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辛亥革命前张謇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于20世纪初跳出地方实业与教育的圈限,开始以实业政治家的身份积极投身于改造中国政治的激流之中。他试图以君主立宪来重构中国的政治制度。为此目的,他不仅毫无畏惧地奔走呼号,而且脚踏实地地从多个方面推进他的政治计划。或著文立说,或游说清廷;或策动权贵,或抗论议坛,或组织请愿,其韧性的“准革命”的奋斗精神足以表明他是20世纪初中国政治舞台上最有勇气且最具品格的民主斗士,而非所谓的改良主义者或保皇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张謇是教育救国、实业救国论者。他在大力提倡并亲自创办新式学校的同时,对家庭教育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其思想观点和实践活动内容丰富且特色鲜明,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3.
张謇慈善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慈善思想:在救济时间上要“久”,救助范围上要“遍”,救助方式上要“次第举办”。他的慈善思想融合了儒、道、释三家慈善思想,融通了古今中外的慈善理念,充满了理想色彩,在清末民初的转折时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现代慈善事业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在他生平几个重要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文章以史作论、史论结合,进而指出:张謇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实践就是一部恢宏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它对于今天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謇廉政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謇作为清末民初政坛的重要人物,在其本身深厚的儒学背景及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下形成了他具有时代特征的义利观、诚信观、俭奢观。以此为基础,张謇终其一生,重德、勤政、选贤任能、积极改革吏治。虽然一己之力并不能改变当时社会的贪腐状况,但他的所思所为对我们当前的廉政建设却不失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张謇教育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謇是近代中国著名教育思想家与教育活动家。在其30年的教育实践中,确立了救危亡、兴实业、开民智的教育宗旨;规定了培养德、体、智协调发展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提出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原则;倡导从严治校、从严治学的办学方针。张謇的教育思想尽管夹杂着某些保守、落后的因素,但就其主流而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进步性、先进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张謇经济思想与实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兴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形成了丰富的经济思想。主要是以实业救国为号召,棉铁主义为核心,振兴农务为基础,并以开放主义和发展教育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强调经济立法。  相似文献   

8.
学习外国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思想和实践,是张謇对外开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与发展可分为启蒙、觉醒、实践和提高四个阶段,张謇在创业实践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全方位的,有着广泛的内容和鲜明的特点。他不是一味地模仿洋人,照搬照套,而是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知己知彼,洋为中用,量力而行。  相似文献   

9.
张謇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他向西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学习,突破了传统的成圣成贤的理想主义和科举下的官僚养成教育,主张教育为实业服务,但张謇毕竟是第一代变革者,对现代教育的规律还缺乏促够的认识,还受传统的目的型教育的影响,对教育关系到人才储备的严重性也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说明第一代教育变革者的思想还很幼稚,也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缓慢步伐。这是一种历史的情结,不应完全由个人来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0.
张謇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教育经费问题十分重视,认识到经费奇缺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因此,主张广开门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同时还十分注重节流,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倡勤俭办学,力争少花钱多办事,不仅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育思想的宝库。  相似文献   

11.
张謇在长期的政治、社会活动和从事实业经营的过程中,形成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经济思想。本文将张謇经济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主要论述了他在各个不同时期为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提出的主张、建议、规划、措施等,并对张 謇经济思想的基本特点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的宪法意识是人们在具体行为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支持人们行为的宪法知识、宪法理念、宪法情感和宪法意志。观察实践中的宪法意识应当从宪法功能群体着手,确立评估对象,运用访谈、问卷及文献收集等方法,收集反映人们心理活动的记录,进行实证分析,才能够具体回答现实生活"谁的宪法意识、哪一层面的宪法意识",才能够准确评估公民宪法意识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3.
宪法思想根源深长,早在古罗马时期,西塞罗的自然法思想已经蕴含了与近现代宪法思想密切相关的"高级法"、"人权"、"人民国家"、"权力制约"、"法治"等思想观念。如果要追寻现代宪法的思想渊源,西塞罗这里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思想集散地。  相似文献   

14.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1954年,制定了《1954年宪法》——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毛泽东是《1954年宪法》的总设计师",这部宪法是在毛泽东的亲自领导下制定的,他对《1954年宪法》的论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宪政思想,标志着毛泽东的宪政思想达到了最高峰。这其中既有经验值得我们去借鉴,也有教训需要我们去反思。  相似文献   

15.
魏明 《东方论坛》2007,(5):94-99
"先进的中国人"康有为,始终坚持认为中国应该走"君主立宪"之路,即使在辛亥革命之后也没改变.这是康有为对英、法、美、日等国不同政体的实例和我国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斟酌古今,考求中外"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既体现了他不懈追求和宣扬民主的精神,也充分反映了他强调和平发展、循序渐进的改良思想,同时也不可否认其根深蒂固的忠君、尊君传统思想及"三世说"进化论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章太炎“菩萨行”既指道德修养行为之本身,又指道德修养之过程,还是道德修养之方法;“菩萨行”主要特征体现为“入世修证重于出世修证”、“利他重于自利”、“中土圣贤即大乘菩萨”;“菩萨行”精神的意义在于它带给整个社会的价值,是一种以失去小我而赢得大我、失去有限而赢得无限、失去有形而赢得神圣的道德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学说上严复评骘老子主要针对康有为的尊孔贬老以求托古改制,在治学路径上他将老子无为而治之"道"与斯宾塞社会学思想互证,有中西会通的色彩.斯宾塞社会学思想的政治目的是为诠释英国君主立宪奠定学理.严复会通的目的无外乎论证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合法性.对日俄战争的反思是严复诠释老子的另一现实动力.严复借评点老子以论证日本对俄的胜利,实乃是立宪对专制的胜利.借中国文化经典诠释西方民主制度,近代学者不乏其人,严复学贯中西使其更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障使得全球化与宪政发展走到了一起,作为最基本人权的思想自由权更为认识二者互动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视角.全球化语境的需求唤起了对思想自由权中国宪政制度保护体系的构建,并由此预示着中国宪政制度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