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正> 孙吴立国江东,境内遭宗部、山越长期困扰,以致使“孙权不遑外御,卑词魏氏”,使内外政策受到牵制。关于宗部和山越,前贤作了很多研究,本文仅以鄱阳郡这一典型地域为中心,对这一带频繁的暴动及其性质再作些研讨,以求教于大方。一据《三国志·吴志》,鄱阳郡发生的较大叛乱有七次:1.建安年间,“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董)袭与凌统、步骘、蒋钦各别分讨”  相似文献   

2.
曹、孙是双姻亲曹魏和孙吴各举刀枪,在战场上拼拼抢抢,厮杀了几十年。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两个不共戴天的仇敌,原先还是“亲家”,并且这种“亲家”关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且看《三国志》卷46上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正> 曹魏后期曾经推行维护门阀官贵利益的给客制度,这个制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呢? 曹魏政权和东吴、蜀汉一样,也是在士族和豪强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为了保障大族官员的利益,曹魏初年实行一套赏赐土地、耕牛和劳动人手的制度。《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载曹操建安七年(202年)令:“其举义兵已来,将士绝无后者,求其亲戚以后  相似文献   

4.
祝捷 《江西社会科学》2012,(12):117-121
陈寿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评价魏文帝曹丕“不够旷大”,而傅玄在他对晋武帝司马炎的上疏中有“魏文慕通达”的评价.二者对曹丕性格的评价,从字面上看,似乎颇有冲突.这势必影响到我们对曹丕本人及其政权、执政思想的正确判断.而鉴于曹丕一朝在曹魏政权中的重要位置,深入分析陈寿与傅玄评语的内在意蕴,将有助于我们对曹魏政治与思想演变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5.
《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共计24条,数量上超过曹魏、蜀汉故事,所表现的内容也更为广泛.孙吴故事一方面反映了晋人对孙吴地区了解的加深,一方面展现出晋人对孙吴的复杂态度.晋人对孙吴的态度,从西晋时"吴人轻锐""亡国之余"的提防、轻视,转变为东晋时合作、拉拢.《搜神记》中的孙吴故事,正是两晋交替孙吴印象不断变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关于曹魏开始屯田的年代,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是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因为《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明确记载建安元年“用枣祗、韩浩等议,始兴屯田”;同书《任峻传》注引《魏武故事》亦谓:“及破黄巾,定许,得贼资业,当兴立屯田”。而“定许”亦在建安元年。最近,高敏同志在《关于曹魏屯田制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曹魏屯田制萌芽于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毛阶建议“脩耕植,畜军资”。这一意见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人们是有启发的。但是,其中也还存在若干问题,似应提出来进一步商榷。首先,关于曹魏屯田制萌芽于初平三年的问题。主要根据是《三国志·魏书·毛阶传》谓:“太祖(曹操)临兖州,辟(毛阶)为治中从事。玠语太祖曰:‘今  相似文献   

7.
论《三国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坚毅《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写曹魏、刘蜀、孙吴三个国家的历史,但也涉及到东汉末年和西晋初年,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国家。在所有这些国家中,都是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由于男性的存在是以女性的存在为前提的,所以有男必有女,因...  相似文献   

8.
据《三国志》所载,蜀汉政权的后期出现了宦官黄皓专政,并且导致了蜀汉的灭亡,即《三国志·蜀书·陈祗传》(以下凡引《三国志》均只注某传)所说:“(黄皓)操弄威柄,终至覆国。”可见情况十分严重,它无疑是蜀汉政治上的一件大事。尽管是件坏事,可事关一个偏霸政权的存亡,也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黄皓算是这件坏事的首恶分子,史书理当备载其恶,以惩奸佞,为后世戒。陈寿作《三国志》没有立宦官传,黄皓的事迹,零星地散见各传,又语焉不详;裴松之作注,对此补充也很少。千余年之后,我们来研究黄皓专政与覆国这件事的历史,就难于了解其本末,自然  相似文献   

9.
论苏绰     
苏绰(公元497—546年),字令绰,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出身世家大族,九世祖苏则为曹魏侍中(《三国志·魏志》有传),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苏绰是西魏政权的重要大臣,政绩颇著,时人称之有“王佐之才”,后代史家比之于“管子治齐,诸葛相蜀”(《西魏书·苏绰传》)。本文拟对苏绰生平、政治思想及其主要活动作一概述,以供史学界和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郭秀琦 《阴山学刊》2010,23(1):75-79
《三国志》对《老子》辩证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矛盾双方对立面的存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2)斗争性是促进矛盾转化的根本原因,就三国时代而言,各种势力向何方向转化,关键在于能否使用人才;(3)明确提出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此,陈寿不但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还是著名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1.
曹魏屯田释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魏屯田的研究,不但是对曹魏一代电田制度的阐释,而且涉及对曹魏政策的评价,由此,学者们已发表了许多成果,其中有精辟见解者不少,但仍有一些问题意见不一,本文试就曹魏民屯若干问题加以申述和补充,或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参考。一、曹魏屯田的沿革据《三国志·武帝纪》往引《魏书》云:“公(曹操)曰、‘夫定国之术,在于疆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走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科。于是州郡倒置田官,所在积谷。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兼灭群贼,克平天下。”这是讨论曹魏屯田问题众所熟悉…  相似文献   

12.
<正> 二十多年前,我在《关于曹魏屯田制度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曾力主曹魏的屯田客也有象自耕农那样的兵役徭役负担。从以后发表的文章来看,持这种观点的同志愈来愈多。但近几年我经过认真的考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够妥当的。下面谈一谈我现在的看法。有三条资料往往被人们用来论证屯田客有兵役负担:(1)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2) 卷五四《吕蒙传》:《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奇遂缩退,其部伍孙  相似文献   

13.
自王夫之以来,人们多以为孙吴统治者为政不重法术,与曹魏、蜀汉不同。实际上,孙权出自寒门,在政治观念上崇尚法家学说,他最推崇的人物是曹操,“以力战为强,以独任为能”,而与儒学士大夫主张仁义德政的政治思想有异。为维护其生前身后的君主专制,孙权一再制造政治怨狱,对儒士代表人物进行残酷打击,造成了孙吴政治的动荡和混乱。  相似文献   

14.
论魏晋禅代     
咸熙三年(265年)十二月,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奂退位,曹魏政权移交给晋武帝司马炎,结束了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 正式的政权移交过程是和平的不流血的。这种方式古人美其名曰“禅代”或“禅让”。取法上古圣王尧舜禹的传说。  相似文献   

15.
暨艳案试析     
黄武三年(224年),孙吴的选曹尚书暨艳,因整顿郎署被诬告,终致自杀。此案牵连吴国名臣张温,温由此被废。这一重要事件,史书记载颇简,且言词闪烁。学者对此见解也不一致。现根据有关史料,试作解释。暨艳案的本末,见于《三国志·张温传》,(以下引文,凡不具书名的,均出自《三国志》)全文如下:“艳字子休,亦吴郡人也。温引致之,以为选曹郎,至尚书。艳性狷厉,好为清议,见时郎署混浊淆杂,多非其人,欲臧否区别,贤愚异贯,弹射百僚,核选三署,率皆贬  相似文献   

16.
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六十年代,曹魏政权推行的大规模屯田制度,是中国土地制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关于这制度的内容,近几年来经过史学工作者的辛勤探索,已经逐渐地明朗起来。然  相似文献   

17.
<正> 《黄书》是王船山的主要政论著作,分《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正》、《离合》等七篇.另有《后序》一篇.书成于明朗已经灭亡.满洲贵族入主中国,南明永历政权仍然存在的时候(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这时,以农民革命势力为主体的抗清队伍,仍在继续进行战斗.张献忠在四川牺牲后,其部将孙可望.李定国等在西南一带  相似文献   

18.
报刊文摘     
帕木竹巴政权的政教合一制 我院王献军在《甘肃民族研究》1990年第3~4期上撰文,对帕木竹巴政权的政教合一制分五部分作了论证。一、此政权的形成与发展,作者认为这种制度的成因首先是世俗封建割据势力采取了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19.
康居国是古代中亚锡尔河中游北部一游牧政权,位居中亚游牧民向河中迁徙的必经之地.公元前2世纪势力弱小,分别隶属于河中的大月氏和东部草原上的匈奴;公元前后两个世纪成为中亚一大国.公元3世纪开始走向衰落,4世纪时国家不复存在,其部众或迁入河中与当地大月氏人混居,或留在草原上继续游牧,先后隶属于其他民族游牧政权.  相似文献   

20.
大对卢作为高句丽政权最高官职的设立是在南北朝末期 ,此前的最高官职是相加 (国相 ) ,① 此后为莫离支。了解大对卢设置的背景和原因及其沿革发展 ,对于研究高句丽晚期政治、经济、军事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对卢出现之前 ,高句丽政权曾有过对卢一职 ,是次于相加的一级官吏 ,对卢一职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和《后汉书》中。《三国志·东夷·高句丽传》记载“其国有王 ,其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尊卑各有等级”。《后汉书·东夷·高句丽传》有“其置官有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大加……”。可见对卢一职此时还不是最高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