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事关微观层面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理论上,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受益主体范围明确,其有效率的供给模式是由社区范围内的居民自行组织,其供给水平决定于主体之间的合作行为与非合作行为,而合作行为与非合作行为内生于特定的社区环境,是主体属性与制度安排的结果变量,嵌入于农村社区特定的社会结构之中.本文以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社区为现实研究背景,以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理论为基础,从主体要素和制度要素两个维度建立起了一个农村社区性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的合作行为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在发展中暴露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是否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制应因地制宜;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权衡决定现有社区股份合作组织改革的方向是保留社区股份合作组织企业经营者与社区管理者双重身份,完善现有制度还是走现代企业制度之路。  相似文献   

3.
胡拥军  毛爽 《兰州学刊》2011,(1):176-180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是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现行农村基层管理制度下,农村社区成员自愿筹资投劳的合作供给方式是解决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不足的重要渠道。文章重点建构农村社区成员参与合作供给行为的微观决策机制,强调农村社区是“熟人社会”场域,嵌入在“熟人社会”的特殊社会资本影响农村社区成员的交互行为,进而使农村社区成员的合作供给行为免于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4.
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机制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应科学分析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以机制创新推进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新宣传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创新投入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创新治理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创新动力机制,为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主体保障.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社区社会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限于城中村改造这一复杂的环境下,其功能的发挥不尽人意。文章从城中村社区社会组织现状入手,分析社区社会组织制度困境及成因,以系统思维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公民社会孕育、个体功能发挥、系统整合多维度重塑社区社会组织管理理念。以期以法治化、市场化思维提高社区组织的整体质量,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1-216
随着改革开放与现代化转型的深入,城市居民的生活中心逐渐由"单位"转为"社区",社区成为城市的基层社会管理单元和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的重要平台。当前,城市社区居民异质性较强,相互联系松散,彼此缺乏基本的了解和信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众媒介传播已成为建立、健全高效和互信社区传播系统的有力推手。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是社区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当社区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有了认同、信任和不舍才会产生社区归属感。在社区组织传播中要积极培育、引导和规范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和行为。同时,建立相应的传播规范,完善个人意见表达的组织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缺陷及其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其对改善农村民生、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必须树立正确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农村社区与农村基层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和社区管理等方面不断创新,以促进农村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黄晓星 《学术月刊》2022,(4):131-143
在党建引领、健全志愿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志愿服务是党和国家、社会的制度联结方式。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是一个多重系统,科层、专业、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三种典型制度联结逻辑,志愿服务分别对应于科层化延伸、专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普及三种机制。科层逻辑强调治理转变,专业逻辑强调服务效率与个人/群体专长,社区逻辑强调社会认同归属,三种逻辑促成不同的联结。以国内不同典型志愿服务类型为基础,对制度复杂性下的志愿服务发展进行讨论,分析志愿服务制度联结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发现三种逻辑和机制并非完全独立,不同层次的制度逻辑也相互影响、相互约束,最终影响志愿行为。  相似文献   

9.
邢宇宙 《理论界》2012,(5):171-17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因此,地方政府和农民正在进行的探索和实践,可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一些启示。本文基于湖北杨林桥镇农村社区建设实践,从社会资本视角解析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笔者认为,杨林桥模式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正是因为在社区自治组织之下,扩大了农民的自主参与,在增加社区公益的同时积累了村庄社会资本,从而也利于农村社区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吉登斯的脱域理论解释了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一种普遍趋势,而我国社会体制变革下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市场机制下选择行为的更加理性化、社会流动的活跃以及社会服务方式的变化,是促使我国城市居民个人社会关系网络脱域的特殊原因。居民关系网络脱域不但制约社区结构完善,而且影响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个人在具体网络中所处的位置、与该网络关系的强弱、关系的重叠情况等都构成了对个人行为不同的影响。而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反过来对社区结构具有建构功能,居民通过积极的社区参与会创建广泛密集的社会关系网络,社区参与过程就是社区结构的生成或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