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安妮.普鲁的新作《老谋深算》深入表现了美国长条地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并从历史、社会、工业化等诸多方面揭示、探讨了生态危机、生态责任、生态整体观问题。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其解读,能够展现其蕴涵着的深刻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2.
通过细读《老谋深算》文本,详细阐述普鲁的新区域主义思想和为实现区域话语与全球话语之间的平衡采用的生态叙事策略,选取"伊甸园式"叙事模式,即"发现伊甸"、"失去伊甸"和"重获伊甸"为研究焦点,研究普鲁的生态叙事与新区域主义之间的关系。在小说写作过程中,作者将有关西部拓殖、《圣经》和环境的叙事杂糅在一起,同时展开对"伊甸园,,叙事的重述,以此完成对其中征服自然观的批判,表达重建区域生态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作为一个具有生态情怀的作家,其矛盾的思想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挖掘,这种矛盾的生态意识在其非洲狩猎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宣扬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推崇对自然的征服与掠夺,崇尚力量,追求刺激和兴奋,表现出对生命的漠视和嘲弄。另一方面,他又渴望融入和回归自然,主张相对公平的狩猎原则,表现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他在肯定现代城市工业文明带来文化优越性的同时,思考着文明所带来的生态破坏性与文化扩张性。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具有自身的美学原则和文学标准.丰富的生态哲学理念和生态文学理论研究,是王秀杰生态文学创作实践的指导精神.王秀杰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生态文学特征,她的作品深刻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倡导大地伦理观念,进行生态审美书写,并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中寻找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人的自然性和生态学的自然规律和立足于人的社会性和传统伦理学的社会规律两个不同视角 ,本文认为 ,生态伦理学的直接的特殊的出发点应是自然向度或客观向度上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统一 ;而生态伦理学的间接的普遍的出发点应是社会向度或价值向度上的一种完整的彻底的人类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7.
8.
美国灾难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现代社会里的生态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它通过自身的艺术方式纠改着唯我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显示了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人类文化与周围的自然相互依存,互荣共生,各种生物都拥有在茫茫宇宙中平等生存权利的生态观念,表达了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年代生发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危机业已跃升为当代全球性的“人类困境”。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和环境保护运动不断发展.人们将生态环境纳入到伦理关系之中,生态政治哲学由此成为学界关注的新焦点。本文通过对当代西方生态政治哲学“原野”转向的考察、梳理,主要介绍了“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以及“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三个流派的观点,并对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以及彼此之间的承接关系进行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指出“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政治哲学观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论美国灾难影片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灾难电影以其独特的视角关注着现代社会里的生态问题,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它通过自身的艺术方式纠改着唯我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观,显示了万事万物息息相关,人类文化与周围的自然相互依存,互荣共生,各种生物都拥有在茫茫宇宙中平等生存权利的生态观念,表达了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诗人朱迪思·莱特一生关注环境,她的作品以饱满的激情和娴熟的技巧表现当代澳大利亚社会最普遍关注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社会生态问题,由于她的诗歌不懈地追求向世人传达事关民族生存的伦理信息,她死后被批评界誉为“代表澳大利亚民族良知的伟大诗人和杰出公民”。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生态思想大致有两个层次在物质生态层面,首先他将万物不拘形式纳入写作版图,呈现出生态存在论的多元论审美观;其次他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关系及人在自然界的非中心位置。在精神生态层面,庄子以个人为对象,一一去除名利形貌对人心灵的遮蔽,提出无待的逍遥游境界,并指出到达的途径——体道。从物质到精神,庄子构筑了一套健康完备的生态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文明需要新视野,新文明代表新视野。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其“新”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发展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价值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在权力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权力观;在道德观视野中,生态文明追求的是生态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使人们开始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人与自然是一种和谐的本质的统一关系,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来自于社会历史领域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要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就必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  相似文献   

15.
从实践层次论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关系,指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在"以人为本"视野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物质属性与精神属性的统一体决定了人有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双重性。人的需要的无限开启,是由人之存在的精神性、自由性引起的,精神需要的无限发展可能将人引向一个可以遐想的美好未来,而物质需要的无限发展却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所以如何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合理地对待限制人的物质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批评理论解读阿瑟·米勒剧作的生态意蕴及剧作家的生态关怀思想,是一种新的视角。选取剧作家的代表性剧作,探析其中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人与人的生态关系及人与自身的生态关系,旨在对处于生态危机中的当代人重返自然、建造生态文明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全球性生态危机,极大地影响人们生存状态与生活质量。造成生态危机甚嚣尘上大抵有四股思潮:忘却存在家园的"发展至上主义";迷失生命价值的"消费享乐主义";工具理性膨胀的"唯科学主义";僭越天人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虽然佛教主要是作为一种调节世道人心的人间宗教,但其并不缺少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智慧。事实上佛教"净土论"可以对"发展至上主义"进行纠偏,使得发展朝着建设美好家园方向前进;"佛性论"可以对治"唯科学主义"对世界的祛魅;"解脱论"可以对"消费享乐主义"进行有效遏制,让人们明白生命真正价值之所在;"缘起论"有助于扭转"人类中心主义"的僭越,让人与自然关系处于调适状态。在现代性视域下,汲取佛教生态智慧有利于促进当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学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我国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灾难般的破坏。片面强调GDP增长,消耗大量资源、大量排污的‘恶’的发展模式,使经济与环境、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我国先后提出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在此前提下,十七大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社会发展目标,表明了我国改变人与自然矛盾关系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