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Weber)曾将管理权力设想为三种:法理的权力、传统的权力、虔信的权利。法国著名的管理学法约尔(H.Fayol)又把管理权威分为职务权威与个人权威,并认为前者来自职位和等级,后者来自个人的才智、经验、领导...  相似文献   

2.
扬州学派的人文精神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以礼代理”的修身治国之道;提倡仁爱、“絮矩”和“改过迁善”的理想人格;主张变通、发展和创新,积极进取,不断追求,实现人生价值。扬州学派的人文精神在当代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权威和权力     
权威、权力和强制对权威和权力进行分析的主要困难在于,尽管这两个词似乎是描述不同的现象(社会理论家们极力强调这两个词是描述不同的现象),但权威和权力这两个概念在方法上往往是可以交替使用,从而掩盖了两者之间的差别。人们通常以“合法”和“公正”来描述权威关系,以某人或某些人能决定他人行动的因果要素来说明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评析焦循、阮元、凌廷堪的经学思想 ,并说明清代乾嘉经学乃是反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而创建的经世之学。先是以惠栋为主要代表的吴派 ;继之而起的是以戴震为主要代表的皖派 ;又继之的是以焦循、阮元、凌廷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吴派以复汉人训诂为宗旨 ,形成了汉学。皖派主张由训诂以明孔孟之道。扬州学派提倡面向人事 ,面向实践。三者相继 ,构成了乾嘉学派的正统。其特征是崇尚朴学 ,即实学。前人统称乾嘉经学为汉学 ,或目之为考据学 ,都非笃论。  相似文献   

5.
简论邓小平同志的依法治国思想杜耀富近代以来,在如何治国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壁垒分明的理论:人治和法治。“人治”,是指依靠当权者个人的权威来治理国家。以人治国的主张其实是专制,一言立法,一言废法,法外施恩,等等,法屈从于君主的意志,沦为统治者的奴婢。与...  相似文献   

6.
视觉人类学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三种主导性观看模式:第一种是以进化学派为代表的“殖民凝视”模式,它侧重观察,强调“客观”性,但这种观看模式在赋予人类学家至上观看权威的同时,又将作为观察客体的“他者”视同物般的存在,无视观察对象的主体性及差异性;第二种是以功能结构学派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参与观察法”,它强调“反身”性,重视人类学家与土著居民之间的互动,但如何调和集“参与者”与“观察者”为一身的人类学家自身所固有的矛盾是个难题;第三种是在全球数字化时代兴起的“虚拟”和“共享”的观看模式,它在强调参与和观看的民主性的同时,又导致了人类学家观看主体权威的消解。因此,在不同的观看情境中综合运用不同的观看模式,能有效地缝合观看者与被观看者之间的裂隙。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中西方文化形成的早期的两个代表人物孔子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出发,以分别阐述他们代表思想的经典著作《论语》和《理想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他们在对个人的思想意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群体的政治结构三个方面的不同主张:即孔子的思想以个人的修养为核心,强调先修己,再安人,后正名;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在从国家(城邦)管理的角度出发,设想了理想国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共产、共妻”的主张。这些分歧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早期就已经呈现出来的差异,分析和比较这些差异,使我们能够博采中西方之所长,为我所用,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法制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文坛上“崛起”一种文艺主张:作品以“怪”为贵,以“朦胧”为美,以令人“不懂”为高级。提倡这种主张的同志,视文艺为个人事业,离人民越远越好,甚至有人说:“宁可创作为一千人所理解的阳春白雪,也不愿为八亿的下里巴人去创作。”照这种观  相似文献   

9.
权力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但其必须受到限制,如何限制权力成为政治学中的中心议题之一。18世纪法国三位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邦雅曼.贡斯当和托克维尔三人的限权思想相得益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限权画面。孟德斯鸠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贡斯当主张“以权力制约权力”与“以权利制约权力”相协调,托克维尔主张“以社会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10.
墨翟是我国春秋末期代表个体工匠的著名思想家。 墨翟生活的时代,正是社会大转变的时代。生产关系急剧变革,从而使生产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生产工具与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营的发展,人们对手工业产品的需要逐渐增长,社会上呈现出“凡天下群百工”《墨子·节用中》的繁荣景象,独立的手工业者阶层悄然形成和兴起。正是基于手工业主经济地位的提高,政治上便要求摧毁奴隶主的等级世官制。其时,以墨翟为代表,在“天志”、“明鬼”和“非命”的世界观基础上,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主张。并为此积极提倡“尚贤”,即认为依靠人才,依靠一大批“厚乎德行,辨乎  相似文献   

11.
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特别是美国新制度学派的代表加尔布雷斯等人,在为现代资本主义辨护时,特别重视替代利润的刺激动机的作用。资本主义活动的非利润动机的观点,是以所谓“管理制度”的理论为依据的。这种理论认为,金融寡头的统治权力,会由于经理人员直接管理生产,并拥有不依附于股东的独立权力而消失,从而导致资本主义所有权的消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认为,正是由于大公司中管理权取代了所有权,现代资本主义所固有的最大利润的刺激动机也随之消失了。用帕·德鲁克的话来说:“做生意不可能决定于利润概念”。新制度学派的经济学家基于“管理革命”的思想,认为垄断集团活动的决定目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音乐千百年来的演变过程中,从中国传统音乐存在的整体状况来看,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 的音乐关学思想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始终起着某种潜在的主导作用。中国音乐审美中对简淡、自然、内涵等的追求, 无不与道家学派所提倡的“有与无”,“大音希声”,“无为与自然”等音乐美学思想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论"三君"     
东汉桓灵之际 ,窦武、刘淑和陈蕃被天下士人尊称为“三君”。在三君中 ,“不畏强御”的陈蕃是清流派士大夫官僚的代表 ,是党人集团的政治领袖 ;窦武则以外戚的身份成为政治权力的靠山 ;宗室刘淑则为党人集团精神信仰的依托。以“三君”为领袖的党人集团的形成 ,是延熹二年以后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在皇权已经异化 ,不能代表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的情况下 ,以“三君”为代表的党人集团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建构自己的政治权威和道德权威 ,以维护封建国家的整体利益。如果说党人集团的政治权威在皇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话 ,那么他们所建构的道德权威却远远地超过了皇权 ,并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古代政府理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方古代存在不同的政府理念。在政府起源方面,中国认为政府是君王“受命于天”而设立的,西方则认为政府是人们通过“相互约定”建立的;在对权力性质的认知上,中国认为政府权力只能是“君主独制”,西方认为权力具有“公共性”;在制约权力方面,中国主张以君主的内在修身为主、以外在约束为辅,西方则主张以权力制衡为主;在对最高统治者的认知上,中国认为最高统治者就是“天子”,而西方认为统治者是“民选执政官”;在对政府官员的认知方面,中国认为官吏就是“事君之臣”,西方认为是“公职人员”;在对政府的管理对象的认知上,中国认为老百姓是天子之民,西方认为老百姓就是国家的公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人针对“真理只有一个”提出“真理是多元的”主张。他们依据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前提极不一致但对某一领域同样适用的现象,认为这些不同的真理(理论)是等价、平权的。因此在理论上,主张用“真理多元论”代替“真理只有一个”的观点;在实践上,提倡竞争,反对“独断”,主张真理寓于各学派之中。真理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真理是等价、平权的,还是不等价、不平权?弄清这些问题,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与行为的能力。领导威信的高与低,实际上是指领导影响力的大与小。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性影响力,它是由上级组织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构成的;另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它产生于领导者个人自身的因素,对被领导者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影响是建立在信服基础2上的,并在行为上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它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一般而言,领导者影响力大,权威就高;影响力小,权威就低;没有影响力,就没有真正的权威。因此,一个领导者要实现领导功能,关键在于提高领导的影响力。我们…  相似文献   

17.
“集体”导向的公共卫生干预理念主张在公共健康和公众福利受到威胁时公民的基本自由权利应受到必要的限制,而“个人”导向的公民自由理念主张在俗世社会中任何行动的权威只能来源于有行为能力的道德主体的同意。两种观念的对立反映出在公共卫生领域中长期存在的公共健康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张力。在公共卫生领域,我们应该将公共健康放在优先位置,同时应该用“人的生命尊严”作为边界限制。  相似文献   

18.
权力制约思想在以儒、法、道为代表的先秦政治思想中有大量经典论述。儒家从"人性善"出发,基于"民"的视角,主张运用"天"、"仁"、"礼"对君主的德行加以规范,进而使其在使用权力、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法家从"人性恶"出发,基于"君"的视角,主张君处"势"并以"法"、"术"为手段对"臣民"进行严密控制;道家则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主张君王应遵循"道"的原则,以"无为"、"自然"的方式使用权力、治理国家,强调人之淳朴本性的保存。三家关于权力制约的不同论述在权力制约路径、政策合理制定、政府职能边界和能、权、责一致的指标要求方面对我国现代权力使用和权力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实学派是朝鲜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之一,近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实学派代表们的主张虽各有侧重,但大都立足于现实,提倡实事求是、经以致用,反对性理学脱离实际的空谈和对人性的压抑,人文主义因素在其中时时闪现,如打破神秘主义,建立科学的唯物思想;反对等级观念,追求平等;肯定人自身,肯定人的欲望的合理性;鼓励追求财富,建立新的判断人的价值标准;接受各门科学及异质文化等。民族文学也是在实学思想的鼓吹中建立的,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相比,相似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义利之辨,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先秦诸子的大辩论中,就包括了各种义利观的交锋。其中,韩非以其尖锐、深刻、透辟的见解独树一帜,值得研究。一在韩非之前,对义利关系发表过权威性见解的学派,当推儒、墨、法几家。以孔丘、孟轲为代表的儒家是主张重义轻利的。孔丘就主张:“见利思义”,“子罕言利”,认为“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孟轲也主张“何必曰利”,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