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古族是一个以游牧为主的少数民族。蒙医药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气候特点。它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生活和生产习惯。而吸取了中医和藏医的许多先进经验,成为既有独特理论又有丰富临床炮制经验的民族医学体系。炮制是中华医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蒙药材的多数品种炮制上自己的特色。根据药材的不同特点,采用牛奶,羊奶,诃子汤,黄油,童便等常用辅料来炮制,即反映了它的民族特色。作者对蒙药特色炮制法进行整理能有助于蒙药事业的开拓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程雅君 《西藏研究》2009,(3):111-115
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两种,中医的"藏象",藏医的"树喻"体现了象思维;中医的"五行",藏医的"三因"体现了数思维.比较而言,中医的象思维简约而抽象,藏医的象思维平实而形象;中医的数思维更重视"五"之数,藏医的象思维更重视"三"之数.  相似文献   

3.
从《藏医灸疗方》对藏医与中医火灸疗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蕃时期藏医的医疗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且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这一时期的各种治疗方法中,火灸疗法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从《藏文文献选集》影印本在巴黎出版以后,就敦煌出土的藏医学文献引起藏医史学者的高度重视和兴趣。在这些影印件中,有两件是有关火灸疗法的,其编号为P.T.127和P.T.1044,目前已有两种汉译本问世,①现在我们把它称之为《藏医灸疗方》。它是迄今最早的藏医灸疗法文献,对于研究早期藏医的火灸疗法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现根据这两份材料,结合吐蕃时期出现的《月王药诊》、《四部医典》等,对这一时…  相似文献   

4.
藏医脉诊中“冲、甘、恰”的来源是一个历史悬案。这个复合名词究竟是指医生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古代名称,还是指脉诊中病人腕部动脉的3个诊脉部位,对此历代多有争论。从藏医古代经典《月王药诊》、《四部医典》开始就已存在“冲、甘、恰”与3个指头混称、定义含混的情况,这是后世争论的根源。在与中医脉诊的“寸、关、尺”的关系问题上学界的看法也有分歧。文章从医学发展史和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音韵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藏医脉诊“冲、甘、恰”是中医脉诊“寸、关、尺”的转音,是指腕部诊脉的3个部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藏医巨著《四部医典》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结合北京藏医院"十一五"藏医糖尿病重点专科建设小组制定的《藏医治疗吉尼萨克诊疗方案》,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临床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齐晓辉 《中国藏学》2007,(3):162-166
CVA在西医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中风,藏医将它归入"白脉病"范畴。现代藏医通过藏药浴、藏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CVA运动障碍进行综合治疗,从而达到抑制异常的病理运动模式的目的,并且具有预防并发症、减少后遗症和促进患者恢复的作用。这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在治疗学领域中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藏医诊病切脉的部位和方法,与汉族中医基本相同。切脉部位的藏语名称tshon、kan、chag,源自汉族中医,从汉语“寸、关、尺”的字音直译而来。医生切诊病人脉搏时,按住病人手腕桡动脉上,食指所按部位名寸,中指所按部位名关,无名指所按部位名尺。  相似文献   

8.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桡动脉浅表探查脉象,以了解肌体气血盛衰的变化,判断病邪对脏腑的影响情况的一种特殊诊断方法。这种诊断方法在藏医和中医的诊断学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历史和地理条件的关系,藏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明显的相似和相近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差异,下面试从几个方面谈谈两种不同医疗体系脉诊的不同之处,供同行探讨评论。  相似文献   

9.
藏医学是“佛化”的民族医学,中医学是藏医学的“合理内核”,与道医(中医)同源,这三个基本要素决定了藏医学是兼容并包佛道思想的理论体系。文章用比较文献学的方法,以“树喻”为例,论述了藏医和道教关于人体生命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等的基本思想的一致性;以“德”、“性”养生为例,论述了藏医中包含着只能从道教角度而不能从中医角度解释的道教养生内涵。提示:研究藏医学,有必要站在佛道兼容的高度。如此,不仅对藏医学本身的研究有益处,对宗教学研究也有启迪。  相似文献   

10.
藏医     
民族医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则是我国医学宝库里的一块奇光异彩的瑰丽宝石.藏医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的先民就有"有毒就有药"的说法(《伦布嗄汤》木刻板第七页),藏族人民很早就以酥油止血,以青稞酒治外伤.而目前所知的藏医最早的文献,则是汉族医生哈祥马哈德瓦和达马廓嘎等,从中医著作翻译的《医学大全》(藏名《门杰亲木》).以后,陆续有中医、韩文海、印度医师巴热达扎、大食医生嘎林那合著的《无畏的武器》(藏名《敏吉村恰》)和哈祥马哈也那、别洛扎那编译的《月王药诊》(藏名《爱杰达维佳布》)问世.后者是最古老的藏医著作,对藏医的发展有开拓、奠基之功.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的侍医字陀、元丹贡布撰写的《四部医典》(藏名《居悉》)阐释和发挥了《月王药诊》的基本内容,既有医学总论、人体生理构造,又举各类病例,介  相似文献   

11.
藏医药学具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传统医学的组成部分。藏医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方法,在人类医学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藏医三大因素是藏医理论的基础,对藏医三大因素的研究是藏医学研究的根本。三大因素学说是古代藏医的一种哲学思想,它广泛地应用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三大因素学说产生于吐蕃王朝初期,完善于吐蕃中期。它是以“万物本源于气”的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藏医典籍《月王药诊》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三大因素学说。  相似文献   

12.
藏医古籍整理研究可以利用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藏医古籍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研究建设。本文将藏医古籍整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拟分为三个部分:藏医古籍文献收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整理平台、藏医古籍文献信息检索平台。  相似文献   

13.
中医和西医对人们来说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提起蒙医蒙药就让一些人感到陌生了。怀着几分探秘的心情,我们走访了早已名声在外的辽宁省阜新蒙医药研究所,采访了所长兼书记吴力新同志。 “蒙医蒙药是个宝”这是吴所长展开话题的头一句话。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仪表堂堂的中年蒙古族男子,讲起蒙医蒙药来真可谓滔滔不绝,足以让我们相信他的魄力非凡。也难怪他能在1987年任职以来,把研究所在攻克人类慢性疑难病症等方面的蒙医学研究搞得红红火火,引起了国内外关注。他  相似文献   

14.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作为中国传统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藏医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掌握藏医医生从业的实际情况,本文采用社会学方法对青海、四川、甘肃三省部分藏区的藏医专家、管理人员和群众(患者)开展调查,分析了藏医医生基本情况、社会地位、医疗技术和藏医门诊情况等方面的现状,总结了藏医医生从业状况的主要特点,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雪域愿望树》内容简介 本书是苗族青年记者李晓林花费5年多时间,倾心创作的长篇纪实报告(共计31万字、80幅照片)。它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反映藏医藏药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及其科学价值、人文意义的纪实性作品,彩色印刷,制作精美。 作者先后18次进入青藏高原,其中7次深入西藏。可以说,走遍了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甘肃、云南在内的整个藏区(全部的地区和自治州,及数十个县)。作者怀着深深的热爱之情,通过走访当代藏医大师、农牧区的乡村民间藏医、从事藏医药开发的厂家和公司老板,以及藏区的党政领导、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写实的手法,详实地回顾了藏医藏药之起源、发展并最终成长为藏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世界传统医学百花园中一枝奇葩的历程;生动地记录了千百年来,以历代藏医大师为代表的藏族人民孜孜探索、博取众长,与时俱进地发展和完善藏医学的动人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在自然条件相对比较恶劣的雪域高原,藏族人民创造出辉煌灿烂、和谐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对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充分地展现了包括藏医藏药在内的藏族文化,走出青藏高原,走向内地,走向世界,进而走向未来的光明前景和强大生命力。 作者对当今藏医药界绝大多数代表性人物,都进行了采访,在历史上对藏医药产生过重要影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与藏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藏医《四部医典》、《八支精要释论》等一些重要藏医典籍的记述为基础,简要介绍了藏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7.
藏医诊疗除望、闻、问、切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外治方法。千百年来,藏医通过传统外治疗法,即放血疗法,来治疗引导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具有特殊的疗效。本文依据传统藏医药的诊疗原则,较详细、全面地探讨了藏医运用放血疗法和药物相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系列方法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西藏山南地区当许镇嘎塘蚌巴奇塔出土了一件古藏医写本,这是继敦煌藏医写本之后藏医文献考古又一重大发现。该写本是现存年代较早的藏医写本之一,对藏医史和文献的研究有重要价值。本文在收录写本原文,疑难注释和全文汉译的基础上,对写本作了初步分析,包括概貌、词语特点、基本内容以及写本涉及的疾病和症候、药物和制剂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第悉·桑结嘉措在康熙年间创办了拉萨药王山医学利众院,撰写了《蓝琉璃》与《第悉藏医史》,为此时的藏医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黄福开 《中国藏学》2007,(3):120-123
本文在对藏医传统尿诊研究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藏医尿诊研究的价值与思路,认为藏医尿诊技术科学内涵丰富,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该加以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