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砚 《统计教育》2007,(7):62-64
大学生是个特定的消费群体,有消费支出,但缺乏消费来源,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合肥学院的在校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和典型访谈了解其生活费支出,分析当前在校学生的消费状况,并提出合理消费,倡导节约型校园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以南京邮电大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南京邮电大学内网上进行大学生月消费情况调查,并分别采用描述统计、假设检验(t检验)、列联表分析(拟合优度检验)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学生月平均消费为1002元,男生和女生月消费均值相等,男生和女生中非理性消费的比例一致,大学生月支出占家庭月收入的近似比值为0.289。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估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国1993-200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信息消费的半参数模型,对信息消费的恩格尔曲线、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指数对信息消费支出份额的边际影响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中国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仅对农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而居民受教育水平、居民总消费支出以及价格水平均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有显著影响;居民总消费支出和价格水平变量对城乡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边际影响均存在一个极大值水平;价格水平对农村居民信息消费支出的负效应要大于总消费支出对信息消费支出的正效用,而城镇居民信息消费中没有表现出这一特征。通过控制价格水平、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方式,可以缩小城乡居民信息消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朱伟 《统计与决策》2012,(17):115-118
文章基于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大学生文化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1)个人特征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高年级及财经类院校大学生文化消费倾向高于低年级及理工农医类院校;(2)大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高收入家庭文化消费意愿明显高于低收入家庭;(3)文化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文化消费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消费金融支持发展和文化设施完善与大学生文化消费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大学生消费观念对其文化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促进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韩珂  尹勤 《统计教育》2007,(9):11-12
为分析手机话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我们对南京市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了手机话费支出的logistic模型。模型表明,可支配的生活费用与大学生话费支出有关;独生子女话费支出高于非独生子女;随着入学时间的推移,话费有下降的趋势。logistic模型的结果与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6.
曾铭 《上海统计》2002,(8):34-36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前的教育成本完全由国家福利性支出改变为现在的个人和国家共同负担制,居民教育消费支出已成为每个家庭关注的焦点。 一、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现状 1.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日趋增大 实行教育成本部分个人补偿制度以后,教育消费支出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已经同食品、住房、衣着等日常消费同等重要。鉴于老百姓希望通过教育改变个人身份的愿望,以及人们“再穷也不能穷教育”的热情,教育消费支出成为近几年来少有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我国居民教育消费支出无论是相对数还是绝对数都有大幅度的攀升。  相似文献   

7.
如今信用卡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对于大学生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即没有收入来源证明和持有动产或不动产的相关证明,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愿意与大学生发生信贷业务。所以大学生对信贷消费的接触很少,相应的了解也只是浮光掠影,特别是对"信用"这个观念的理解是很不够的,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信用问题,这些问题有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一生。本文就大学生信贷消费知识这块进行了分析,分别说明了信用卡的优点,信贷消费理念的欠缺,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相关的信贷知识。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消费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苏科技大学402名大学生的消费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差异及原因,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证实了家庭收入差别是引发学生消费差异的根本因素,同时针对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消费需加强荣辱观教育和理财知识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心理学中心理账户的概念引入习惯形成理论,将心理账户分为日常消费账户和一次性大额消费账户。假设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是在保持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平稳增长的前提下,将收入中扣除日常消费支出的部分储蓄起来,以应付各种一次性大额消费支出。理论模型和经验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居民一次性大额消费表现出耐久性和奢侈品消费特征,从理论上回答了为什么收入的上升有助于启动热点消费。同时,这一研究结论可以为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等经济现象提供一个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采集2010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使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规模主要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等两个因素影响;在综合消费支出中,部分西部地区近年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前列,高于大部分中部地区;在个别地区的消费支出中,衣着支出增加并不一定就是气候原因,还可能是时尚等元素导致.因此,政府在制定消费政策时,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征有针对性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强劲走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商家极为关注的目标市场。不仅因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是由于一种崭新的、极具个性的消费意识形态正在他们身上悄然地萌芽。随着大学生作为消费主体的地位日益凸现、增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我们针对此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消费是人们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欣赏、享受和使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是培育健全人格、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增加与文化强国建设密切关联,本文通过洛阳市城镇居民常年记账资料,分析居民文化消费的特征、问题,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依据。一、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1.文化消费支出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2012年洛阳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为1220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7,(1):43-43
近三年来,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居民消费形式也由单一的物质型消费向物质加服务型消费转变,服务性消费逐渐升温。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上半年,青海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达到907.55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40.6%,年均增长12.4%,增长幅度高于消费性支出6.4个百分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校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了高校,生活在一个新的群体和新的环境之中,过去的被动消费变成了现在主动消费,那么,他们的现实消费是否还与家庭居住环境相关呢?文章依据调查资料,运用统计方法,证明大学生的家庭居住环境与其消费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在控制经济变量的条件下,这种关系基本存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居民消费从以物质消费为主逐步向以非物质消费为主转变,吃、穿等生存型消费比重进一步降低,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比重逐步上升,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需求大大提高。2007年中卫市城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中,  相似文献   

16.
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生消费状况是社会、学校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通过调查研究,以新的视角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状况;探讨并研究了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引导他们走出消费误区而形成健康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强劲走势下,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经成为各个商家极为关注的目标市场。不仅因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更是由于一种崭新的、极具个性的消费意识形态正在他们身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丽 《统计与决策》2007,(22):100-101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数据,运用方差分析理论,探讨了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家庭类型、恋爱状态、消费观念等六个定性因素对大学生消费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性别、年级、家庭类型、恋爱状态等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张晓波 《统计与决策》2017,(15):116-119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消费支出与关键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变量Var模型,基于大跨度时间的视角,观察和研究中国消费支出的关键问题,进而从投资转向消费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逻辑着眼于认识和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证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在影响消费支出的因子中影响效应最大.我国消费的关键问题更多还是由我国经济自身的经济特征和特定制度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显示:中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在长期,中国贸易顺差、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都有促进作用;贸易顺差和经济增长互为原因,消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互为原因;我国贸易顺差、消费及经济增长自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依次为较弱、较强、很强.建议: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居民实际收入来扩大内需;获得更趋多元化的我国贸易顺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