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自古育孕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作为黄河的主要支流的洮河育孕和创造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地处洮河中上游的卓尼县,多处发现了上述类型的文化遗址,现将沿洮河流域文化遗址分布情况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情况 九甸峡水利枢纽引洮工程是甘肃省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早在1958年,甘肃省政府就曾开工引洮河水,解决中部干旱地区10个县百万人的饮水灌溉问题,但受当时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制约,终因工程规模过大、国力民力不支等因素,于1961年被迫停工下马。2002年,中央通过甘肃省“引洮工程”预算设计方案,工程再次启动。  相似文献   

3.
金朝建立初期,在女真人肇兴之地白山黑水之间的按出虎水流域,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多民族复合的文化区域——即金代的金源地区.金代的金源文化是以金朝上京会宁府为行政区划的核心,基本囊括了今天呼兰河流域、菲克图河流域、少陵河流域、拉林河流域、牡丹江流域的左岸、木兰河流域,及其这些河流所注入的松花江中游流域.《金史》中将这一区域专门称之为“金源内地”;所谓的内地,主要是从女真人的角度,把这一地区看作是自己民族的发源地.实际上,金源地区的文化快速发酵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女真人对辽、宋王朝发动的军事打击的不断胜利而导致的结果.成熟的契丹族所接受的汉文化或者说是辽文化与具有深厚底蕴的汉文化,在军事占领者地位的女真人强迫下,在按出虎水侧畔的金上京城附近相互融合、碰撞和凝聚,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新型的复合型的金源文化.本文主要是从形成金源地域的历史背景和金源地区的女真人和汉族文人留下的文学作品中,探讨金源文化形成的特点,并对女真人在汉文化向东北亚地区极东地域的传播上,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嫩江流域锡伯古城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于大兴安岭嘎仙洞附近的锡伯先民,曾在唐朝时期进行了一次大迁徙,即从嫩江上游的扎兰河,陀罗河流域迁徙到嫩江中下游的乌裕尔河、绰尔河和洮儿河流域。关于这次大迁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阳太平寺锡伯家庙碑文记载道:“历史明载世传之锡伯部族,原居……扎兰托罗河流域,以后在齐齐哈尔、墨尔根(今嫩江县)、伯都纳(今吉林省扶余)等处”。至此,这一带才逐渐形成锡伯先民重要的生息地。  相似文献   

5.
左右江、邕江流域──壮侗语民族原始居民的家园与稻作农业起源的中心之一覃乃昌左江、右江。邕江流域包括今南宁、百色两地区的大部分县。这是一个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的区域,也是充满着许多至今仍难以解开的历史文化之谜的区域。整个流域由西北向东南呈长槽形,右江象一条...  相似文献   

6.
大、小凌河流域,是东北区域文明、幽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以及海岱文明的重要交汇地区.所分布的各类历史与文化遗迹十分丰富.从距今1万年开始直到明清时期.其历史文化遗存从来没有断裂过.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一地区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先商文化的起源与孤竹国文化,均与大、小凌河流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以来,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形成和一系列重大历史变迁也都与大、小凌河流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华锐藏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祁连山东段南北麓的大通河、庄浪河流域,西与张掖相连,南达湟水河与觉仓(乐都、民和南山),东与永登毗邻,北靠古浪、武威、永昌等县(市),历史上是一个藏族的重要聚居区,其中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华锐藏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华锐藏区就是一个多民族活动交往的地区,历史上很多民族先后在此交错集居,共同组成了民族大家庭.所以,华锐是中华西部文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文化方面亦表现出鲜明的多元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泰族壮族传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理环境 ,考古、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经济学、文化艺术、建筑学、科技、教育等方面对泰壮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关系作了比较研究 ,认为泰族起源于中国广西壮族地区和越南红河流域 ,因而其底层文化与壮族具有诸多相同性。但由于泰壮民族居住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差异 ,其文化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以甘肃省陇南地区文县白马河流域铁楼乡分布的白马人为个案,来描述白马人"家",即白马人村落的地域分布、村落环境的空间形态以及民居建筑习俗等方面,进而从一个层面和侧面来展示扣阐述白马人"家"独特的民俗文化及其底蕴.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甘南的民族贸易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藏两大兄弟民族,由于历史上相互依存,亲密交往,早已形成彼此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民族贸易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客观上符合各族人民经济生活的要求,对发展生产、繁荣民族经济以及增进各民族友好团结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沿的汉藏文化交汇地带。在历史上,洮(今甘南临潭、碌曲、卓尼、迭部等地)、岷(今岷县)、河(今临夏包括甘南的夏河县)、湼(湟水流域)等地区,是兼绾洮岷道、吐谷浑道、河曲道的枢纽,是东下三陇,南通益州,北控河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角度,将流行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六月会主体节目之一"玛泽"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新的探讨,并就"玛泽"节目的历史和宗教渊源关系,民俗形成过程,以及对军事、生产活动中的意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古代突厥文是我国历史上曾活动于蒙古草原的突厥汗国(公元522—744年)和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以及高昌回鹘王国(840年以后)使用的一种音素、音节混合型文字。此外,这种文字也曾为古代居住在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的黠戛斯(今柯尔克孜族的祖先)使用过。 古代突厥文还有其它的名称。从外形上来看,它与古代日耳曼民族使用的如尼文相似,所以有人称它为古代突厥如尼文;从这种文字的发现地来看,因其主要碑文发现于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流域,所以也有人称之为鄂尔浑文、叶尼塞文、鄂尔浑—叶尼塞文、西伯利亚文;从这种文字的使用时间上看,它用于伊斯兰教传入以前的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8月,首都师范大学、故宫博物院与登县土司门博物馆合作,由谢继胜教授、罗文华研究员和何克馆长考队队,对甘肃省县连城土司的属寺妙因寺、显教寺、雷坛和红城感恩寺的壁画、像以及县博物馆藏卡、佛像和佛经等进行联考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夏末秋初,笔者以甘肃省岷县坎铺塔村为中心对洮岷南路花儿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搞清其当前原生态的存在状况,思考当地人如何借助花儿来表达自己.在当地文化生态背景下,花儿作为一个载体,负载着当地人们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的理解与表达.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属于人文科学之领域,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古代人类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实物资料,提供给人们去研究古代社会的历史的科学.我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更多的是搞些田野调查,从事室内整理和编写调查报告,很少更进一步结合历史文献,做些综合性的历史研究.现试图利用自己和他人所做的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文献对黄河上游新石器晚期、青铜时代早期,曾经存在过的马家窑、齐家、辛店和寺洼文化的民族属性,仅仅在时代和地域分布上作一探讨,亦不知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敬请方家不惜指教.  相似文献   

16.
凉州(今甘肃武威)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地处河西走廓东部,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所谓凉州,因地处西北,气候寒凉而得名。凉州治所最初不在今武威,而在陇县(今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境内)。三国时,武威方为凉州治所。从那时起,凉州便成为河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凉州白塔,指凉州白塔寺之白塔,亦称百塔寺、幻化寺,是武威历史上的名寺之一,与海藏寺、金塔寺、莲花寺并称为凉州四  相似文献   

17.
霍彦儒 《民族研究》2003,(1):102-103
由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宝鸡市人民政府主办 ,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文理学院承办的“2 0 0 2年炎帝与汉民族国际学术研讨会”于 8月 12日 -15日在炎帝故里宝鸡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等 2 3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和日本、马来西亚等地区和国家的近百所高校、社科研究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 10 2篇 ,并就多方面问题展开讨论。(一 )对炎帝 姜炎文化诸问题的探讨炎帝 姜炎文化问题是会议的中心议题 ,有 3 0余篇文章围绕此议题进行了探讨。关于炎帝的发祥地和活动地域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宝鸡渭水流域 (即古…  相似文献   

18.
汉魏时期氐族的分布、迁徒及其社会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氐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它来源于商周时期西北的寺洼文化居民,形成于战国。汉魏之际,氐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稳定的阶段,《魏略·西戎传》对氐族有一段专门的记载,就是一个标志。此期间,氐族十分活跃,迁徒频繁。十六国时,氐族先后建立过前秦、后凉、仇池等政权,对当时的历史有重大的影响。南北朝以后,他逐渐与汉、羌等民族融合,已不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9.
青海隆务河流域藏族来源的社会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务河是黄河上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区泽库县多未茂乡加仓若恰央山区,流经州境泽库、同仁、尖扎三县,注入黄河,全长144.3公里。境内居民以藏族为主,是安多藏区重要的藏族聚居区之一。1992年至1996年,因为协助编修《同仁县志》,笔者曾多次赴隆务河流域进行社会考察,所获资料甚丰。其中,对隆务河流域藏族来源问题,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故结合汉藏文典籍,综述如次。作为黄河上游的一条主要支流,隆务河水孕育了这一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据八十年代文物考古部门在隆务河流域的发掘与考古调查,仅隆务河中下游同仁…  相似文献   

20.
早期人类生存发展,地理条件十分重要.人的生存就需要合适的地理条件,人类最早产生不是在温带是在热带非洲,人类为了进一步生存发展,从北非到了地中海,然后扩散到世界,此后在世界的几条大河流域产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人类最早的两河流域文明,就在现在的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等地区,距今将近七八千年前.然后是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