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7,(5):28-29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人太善良常被人欺负,马太善良易被人来骑。评析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人要善良,但也应刚烈。  相似文献   

2.
莫怨天来莫怨人,五行八字命生成。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清高.  相似文献   

3.
“醉后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万事皆已定,浮生空自忙。”喝醉以后觉得世界比平时广大,进到神仙的酒壶里别是一番天地。一切事情都是命中注定的,人们却一生奔波空忙一场。  相似文献   

4.
有幸生在太平无事的年月,只怕不要多久就会衰老。国家混乱盼望出现有本事的将领,家庭贫困希望有个贤惠的妻子。  相似文献   

5.
惜钱莫教子,护短莫从师。记得旧文章,便是新举子。  相似文献   

6.
第一句宣扬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后句宣扬金钱至上,不可取。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自我观的新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自我不同于西方人的自我 ,中国人常用“自己”与“我”来表达“自我”。但是中国人的“自己”与“我”却有其不同的含义和复杂的关系。中国人的“自己”是个体最真实、最核心的代表物 ,它具有实在性、自私性和狭隘性 ;中国人的“我”是在交际中用来表达“自己”的语言符号 ,是角色期待的结果 ,因此 ,中国人的“我”就具有了间接性、不真实性和虚假性 ;中国人用“我”来表达“自己” ,用“我”来与人交往 ,“我”是嵌套在“自己”上的外环。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汉学家对中国的认识是认识中国的视角之一。费正清是公认的美国中国学的创始人,他以历史学家的身份研究中国,并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国历史,从而形成了他的中国观。《中国新史》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中国观的总结。费氏的中国观具有三个主要特点:以考古学领域发现为佐证,强调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和同一性;以中国历史为背景,强调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从美中关系的发展出发,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终极观的确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轨迹进行深入探究和仔细观察的结果。从认识论、价值论和原始思维的角度考察 ,可以推断 ,天人合一不仅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最早源头 ,而且是传统文化终极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人为主的作品,但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女性观,主要表现为对女性美的否定和红颜祸水的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华教育阶段,是闻一多人生旅程的重要一站,也是青年闻一多接触到西方文化并开始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的重要时期。文章认为,青年闻一多的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有两种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一种是受动方对施动者的顺应性接受;另一种则是在施受双方的冲突中形成的受动方的逆反性排拒。青年闻一多对西方文化的接纳与排拒,就是从这样相反相成的两个对立着的方面来发生和实施的。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从社会的发展提示以人为本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从传统向现代过渡,即实现从匮乏的资源基础到发达的经济基础、从人身依附到人的平等与自由、从权益与道德的分离到有机结合的价值取向、从单一到多样的社会功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谐社会是历来中国人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视青年"做人"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学会"做人"是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的客观要求,学会"做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青年的呼唤,学会"做人"是当代青年自身的要求和科技发展负效应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成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贯彻"四个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6.
汉字以其丰富的承意载物功能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文化的瑰丽宝藏和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代表姜炎崇羊文化的"羊"字字群,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承载了远古"亲孝贤羔"伦理道德思想,反映了神农始祖"祥和美义"的初级社会人际互动理念,揭示出民族"德善翔志"文化心理演进的轨迹,是我们弘扬优秀文化、追索人文精神、继承民族传统的信息宝库.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讲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是一个富人崛起、资本积累的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 ,富人的发展一直遇到很大的障碍 ,为富人辩护、尊重富人的观念相当薄弱。明清之际 ,为富人辩护的声音高涨起来 ,富人的价值得到空前的肯定。应该说 ,为富人辩护、尊重富人的观念具有现代精神。遗憾的是 ,这一观念迟迟没有为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国学热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 ,国学热成为人们不能不关注的一个现象。本文分析了国学热产生的四大背景 :汉语学界和儒学圈的形成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同 ,对现代性的焦虑和排斥 ,对文化挑战中的文化侵略的警惕以及对精神家园和归宿感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论述了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警惕的原因 ,提出了当代中国文化必须吐故纳新、中西融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心理” ,它是一种集体潜意识 ,类似于“文化性本能”的现象 ,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现象 ,是变革中最难变革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通过几千年的积淀 ,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既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又是制约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现存史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对开封犹太人的认识与态度。宋朝时期,犹太人以朝贡的方式与宋政府建立了友好关系,宋政府同意其"留遗汴梁",从而开创了两个民族友好交往的新篇章;元朝时期,犹太人属于色目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其某些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主流社会发生了冲突,元政府在尊重其社会地位的前提下,对犹太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的习俗进行了干预和调整;明清时期是开封犹太人的变革时期,开封犹太人采用"适应性"策略融入主流社会,并得到主流社会的充分认可,他们逐渐被中国的主流文化所同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