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禁军中的老弱病残通常被降退为剩员,这是北宋兵制的一项制度规定。但北宋禁军有诸班直、上四军、普通禁军等组成,不同禁军降退为剩员的情况各不相同。诸班直军士在北宋前三朝很少被降退为剩员,上四军军士在宋神宗军事改革之前,大多被降退为带甲剩员,带甲剩员在军事改革后逐渐被取缔。普通禁军则被降退为剩员或小分。  相似文献   

2.
北宋初年,太祖、太宗通过简拔厢军精锐、扩充禁军,实现了“收其精兵”的既定目标,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军事基础,改变了厢军这一藩镇旧兵的性质。此后,奉行“祖宗家法”的北宋君臣,在军队建设中,都把厢军与禁军视为一体,不断以厢军补充或升隶禁军,同时又把不合格的禁军兵员降为厢军。尽管厢军、禁军的主要职能不同,但在北宋时期却是紧密相连、互相依存的整体,二者的互动关系,是募兵制条件下北宋兵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北宋后期的都保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建国 《南都学坛》2005,25(3):21-26
北宋前期的乡村区划呈现出残缺不全、新旧交替的特征。乡、里在合并的同时已失缺原有的编户功能。熙宁变法之后,作为地方自治及保防组织的都保,日渐具备乡村区划的功能,县以下的行政事务主要通过都保来执行。但是,原来的乡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继续存在。乡和都保只存在地域上的包含关系,而没有行政上的统属关系。乡和都保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乡主要是地理区划上的意义,用以来确定方位、籍贯等;而都保则是依人户而划分,以对其实施行政上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北宋中期,是北方文化兴盛的高峰、南方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北宋后期,则是北方文化重心地位下降、南方文化重心优势不断加强的时期。从文化要素的发展状况分析,北宋中后期的文化重心主要有儒学重心位于北方、南方政治人才不断增多、文学和教育重心在南方等特色。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后期,兵学发展取得多方面成就,产生了数量众多的著述。从理论内容看,这些兵学作品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如普遍重视选任将帅、兵机谋略、熟悉敌我实情与阵法阵图等。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是长期以来兵学传统与社会现实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探究当时特殊人物的军事思想,必须结合客观环境和兵学发展特征进行全面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最大可能地还原两宋士兵逃亡法的面貌,运用历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两宋士兵逃亡法内容进行了全面搜集与考察。研究认为:两宋时期,不仅不同军种、不同职责的士兵各有逃亡法;对于逃至敏感地区的士兵,统治者还颁布了一些特殊的法律条文。此外,两宋士兵逃亡法还包括首身法等诸多具体的律文,以及缉捕逃兵赏罚条例等配套法规。  相似文献   

7.
北宋定都开封长达168年之久,人口逾百万,是当时世界东方的大都市.但是,在北宋以来的千余年里,总有人士大谈定都开封之弊,认为应迁都于有山川之固的长安或洛阳.事实上,长安与洛阳在唐安史之乱之后,均遭到了很大破坏,已失去了建都的客观条件.而开封从隋代即已崛起,并随着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城市迅速发展与繁荣,北宋建都于此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北宋的"冗兵"之弊,甚至最后灭亡,与定都开封无关.  相似文献   

8.
宋太祖建国伊始非常重视北部边防,命诸大将长期驻守河北军事防御要点,并给予其相当大的自主权。宋太宗即位后,随着两次北伐的失败,对辽政策转为消极防御,在河北沿边依托塘泊布置防线,并大力调整州军设置,以增重边防形势,显示出步步为防的特点。宋真宗时期重新设置河北军事防御区域,布置了三道防线以形成对辽的纵深防御,然而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终于导致了北宋对辽军事行动的失利,承认了辽占据幽云地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五代、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山水画获得了全面的发展,涌现出众多优秀的山水画家和一批具有丰碑式的山水画作品,在山水画表现技法和理论认识上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宋东京地处平原,无山川可恃,宋王朝遂大力构筑城池,派驻禁军守卫,形成了"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的完备的防御体系.宋与辽、西夏民族战争的频发和宋王朝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是宋东京防御体系的直接成因.宋东京防御体系的庞大,加重了宋代"冗兵""冗费"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1.
北宋神宗元丰时期对中央机构进行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将原来职能甚少的省、部、寺、监等机构实职化,尤其是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制度改革对宋朝政治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中央政府由中书门下制转变为三省制,宰辅集团的政务决策机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改制后,三省取旨权不断调整,从改制伊始的三省各自拥有取旨权,到元丰后期中书省独取旨,再到哲宗朝三省合取旨,最后到徽钦两朝取旨权归属的混乱,可以说哪个机构获得取旨权在一定程度上即拥有了政务决策的主导地位。中书省的取旨权在中央政务运行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曾一度左右三省政务运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北宋庆历以来,诗坛以学习韩愈、李白诗歌风格语言为主。这种情形在嘉祐以后开始变化,李、韩的光辉慢慢褪隐,而杜甫的形象日益光大。熙宁以后,杜诗的经典化进程加快,终于在随后的元祐时代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易进难退"的兵制与北宋前期之冗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前期,冗兵现象滋生并日趋严重。宋"易进难退"之兵制是造成军队数量迅速增长的诱因,而军员速增及其带来的军费开支超过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支付能力,是产生冗军之根本原因。冗兵现象渐露于太祖末年,蔓延于太宗朝,缓和于真宗朝,恶化于仁宗、英宗二朝。  相似文献   

14.
北宋中后期词坛,曲词派理论家虽仍多尊奉《花间集》,以"协律和声"和"娱宾遣兴"之类理论观点,守护晚唐五代以来形成的词体特性,但在时代新风的吹拂下,在词体演变规律和文学创作规律的作用下,其理论和创作都出现或强或弱的诗化的倾向,从而在客观上成为诗化派和词体诗化理论的襄助者和补苴者。他们所取得的具体理论成就,应予充分关注和科学辨析。  相似文献   

15.
北宋书家对颜真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一种以儒家伦理道德的标准来强调颜真卿的人品,进而延伸到他的书法作品;另一种对其书法的评价带有浓厚的道禅意味。前者以欧阳修、朱长文为代表,后者以北宋中后期的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文章指出,两种差异性的话语显示出北宋书坛儒家和道释两种评价标准的冲突与融合之处。文章认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庆历变法失败后,北宋文人由推行经世致用的儒家精神到摇摆于儒家与道释之间的心路转向所致。  相似文献   

16.
北宋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大致可分为两派:曲词派和诗化派。前者沿袭晚唐五代以来的观念,从音韵角度强调词体的特殊性,更多承认词体娱宾遣兴的功能;后者借助传统诗学,构建词体诗化理论,拓展词体的表现功能,使词体向诗歌反正。在词体向诗歌反正的历史进程中,诗化派以其杰出的理论建树,起到了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而曲词派也自觉不自觉、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诗化派的影响,在情趣、意境、风格、结构、修辞等方面流露出来,对词体诗化理论的成长有襄助和补苴之功。  相似文献   

17.
对于北宋词 ,人们历来都给予很高的评价 ,诸如词风的革新、意境的开拓、艺术技巧的提高、题材的扩大等。但是 ,北宋是一个多灾多难的王朝 ,有着复杂的社会生活 ,有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民生疾苦等内容 ,在北宋词中几乎难以找到 ,而这些内容却是北宋诗所经常反映的。北宋词人虽然在这些方面也进行了努力 ,但在艳情词强大势力的统治之下 ,词的题材范围局狭 ,主题取向狭窄 ,审美情趣内敛 ,这样 ,词的发展的畸形性就随之表现出来 ,而北宋党争则是其畸形发展的最深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北宋洛阳的园林,名盛一时,当时即有“天下名园重洛阳”的美誉。它们不仅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为我们今日研究和开发现代园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举办了战时运输兵险和陆地兵险.战时兵险的举办,对沿海厂矿企业的内迁及内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它办法简易,条款明晰,费率合理等,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扩大了中国保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宋皇帝丧葬礼仪的主体是儒家传统丧葬礼仪,其绝大多数仪式见诸《周礼》、《仪礼》、《礼记》,还有一部分是源于这“三礼”或前代丧葬礼仪,只有极少数仪式源于佛教、阴阳五行学说及道教。北宋皇帝丧葬礼仪对北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