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左翼作家田村俊子1942-1945年在中国上海创办<女声>杂志,从事女性思想启蒙及相关活动.身处日本军国主义时期,田村俊子的个人选择充满复杂性.以<女声>为中介,田村俊子实践了她一生追求的女性启蒙理想,尽管它是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在一个非常态的时期展开.  相似文献   

2.
声无哀乐论是一个旨在追求思辨乐趣的论辩命题,未必是嵇康思考成熟的美学思想.其理由是:其一,<声论>的立论依据不充分.音声不变论是用声音的特点来代替音乐的特点;声情无常论错误地把音乐与感情的关系说成是符号和实体的关系;情在听众论回避了作曲家和音乐的关系.其二,<声论>的驳论之所以具有张力,主要是在论辩术的层面上.主方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真正战胜对手,他或者用诡辩法暂时胜人之口,或者提供一种新解释.却不能完全否定对方观点.其三,<声论>的这种特点与魏晋清谈的特点是一致的.清谈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种游戏性质,很多论客热衷清谈,目的不在探求真理,而在寻求思辨的快乐.<声论>可以说是清谈的文字版.  相似文献   

3.
《新学术》2007,(2)
美声唱法作为人类文明史上公认的科学发声法,被世人所接受。在其发展衍变的过程中有一个课题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唯声论研究。唯声论在很多时候都被当做一个美学论题来看待,而笔者将从一个声乐演唱者的角度,平和细腻的对唯声论进行进一步理解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真假声结合在男高音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云梦学刊》2001,22(3):96-99
在声乐教学中,男高音的训练重点应放在真假声结合上,从歌唱的实践中和声乐的发展状况来看,真声、假声、真假声结合这三种发声方法,其中真假声结合的发声其运用比纯真声或单一的假声的歌唱发声要优越得多,便利得多.真假声能否结合得自然平稳、运用得自如恰当,是取决于男高音能否获得最完美的声音状态的关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金手指     
那年她6岁,还是一个任性的小丫头.那时全家的生活过得很艰难,一心为家的父亲,利用业余时间养了一群貂--别人都说貂皮和貂崽儿有不错的卖价. 那一天,母亲没在家,父亲屋里屋外地忙,根本无暇顾及她.她一个人在院子里玩,后来站在貂笼前,瞅着它们黑油油的眼睛看了一会儿,突然感到百无聊赖.她喊了父亲几声,父亲头也没抬地应了一声,仍手脚不停地忙着.固执而任性的她特别生气,大声冲父亲嚷:"再不理我,我就把手伸进去了!"说完,竟真的伸出小小的食指送到笼子里.可想而知,食肉的貂立即毫不犹豫地叼住了送上门的美餐.  相似文献   

6.
某个部件既表义又标音的合体字叫亦声字.许慎的“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为“右文说”的提出和“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确立以及现代同源词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解释了222个亦声字,但还有更多的亦声字并没有明确解释.分析这些未明释的亦声字对于促进“六书”理论和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文》亦声字而未明释的原因或是许氏故意省称,或因徐铉对原本《说文》的误改,或因许慎囿于字形而产生的对字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单车在风里的速度 那是个雨天,许心怡把书包顶在头上,一步一步跳着躲闪地上一个个大眼睛似的水泡儿.白裙,长发,脚下是芭蕾的舞步.骑着单车飞驰的官越停了下来.他用一只脚撑地,吹了声口哨,然后喊了声:"嗨,我带你!" 许心怡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空,黑云像流水一样越聚越多,一场暴雨又快来了.她撅了一下嘴,然后轻声问道:"你骑车的水平行不行啊?"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唧唧”是象声词,但它象什么声,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大约有三种:1.叹息声,2.织布声,3.促织鸣叫声。因为不少文章倾向于否定第1种说法,影响到1979年新版的《辞海》,把释义由旧版的“叹息声”改为“织机声”。笔者以为“叹息声”一说未可轻易否定。  相似文献   

9.
穷人的礼物     
星期天,我去一家超市购物.突然,五十岁左右的店主哇啦叫了一声,张开双臂向门外冲去.原来进来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中年妇女,不同的是妇女衣着暗淡,面孔粗糙黝黑,显然是乡下人.她提着满满一大袋东西,是带给店主的礼物.  相似文献   

10.
一 1915年12月27日晚,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一声枪响,年仅32岁的中国记者黄远生倒在血泊之中.他遇害的噩耗传来,海内震惊;他的死因长期以来众说纷纭,暗杀者到底是谁,暗杀出于何故,曾经成了一个谜.  相似文献   

11.
吴泽顺 《云梦学刊》2004,25(6):101-105
《说文解字》中大量的声训材料以及不拘一格的声训模式,说明其作者许慎对词语之间的音义关系已具有明确认识。许慎的声训研究成果,反映了秦汉时期音转的历史概貌,为汉语语源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介电连续模型,讨论了晶格应变对材料的体光学声子频率、介电常数、禁带宽度和电子带质量的影响.对GaN/GaxIn1-xN异质结中材料的界面声子频率随晶格应变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应变对该异质结的界面声子频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尔雅正义>的训诂实例分析认为:因声求义作为一种解释词义的方法,已在这部著作中得到比较成熟的运用.邵晋涵借助"音同"、"音义同"、"声相近"、"声之转"等术语来明通假,探语源,考连语,系联同源词.其因声求义的明确主张及广泛实践,开乾嘉学派以声音通训诂之先河,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综述国内语音象似性思想的学术史,梳理了中西方各自的音义学思想传统——声训和音义学.中国传统声训主张音近义通,探求语源;西方音义学认为语音和所指之间存在理据性的关联.最后提出互为借鉴的思路:挖掘我国同源词音义思想,并应用当代认知语义学理论阐释声训思想.  相似文献   

15.
丛书集成本<四声等子>系据咫进斋本影印,二者应该全同.但唐作藩先生研究<四声等子>时却发现该书的咫进斋本和丛书集成本在版本上有较大不同.我们在考察<四声等子>版本时发现,原来是咫进斋本<四声等子>有初刻本和重刻本之别,唐先生所据咫进斋本为初刻本,而丛书集成本影印所据却是重刻本.本文对此二本作进一步考察,指出姚觐元重刻时曾据粤雅堂本进行过系统校勘.  相似文献   

16.
在“歌诗”“乐诗”的深刻影响下,中国诗学形成了一种以“玩味声调”来解释诗歌的解诗理论.它强调“审音”不仅可以“观志”、“体味”与“传神”,而且还可以“辨体”,即从声音入手辨识诗歌的时代风尚和个人风格.此外,以声解诗与传统认同也是紧密相连的,通过声音这一特殊管道,学习者一方面可体会诗作的不同韵味和意义,另一方面可揣摩作品所包含的时代或个人风貌,为继承和发展某种诗风打下坚实基础.此种声解理论是中国诗学解释学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小传统”.  相似文献   

17.
意境的“语象符号”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象符号,是以语言为材料,而负载感性信息的符号.语象符号,包括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句象符号和义象符号,是营造中国艺术意境,特别是诗境、词境、曲境、赋境、文境和书境的主要媒介.下面我们就从音象符号、字象符号和句象符号的结构层面,逐一阐释“意境”在这些结构层面上的审美内涵.首先,从音象符号角度,阐释艺术意境.“音”来源于“声”.声分三类,一是自然声,二是器声,三是人声.其中人声是语言的原型,也是构成音象符号的基本材料.在前语言阶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期,官煤勾结已成众矢之的,各界讨伐之声不断.打击官煤勾结大快人心,百姓好评之声如潮,但时至今日,虽喊打之声不绝于耳,但却很少看到有“过街老鼠“的踪影.2005年9月22日,是在煤矿入股公职人员限期撤出投资的最后一天,然而在产煤大区内蒙古,“大限“之日主动从煤矿撤出投资者竟无一人.……  相似文献   

19.
川江号子     
杨斌 《西部观察》2005,(7):32-34
三峡筑大坝,高峡出平湖.川江将变成坦途,溯江航行的船只不用再绞滩了.“哟--嗬--嗬……哟--嗬--嗬……一声号子我一身汗,一声号子我一身胆.“绞滩工人重负在身喊出的号子再也听不见了.……  相似文献   

20.
无论企业大小,都有一个自身宣传的问题,即让人家知道你.大企业资金雄厚,可以大把花钱做广告;小企业底子薄,尤其在创业之初,大都没这个能力.但也不能静默沉寂,所谓干什么吆喝什么,磨剪子的也得喊出声来,卖冰葫芦也得摆出摊来.不然,人家怎么找你做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