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语用翻译认为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向译文读者传达出原文作者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意图,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佳关联和语用等效,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人类最悠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之一,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实践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才渐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本文选取鲁迅著名文学作品《孔乙己》的三个英译本作为研究素材,观察译者主体性在译者对原文的选择、解读和表达等方面的体现及其影响和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3.
当今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文化交流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从译者应具有的跨文化意识(即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的角度,讨论原文语篇连贯的解读以及译文语篇连贯的重构,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是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意义包括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在翻译实践中,为了真实地传递出原文作者的意图,当语义意义对等和语用意义对等无法同时实现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传达出原文的语用意义,最大可能地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标题汉译中的“仙”字情结暴露出译者对中西方文化差异、读者对象以及翻译本质的多重误读,反映出译者狭隘的儿童文学观和民族文化心理,有碍于实现翻译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诉求,其弊大于利。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标题翻译应该充分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与内涵,在充分理解原文主题及思想的基础上凝练、提高,依实出华,实现其跨文化交流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要想把旅游资源中的文化信息准确翻译并传达给外来游客,就必须吃透原文,准确传达原文信息;必须了解日本的文化底蕴,了解旅游资源中表现出的中日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吸引国外游客,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 ,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但要注重语言 ,更要注重语言所载负的文化现象。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承原文本身的语言价值 ,还在于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体会其文化涵义。文章在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 ,通过剖析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比喻词时的不同效果 ,探讨两者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以及译者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汉日翻译是将汉语转化为日语的一种语际间的、跨文化的人类交际活动.翻译的实质是语际间意义的对应转换,而意义是由语境决定的,即语境是翻译的基础.翻译实际上就是译者把握原文语句赖以产生的语境,领会原文的意义,选择恰当得体的表达语境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但要注重语言,更要注重语言所载负的文化现象,翻译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承原文本身的语言价值,还在于使读者更好更准确地体会其文化函义。文章在功能对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剖析归化法和异化法在翻译比喻词时的不同效果。探讨两者对跨文化交流的作用,以及译者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全球化日益突出了跨文化交际翻译的重要地位 ,但也给跨文化交际翻译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常常会使跨文化交际翻译陷入困境。因此 ,只有走出跨文化交际翻译的文化误区 ,进行对话式的跨文化交际翻译 ,才能有效地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其连贯重构的关联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原文中文化缺省问题干扰了跨文化信息传递.文化缺省不仅是两种语言、相关文化表面所呈现的差异,更是一个涉及认知心理和连贯推理的问题.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现象及连贯重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把握语用翻译的实质,提高对文化缺省的识别能力,找出合理有效的重构策略,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而对联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涉及两种不同的语言,映射着两种迥异的文化。对联的特性决定了其翻译或是中华文化译介中最富挑战性、最难操持的技艺。因此,为达到译文最大限度地趋近于原文效果,译者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三维"转换,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对联的语义形式、文化意象、交际意图,以取得原文与译文的最佳等效。  相似文献   

15.
谚语作为特定的词组或短句,是一种语言的精髓,是一个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在翻译谚语时,译者应忠实表达原文谚语的意义,注意谚语中文化内涵和差异,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特色和意境。在中西谚语翻译的过程中,西班牙语学习者应结合中西文化差异形成的中西谚语特点,熟练使用不同的翻译技巧,以提高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文化的组成部分.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的过程是译者理解原文,并把这种理解恰当地传递给译文读者的过程,其本质是借助语言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传递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总是会受到目的语文化语境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这种交际过程中,原文文体风格,尤其是文学文本的文体风格的变形是常见现象。目的语文化的文学传统是翻译中原文文体风格发生扭曲变形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联-顺应理论对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进行探讨。文化负载词翻译可采取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和替代的翻译策略,以关联为准绳,以顺应为手段,使译文尽量趋同于原文,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即翻译意义,应尽可能实现原文和译文功能和意义上的最大程度的对等。文章尝试将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应用于《水浒传》排泄词“屁”的翻译,对两个英译本中此类词的翻译进行比较评析,探讨其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翻译技巧与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翻译技巧是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一些翻译实例的分析,详细介绍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频率高的九项翻译技巧,旨在重视英汉翻译技巧的实际运用,提高翻译工作者的翻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