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系统的运行状态总体上是逐渐向良性和稳定性方向发展的,但还没有达到良性运行状态。这与建国以来中国社会系统结构的整合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文化建设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见解、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上,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在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上,第一次提出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新论断,并强调先进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上,第一次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第一次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运行论的角度来分析论证了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学已经分析我国的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构成了威胁,必须反思维的推动社会质量的改善和"环境--社会"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与中国社会学的坚实进展--以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纵观中国社会学发展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一个曲折进程———自觉不自觉地处理着与中国社会现实、与中国学术传统,尤其是中国历来的社会思想、与外国社会学和社会思想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问题———在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中体现自己的特色,实现自己的创新。为了能展示这一特点,本文想通过以下四个在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代表性的理论来加以证实,即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动论。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将中国强行推入世界现代化潮流中,中国历史因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成为中国人民进取奋斗的根本目标。近代中国社会与现代化发展具有自身的特征中国现代化发展建立在中国近代落后的国情基础上;民族主义日益成为现代化和时代的主题;中国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中国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总原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和现代化步入一个全面的、整体性发展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市场化、政治法治化、社会型态工业化和城镇化、意识形态理性化。而在社会现代化实践中,又坚持协调、持续、人本的发展观念。因而使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政治正面临着利益、文明、意识形态、结构等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守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1-36
从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理论的视角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整个发展历程具有理论、实践和方法上的重要意义,可以衍生出中共党史研究的新思路和新范畴。中国传统社会在封闭系统中的运行导致了周期性的治乱循环,社会秩序呈现出稳定与动乱之间的单一替代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源,是社会系统的封闭性、社会结构的固定性、新的异质性因素发展空间受限及传统文化的桎梏等导致的结果。而要打破这一规律,必须构建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系统。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一直在为跳出传统社会的历史周期律,构建现代社会良性运行系统而进行艰辛地探索,前后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摸索、初建、调整与变革,在理论认识上不断深化,在实践推行中不断修正。虽然在此过程中经历过各种曲折、教训和偏差,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建构起了符合中国国情、顺应社会发展、求解民众需求的社会良性系统,解决了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的主要障碍。当前,中国共产党超越了传统社会周期循环的历史魔咒,已经将当代中国社会基本导入了社会良性运行的轨道,但依然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其遵循社会运行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真正的将国家治理现代化、依法治国和"四个全面"等最新的理论成果付诸实践,既着眼于社会良性运行的宏观视野,又高度关注影响社会良性运行的中观与微观构成要素的风险性,继续为全面构建中国社会良性运行、稳步发展、长治久安和和谐共生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体运动规律性质,又具有主体活动规律性质,是客体运动与主体活动的统一,因此其运行机理应从客体运动即自然史前提与主体活动即人的实践活动两大机制要素分析。社会发展规律是在人的活动的诞生过程中扬弃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起始运行,并以自然界运动规律为本体论前提的。在实践活动中,超生命需要形成的必然性是社会规律运行的最终动力和源泉;社会主体的创造性选择和以生产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是社会规律运行的现实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关于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这些指导方针,既是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经验的总结,又因其强烈的时代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十六大报告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论述与13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践贯穿着同一条血脉,即在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的一切活动都会有相应的消耗,在工业社会中,人们往往表现出对所有经济活动成本的关注,而社会运行成本却很少有人加以考虑。从工业社会的发展史来看,社会运行成本一直处在不断过程中。在某种意义上,社会运行成本的增长也是风险社会降临的原因之一。造成社会运行成本持续的原因是多样的,可以计入社会运行成本中的因素也是多样的,虽然在每一个微观系统中所产生的成本都已在社会中进行分配或转移,但当这些成本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必然要由与人类相关联在一起的自然界来承受。因此,一方面是社会因为运行成本的增长而出现了成本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导致了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则是自然界将无法消化的社会运行成本重新反作用于社会,从而使人类陷入了风险社会。在人类堕入风险社会的时候,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就应当成为社会建构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10.
郑杭生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始即以理论自觉意识确定了以“社会运行”为主导观念的社会学定义,并衍生出“社会转型论”等四论;更形成以“社会运行”主导观念为导向的有自己话语体系的学术群体.社会运行论社会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中占据了学术高地,有了学术制高点,是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社会运行论社会学的理论自觉和学术创新正表现为从强势的西方社会学理论中解放出来,为自己正确定位,加强自主性,形成社会运行学派. 相似文献
11.
12.
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后,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成为各界特别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和归纳关于以人为本含义的界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等主要问题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以人为本的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高度重视党内制度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的重要特点。邓小平、江泽民都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从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对党内制度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从而加强了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宗教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 1 978— 1 982年的恢复阶段 ,重申了以“宗教信仰自由”为核心的党的宗教政策 ;1 983— 1 991年的完善阶段 ,确立了“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的基本原则 ;1 992年至现在的发展阶段 ,依据新的发展形势 ,作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决策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对外交战略所进行的重大调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外交工作中的体现。这一调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完善了我国一贯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了新时期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群众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理论和政策亲切地称之为"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思想及其相关政策,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目的,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思想和富民政策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五中全会突出强调的执政新理念。之所以强调这一理念,是因为“共享”是正义的要求,是和谐的基础,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扬以人为本精神,更加关注民生,努力消除“社会排斥”,注重保护“少数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系统论等方法说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黎族人民才能翻身作主人 ,得到彻底解放 ;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黎族社会才能摆脱贫困落后 ,走上繁荣和飞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内民主的原则、根本、基础、重点、目标等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部署,形成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总体战略布局。具体表现为:民主集中制是指导原则;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根本;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是基础;党内民主制度是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及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目标。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科学把握社会治理的内涵,梳理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思想的历史进程,分析我国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认清当前社会治理的现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