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人民革命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条件与历史条件,不同的主要打击对象和各种同盟者的不同政治态度以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确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的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尼共(毛)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取得革命的胜利,基本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近期目标。当前,深入研究其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认为党的建设及民主革命理论的正确性是其革命成功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3.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之一,是我们党的总路线、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一个基本特点。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人民革命所处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条件与历史条件,不同的主要打击对象和各种同盟者的不同政治态度以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确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指导原则,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经验的理论概括,并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实践证明: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来源于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的睿智思考与卓越探索.其中,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提出的土地革命思想就最生动、最完整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性本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有机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植于中国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人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科学总结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路径。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土地立法思想。研究毛泽东土地立法思想的形成和主要内容,总结我党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土地立法与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我国的土地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众路线是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经验和指导方针。群众路线的实践使中国革命传统精神得以形成、发展以及时代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当前,群众路线与中国革命传统精神统一于"中国梦"实现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8.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进行的革命战争和农民所迫切要求解决的土地问题,是始终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农民土地问题的实际结合起来,制定了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并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70年的历史证明:我们的党在中国人民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所决定的,是任何力量所无法改变和动摇的。因为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首先取决于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能顺应历史发展的方向,掌握革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提出符合实际的纲领和策略方针。本文拟从党的“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显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必然性的问题作一些考察与探讨。1 首先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无数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但是,近代中国80年的斗争,所有的革命领导人物和领导集团包括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内都失败了。其基本原因,是他们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受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能分辨在半殖民地半封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体现,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有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创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实践,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首先阐述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出发 ,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实践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领导工作中创造了一整套中国特色的基本领导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的内容和运作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的基本领导方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与梦想。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丰功伟绩,使其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不可替代的领导力量。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继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是为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功勋卓著的七十年。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以前,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了长期的英勇斗争。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皇帝,结束了两千年封建专制王朝的统治。但是,所有这些斗争,都没有找到真正解救中国的出路。直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随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才出现了全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紧紧依靠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和四十二年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善于进行创新的党.8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高举创新的理论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并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导下,五四运动实践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昭示了《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的基本思想;五四运动体现了《共产党宣言》所表明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革命都是意识形态革命的基本认识;五四运动彰显了《共产党宣言》所阐明的无产阶级革命具有世界性的基本特征。五四运动与《共产党宣言》基本内容的高度契合,推动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启蒙运动。从此,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俄国革命民粹派运动前期史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革命民粹派是十九世纪中叶出现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其基本力量是一批平民知识分子。民粹派提出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民粹主义学说,它的基本点大体是:农民是俄国的主要革命力量,应由知识分子领导农民实行社会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消灭农奴制,把土地分给农民,建立以小农经济和农民村社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俄国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民粹派运动在俄国革命运动史上占主导地位的时间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个阶段的运动具有反对封建农奴制残余、反对沙皇专制制度、传播民主主义的革命意义,因此历史上称为“革命民粹派运动”。列宁指出,这个时期的“民粹派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同志是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为把马克思主义移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生做了大量的宣传、捍卫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李大钊同志热情地歌颂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指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应该沿着十月革命的道路前进。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中国社会阴霾满天,死气沉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赶跑了封建皇帝,但是革命很快失败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北洋军阀袁世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复古尊孔的恶浪又一次泛…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人民群众"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毛泽东的"人民群众观"的基本立足点是对"人民"范围的科学界定,基本内容包括"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文化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民本"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实践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建设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五卅”运动距今已有35周年了,在这35年中,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长期曲折的斗争,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今天我们正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以不断革命的精神飞速地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并积极为共产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五卅”运动,是中国人民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直接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高潮。这次运动推动了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掀起了全国范围的革命的大风暴,成为1925年-1927年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五卅”运动的规模和声势是空前的。“五卅”惨案发生后,上海参加罢工的工人达二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湘鄂西组织领导湘鄂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丰富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为我党土地革命路线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