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朝与辽朝、西夏毗邻的西北边区,形势多变,战事纷起,成为北宋外忧的一个焦点。为了战守需要,宋王朝在这一带边区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少数民族军队“蕃兵”。北宋后期,蕃兵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蕃兵“汉法”管理的程度日益提高,使得蕃兵最终成为与禁军、厢兵、乡兵并列的宋代四大兵种之一,对维护宋朝西北边区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如此完备的边族兵制,是宋以前的中原统治王朝中所不曾有过的  相似文献   

2.
北宋初年,太祖、太宗通过简拔厢军精锐、扩充禁军,实现了“收其精兵”的既定目标,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军事基础,改变了厢军这一藩镇旧兵的性质。此后,奉行“祖宗家法”的北宋君臣,在军队建设中,都把厢军与禁军视为一体,不断以厢军补充或升隶禁军,同时又把不合格的禁军兵员降为厢军。尽管厢军、禁军的主要职能不同,但在北宋时期却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整体,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募兵制条件下北宋兵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宋禁军军队编制自前期至中后期经历了由营兵到队兵的转化,本文分析其演变轨迹、原因及造成的影响.以考察禁军军营设置的变化为主线,辅之以了解北宋军制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北宋军事编制变革的必然性.将新旧两种军队编制作一对比,则可以看出新编制是对旧兵制的一种扬弃,有其进步意义,并对中国古代军事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沈括《梦溪笔谈》"车驾行幸"条中,有关文字校正为"殿门天武官"相对较妥。殿门天武官的职责和身份特征与北宋宽衣天武禁军基本一致,应是宽衣天武禁军之俗称。宽衣天武是北宋皇宫宿卫禁军之一,平时主要承担把守殿门的任务,出行时则作为仪仗队伍的前导,其军士具有年纪偏大、选拔时重视身材外表、军服宽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北宋东京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宋王朝遂大力构筑城池,派驻禁军守卫,形成了"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完备的防御体系.宋与辽、西夏民族战争的频发和宋王朝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宋东京防御体系的直接成因.宋东京防御体系的庞大,加重了宋代"冗兵""冗费"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6.
禁军中的老弱病残通常被降退为剩员,这是北宋兵制的一项制度规定。但北宋禁军有诸班直、上四军、普通禁军等组成,不同禁军降退为剩员的情况各不相同。诸班直军士在北宋前三朝很少被降退为剩员,上四军军士在宋神宗军事改革之前,大多被降退为带甲剩员,带甲剩员在军事改革后逐渐被取缔。普通禁军则被降退为剩员或小分。  相似文献   

7.
弱宋的真相     
正我们嘴中的弱宋,主要源于宋朝对北方少数民族战争中的不断失败,即便订立和平条约,也以磕头上贡为代价。宋朝的军力很差吗?至少在北宋前期,这个结论一定是有疑问的。宋朝虽然没有唐朝那么多的名将,但宋朝也不缺乏名将,更可贵的是,宋朝许多文臣武领都是忠义两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满江红》,这些千古诗句激励了后代无数中国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也是诗人誓死捍卫家园的内心写照,宋朝不缺乏舍生取义的臣子。北宋初期,后周世宗建立的强大禁军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根据沈括《梦溪笔谈·辨证一》记载,宋朝前期禁军的战斗力,训练  相似文献   

8.
宋朝建立,战略对手在于北方,而对"种类殊异"的南方民族地区的防范则比较忽略。再加上基于"南方非用马之地"的认识,除少数有马厢军外,北宋前期禁军未在南方驻防骑军。宋仁宗时期广南两路发生侬智高事变,岭南骚动。宋朝臣间在是否"用骑"的问题上发生争论,狄青率西北骑兵南下,"终以马胜"。此后宋朝开始在南方驻防新建的"有马雄略"军,有马厢军也有增多,骑兵在南方的运用也开始多了起来。受到感染,一些少数民族也要求学习马战。在某种程度上,侬智高事变的平定成为宋朝在南方"用骑"上的一个"转机"。  相似文献   

9.
关于北宋“养兵之费”的数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北宋“养兵之费”的数量,学术界已作过一些研究,但大部分是根据蔡襄、陈襄、张方平等人奏疏中所记载的禁军平均每兵岁费五十贯,厢军平均每兵岁费三十贯的数字,再乘以禁厢二军的兵额总数推估而来的。在缺乏较为确切的统计数字的情况下,这种推估是可以的。问题是五十贯和三十贯并不是一组有代表性的数字。仅据笔者所掌握的材料而言,宋代至少有十四处文献记载了有关这一方面的一些数字。而这些数字之间  相似文献   

10.
宋朝军队,分为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四种。蕃兵即藩兵,意为藩篱之兵,系编组沿边汉化较深的少数民族人民以为防守边境的武装力量。关于宋代蕃兵,似乎很少有人加以探讨。本人不揣学识浅陋,仅就读书所得,对此作一考述,舛误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1.
北宋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积贫积弱”的王朝。所谓“积贫”,就是它一直存在冗兵、冗官、冗费之患,造成长期的财政危机;所谓“积弱”,就是它军力不强,不能抵御我国境内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进攻,最后为女真政权灭亡。这个问题曾经吸引了古今很多历史学者的兴趣,进行研究和总结。这里,仅从北宋军队的角度,分析北宋军力不强和不能抵御少数民族政权军事进攻的原因。笔者水平有限,错误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从后唐明宗朝起,禁军统帅遥领、兼领节度使之制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严格的迁转序列。他们可适时被罢军职出为实任节度使,以防范兵为将有局面的形成。这一设计旨在防弊,目的在于保持皇帝对禁军的绝对控制。  相似文献   

13.
李文涛 《南都学坛》2012,32(2):27-33
北魏时期,因为军事需要,各地建立了乡兵组织。但到了北齐、北周时期,乡兵组织逐渐分化,北周在乡兵基础上建立了府兵制,北齐乡兵没有转化为政府军队。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北方种植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在黄河流域扩大的冬小麦种植到了北朝时在一些地区逐渐萎缩,粟豆又成为该地区的主粮之一。种植结构的变化,使农民的闲暇时间也有一定的改变,也使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一些制度发生了变化,府兵制在关中地区兴起就是其中的反映。在北朝时期,由于气候发生变化、战乱及关中地区降水量减少,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农民闲暇时间增多,亦兵亦农的府兵制逐渐形成。而在关东地区,由于还普遍存在小麦的种植,这一地区的兵制没有发生变化。府兵制的出现,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北宋西北边疆地区,宋夏对峙致使这一地区民族关系复杂.这种态势直接影响到北宋在西北边疆地区的司法,即由遵从少数民族习惯法到逐步推广适用北宋国家法,而边臣的言行对民族法制运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构成北宋西北边疆地区民族法制运作实践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军费是五代时期最主要的财政支出,反映了五代"兴亡以兵"的时局特点.五代军费主要构成为"人马支费"、制造和购置军需品的开支,以及对中央禁军的"赐赉"等三大类.为满足军费的集中性需求,五代的统治者采取"急赋繁征",转运军粮,强制征购军粮和马匹,率括民财,接纳方镇和朝官的"助军"贡献等各种手段加以应对,给百姓造成深重的苦难.  相似文献   

16.
自200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被列为"西部大开发"重点省份以来,这个众多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中央地方财政支持、资源型工业和第三产业这"三驾马车"的驱动下,实现了各项经济指标的迅速增长。然而,在这种以地级市为基本发展单位的模式下,许多较少数民族聚居的县、乡一级的经济发展水平却没有摆脱长期的落后状态。本文从如何定义和理解"较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广西各个较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经济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在分析其缺陷的同时认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关键在于发展适合当地需要的中小型、节能环保型和民族特色型产业,以产业本身的发展带动地方居民的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和素质技能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历史上藩镇割据之教训,采纳了重臣赵普提出的"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建议,想尽办法削弱地方官僚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北宋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通过解除地方节度使兵权、整顿禁军的方式限制地方官僚的兵权;通过文官知州、朝官知县、设置通判的手段来分割地方官僚的行政权;通过统一货币、推行禁榷制度和设置转运使的手段来收回地方官僚的财政权。北宋中央从兵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三方面来制约地方官僚权力,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央对地方官僚权力的制约机制,有效防止了地方藩镇官僚乱权现象的发生,改变了唐末五代"节镇太强、君弱臣强"的政治局面,完成了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之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南宋军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军制与北宋不同,以屯驻大军为正规军,取代了北宋禁军的地位。南宋初年,顿驻诸军由诸大将分统,军力大大强于三衙之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藩镇制,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绍兴和议”时,削诸将兵权,加强中央军权,其军队内部编制与军官职级也不同于北宋。南宋初年,御营司为最高军事机关,绍兴十八年后军权始归枢密院。  相似文献   

19.
在少数民族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除了需求巨大、总量严重不足的供需矛盾外,还存在严重的"供需错位"的突出问题,并逐步上升成为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之一。具体表现在政府的投入绝大部分在县、乡(镇)级,对村组(社区)投入少之又少,使巨大的居家养老需求得不到相对应和相适应的供给回应。另外,"重机构、轻居家",养老机构建设迅速但利用率低,公共资源闲置现象严重。破解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难题,需要突破局部思维整体建设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借鉴卫生系统的三级服务网络经验建设农村养老三级服务网络;鼓励养老机构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开展慢病预防、失能康复的一般性家庭照料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农村幸福院建设为契机编织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养老服务网底。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五普"和"六普"数据,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非常迅速,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也有所增加;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则相对适中,不过有一些省份的少数民族人口所占比重出现了下降趋势;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则是负增长,少数民族所占比重也略有下降。此外,本研究也发现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具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一个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与邻近地区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