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银行与银行之间进行相互联系的网络体系,利用网络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网络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网络具有高凝聚性;网络中向中心部分聚集的趋势不够稳定;各个主体在网络中的地位平等、势力均衡。同业银行拆借网络结构揭示了银行同业拆借整体网络和各银行结点的关系,以及各银行在网络结构中的地位,对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和维护银行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率市场化与银行体系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必然升高,利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剧,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显性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体系稳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由于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水平必然升高,利率的波动也更加频繁、波动幅度加剧,因此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体系的不稳定,甚至常常直接导致银行危机的发生。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不能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和显性存款保险体系,如果不能改善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体系稳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4.
利率自由化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证明,银行自身、借款企业和储蓄者三方面的因素都可能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使得利率自由化进程中更易发生银行危机。因此,进一步深化银行和企业的改革,加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对于有效防范和化解我国利率自由化改革中的银行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事关一国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基础以及保持我国银行业稳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其高杠杆等特性,给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结合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其风险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的存在性和有效性,通过运用中国33家商业银行2001至2010年的年度数据对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用银行脆弱性衡量的银行风险与以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衡量的货币政策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最为显著。表明货币政策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存在,监管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同时加强银行风险行为监管。  相似文献   

8.
行业分析及同业比较在财务分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企业外部的信息使用者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分析利用企业的财务信息时 ,除了运用大量的财务数据指标外 ,还有必要运用一些非财务因素作为财务分析的辅助手段。本文通过对企业进行行业分析和同业比较 ,即对企业所处行业的生命周期、行业地位以及行业的竞争程度 ,了解企业的竞争力、发展状况进而分析其财务状况、市场占有率 ,并特别关注严重偏离同业平均水平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 ,以便于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
识别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中系统重要性并进行相应监督管理,对提高金融市场稳定性、应对流动性危机等意义非凡。运用复杂网络理论,采用最大熵法则及阀值法,根据2013-2015年三年间中国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相关交易数据构建我国银行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分析并定位网络关键成员。研究发现我国同业拆借银行网络呈现小世界网络模型特征,银行在网络中核心程度与银行现实规模对应;研究中定位了市场中系统重要性银行,并从网络结构特征出发对金融监管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9年至2018年172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探讨经济增速放缓、银行竞争与流动性囤积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经济增速放缓会提高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而银行竞争加剧则会降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囤积水平;(2)银行竞争与经济增速放缓的交互效应结果显示,银行竞争能够削弱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且该交互效应在股份制和城商行、农商行及以下样本组中表现明显,国有五大行的样本组则不明显。研究结论表明经济增速放缓确实是导致银行流动性囤积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强化银行竞争能够有效地缓和经济增速放缓对流动性囤积的正向影响,这一发现对于我国当前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及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差异化竞争、利润与银行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银行业竞争对银行稳定的影响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表明:差异化竞争将是未来银行竞争的重要方面。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差异化竞争对银行稳定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银行业差异化竞争是否有助于银行稳定,不仅取决于银行产品的差异化程度,还取决于银行之间的价格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业组织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角度对银行委托监督理论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银行业市场结构、多重均衡问题、贷款多元化与银行委托监督内在逻辑,然后,分别对"胜利者诅咒"、差异化产品信息、银行竞争与银行委托监督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最后,就银行监督和银行业市场结构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银行集中对企业融资影响的理论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揭示了银行集中与信贷供给数量以及贷款成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并进而对结构-绩效假说、信息基础假说进行了探讨。西方学者对银行集中会对企业贷款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外资银行进入与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外资银行参与本国市场竞争所导致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表现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将显著减少银行体系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引入外资银行竞争是有利于东道国银行体系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发展给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带来了全新机遇。将互联网发展、信息不对称和银行信贷质量纳入分析框架,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详细论证互联网发展减少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机制和效果。结果发现,互联网发展能够提升银行资产质量,有助于控制信贷风险。互联网发展不仅提高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事前沟通的频次,还在事后增强了银行贷款的监督调整能力。除此之外,由互联网催生的数字普惠金融对银行信贷质量有正向溢出作用,这是互联网发展影响银行信贷质量的间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个人金融服务已成为银行业的新宠,正在成为新一轮竞争的热点.尤其加入WTO之后,外资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规模,先进的技术手段,灵活的机制和优厚的福利待遇等与国内商业银行首当其冲在个人金融领域展开激烈角逐.面对入世带来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如何抓住机遇,克服自身不足,应对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已成为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地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试论商业银行的品牌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业的品牌竞争是当前银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做好商业银行的品牌营销是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策略。商业银行应从创新产品、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地认识和实施金融品牌营销策略,才能全面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着设计缺陷,不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不利于银行金融机构商业化、市场化。在分析信息披露机制设计及其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分析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构造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博弈模型。研究表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必须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的协调机制,逐步达成信息披露博弈的纳什均衡,确保信息披露制度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会计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银行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会计系统生成的会计信息在银行监管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会计报表数据是银行持续监管的基础,会计谨慎性原则同银行审慎监管在理念上一脉相通,银行监管的重要指标实质上是财务比率的演化.随着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不断加速,2006年我国的会计主管部门财政部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会计准则中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的内容众多,这些都将对银行监管带来重要影响,需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