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末王闿运撰写的《哀江南赋注释》一卷,视为庾信《哀江南赋》的一个注本,这是收书的失误,该注释是王闿运为自己的作品《哀江南赋》所撰。  相似文献   

2.
《周书·庾信传》中说:“信虽位望通显,常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云。”《哀江南赋》一类作品是否是表达“乡关之思”,庾信在北朝究竟是否真的“位望通显”?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本文将逐一辨析。  相似文献   

3.
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的文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是清人《三国志》注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该书以"证"为注释主旨,兼采诸家《三国志》注释之优长,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对《三国志》本传、裴注及后世诸说多有新解,推进了《三国志》及裴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是一本编排别致、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诗品》全校全注本。它用以校勘的版本达 2 8种 ,罗列异文、判断是非颇少漏讹 ,是当时中国大陆搜集版本最多、校记写得最好的《诗品》校本 ;注释方面 ,兼顾典实考据和义理疏释 ,是完全不同于旧注的雅俗共赏的新型注本  相似文献   

5.
《史记集解》是现存最早的《史记》注本,裴骃广泛搜集和征引汉晋注释家的成果,将传统的经史注释方法与史注新法融合起来,在注释的内容、方法上都取得显著的成果,在史注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苏轼《前赤壁赋》云:“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氵斥)流光。’”对其中的“流光”和“空明”的注释,自宋至清的注家基本相同。最早作注的是宋末谢枋得的《文章轨范》:“秋水清见底,月在水中,谓之空明;月光与波俱动,谓之流光……逆水而上曰(氵斥)。”由于《文章轨范》是影响很大的散文选注本,所以谢说为后来的注家承袭。如清初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注云:“月在水中,谓之空明,逆水而上曰(氵斥),月光与波俱动,谓之流光。”《古文观止》又是清初以来影响极广的散文注本,因而谢枋得注释的影响范围凭借它又大大地扩大了。七八百年来,《文  相似文献   

7.
向长青《诗品注释》由前言、注释、附录组成 ,内容比较丰富 ,注文也时见功力。但由于作者缺乏必要的考证 ,注释出现了不少错误 ,不能算作一个好注本  相似文献   

8.
查慎行的《苏诗补注》,秉承了清初重视考证的学风,注重对苏轼诗中"今典"的考证,详细地解释了地理、职官、名物等历史名词,尤其是历史地理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查慎行还运用"以史证诗"的方法,对苏轼诗中的句意、篇意进行了可靠的解释。《苏诗补注》是对宋代苏轼诗注本的有力补充,是清代诗歌注释的典型著作。  相似文献   

9.
韦昭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卓越的语文学家。他为《国语》作注,不光解释词义、考据人名、地名、典章制度,而且还从语法的角度进行析句和疏通。其中有些提法不但在当时是十分可贵的,而且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就《国语》韦注(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国语》本),以现代语法学的概念对韦注文中的语法注释作一探讨,择其要而  相似文献   

10.
从庾信《春赋》中的对偶谈到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庾信和他的《春赋》这篇文章是从庚信(文学史上有争议的名人)的一篇小赋——《春赋》作出来的。主要想研究一下其中的对偶。通过对偶的分析再去观察一下修辞的问题。庚信(513—580)的赋有名的有好多篇,特别是《哀江南赋》是公认的代表作。但这里却没有选用。这是因为,一则我们研究的是语言学,不是文学。《哀江南赋》是他文学上的代表作,而我这里研究的是他的对偶,完全不必选他那篇洋洋洒洒的自传兼抒情议事的长篇。二则是这篇《春赋》也有其代表性,篇幅虽小,却通篇都是对偶;而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