心理的反映还必须依赖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例,从生态翻译学角度,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指导之下,对安徽省博物馆所展民俗器物的英译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不同层次上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许多民俗器物的英译未能将其赋有的民族文化特性准确地呈现给读者。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论——“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存在问题的器物英译提供了新的译法。将翻译从语言层面扩展到社会、文化、交际等层面,从而尽可能形神兼备地将民俗器物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以期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尽可能地消除因翻译引起的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影响最深远 ,影响范围最广泛的趋势。它必然会促进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交往 ,促进政治上的相互合作 ,从而进一步加深文化间的交往与合作 ,促进文化全球化的形成。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 ,中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文化方面所受到的挑战 ,我们要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 ,加强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把握文化消费市场的需要 ,构筑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基地 ,同时处理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河南方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民俗、语言学方面都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年来,河南方言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对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正确认识河南方言并且借助各种形式凸显河南方言的魅力,才能有效保护河南方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各民族的民俗旅游资源历史悠久,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目前新疆民俗旅游还存在着民俗旅游规划滞后、民俗文化内涵发掘不够等问题,可以从政府正确引导、多方融资、民族群众参与、开发高档次的民俗旅游项目等七个方面对新疆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保护新疆民俗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7.
正确对待中外文化是江泽民文化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江泽民在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强调了一方面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大胆地借鉴外国文明,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8.
花瑶是聚居在湖南省隆回县境内一个不足七千人的古老族群,是瑶族中一个独特的分支,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古老的民俗文化得以保存至今。花瑶讪歌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遗产,2006年花瑶呜哇山歌被录入湖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花瑶讪歌所散发的思想、艺术魅力中初步探索了花瑶讪歌的史学、文化价值,以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20.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具有悠久历史的以歌舞和游戏为主的民俗文化活动。这一活动在音乐、舞蹈、民俗等方面的独特性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广泛关注。从民间诙谐文化的角度研究多郎麦西莱甫,不仅可以体察维吾尔族的民俗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借以考察该民族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方式,考察其在该民族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形成及塑造民族性格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