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乡贫富差距与社会保障制度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刘志英 《江汉论坛》2004,(3):126-128
中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相互作用,使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保障制度本应缓解贫困,缩小城乡差距,但是,我国“二元”社会保障制度与当前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三元”人口结构不一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或使我国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只有为我国“三元”人口各自建立合适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解决农民生活普遍贫困的现状。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是指国家对城市和农村人口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激发潜能、激励保障、合理配置等一系列综合性的行为活动过程,使农民顺利转化为城市居民,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然而,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在教育、培训、就业制度、社会保障等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存在明显差距,阻碍了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的步伐,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对此,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培训、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制度,实现城乡人力资源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转型期中国城乡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和城乡分割开始弹性化,通过对两大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探究,其转型应该从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转移支付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城乡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长期城乡分割式的宏观社会经济政策强化了我国原有的二元性经济特征 ,导致了城乡居民间在收入分配、资源、地位获取等方面形成了较大的差距。本文在描述社会公共资源在城乡居民间分配现状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性和在此思想指导下的重要内容。最后提出了有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计划经济下的社会保护评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探讨今日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有必要回顾以往的思想理论和制度实践的轨迹。对于乡村人口依然占大多数的中国,更需要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从城乡社会整合的角度讨论社会保障问题。文章比较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论述了后一类国家特别是中国社会保护体系的形成及历史作用,同时对于这一体系在经济转型前的运作特点及存在的隐患作出评析。文末,作者对于中国经济改革中的社会安全网的构建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比如,这一安全网必须保留灵活性,做到既能保护社会,又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社会保障项目的设计应有利于劳动力流动并促进二元经济的整合,等等  相似文献   

6.
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城乡市场分割,而城乡市场的分割又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的分割.城乡市场分割主要表现为城乡商品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分割和金融市场分割,城乡市场分割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制度因素而引起的.因此中国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形成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包括从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正式制度创新;通过城乡生活方式的改变等方面,推进非正式制度创新以及通过加快加快城乡流通现代化建设步伐、在农村教育体制改革推进、完善市场法规等方面加快制度环境的优化等.  相似文献   

7.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文章对目前中国城乡二元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失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约束机制,提出在目前情况下较具可行性的制度创新模式,构建既能够适应农村人口中不同人群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求,又能够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相联结的制度体系,以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8.
陈新  殷辂  张林海 《中州学刊》2005,(3):110-113
在科学发展观之下,区域发展不应破坏区域关系,而应对区域关系的协调做出贡献.制定区域发展战略不是为了搞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而是将自身的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发展之中,打破自我封闭、区域分割,以内部的协调发挥这一地区的潜力,以包括人口流动在内的开放式的大发展促进东西与城乡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障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流动就业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连续性特征,要求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关系能够随之进行转移。而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分割和区域分割,以及社会保障网络在全国还做不到对接和流通,全国缺乏较高层次上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机制,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还存在诸多障碍。这些障碍的化解,有赖于提高统筹层次,规范与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转移机制,建立统一的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社会保险信息化管理手段等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在我国建立城乡统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形成了一种城乡分割、城镇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关系的反映 ,是一种带有“歧视性”的制度安排。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我国传统的以城乡分割为基础的二元结构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了挑战 ,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社会整体进步的客观需求。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疆和谐社会的整体评价,可以看出,新疆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出现的问题也不少。新疆应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如何提高农村人口的购买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内需求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因此,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已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及难点所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农村社会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提高农民消费预期,对于提高农村消费需求和实现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破解我国社会治理二元体制障碍的关键。如何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是一道现实难题。依据我国城乡经济社会条件,城乡社会保障统筹一体化只能是保持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在合理限度内的有限统筹一体化,是城乡社会保障统筹模式、体系结构、功能、区域和发展的一体化,而不应是所有社会保障项目条件一体化、"保基本"标准一体化,更不是平均化。要进一步明确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战略,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的有效落实,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分配上的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是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是制度变迁与经济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口流动的经济实质既具有微观上追求更大收益机会而进行跨区域流动的经济理性选择特点,同时又在宏观上实现了生产要素在更大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再配置和优化。采用多项Logit回归分析方法,并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探讨吉林省流入与流出人口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吉林省流动人口的就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缘、业缘关系,"非农化"倾向明显,职业角色以雇员和自营劳动者为主;收入水平偏低,且承受较高的劳动强度,所拥有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条件较差。吉林省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和流动特点对其职业选择和收入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流动特点主要影响流出人口的职业选择,年龄控制变量在流出人口收入模型中具有更大的发生比。  相似文献   

15.
云南的特困民族包括居住在边境一线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民族和“直过”民族,在这部分人群中已经实行包括实施救灾救济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农村特困救助工作、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部分特殊保障措施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当地民族的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地区现在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为体现社会公平、达到共同富裕、加快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应该优先对这些地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将传统的保障制度和现代保障制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会保障从法律角度的思考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指出,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环节之一。由于我国二元经济造成的城乡分割和城乡差别,以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客观现实,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主要是以城区社会保障为中心,并不注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农村人口就有9亿。在由传统经济形成的二元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上,如果片面限制大城市的扩张,鼓励小城镇发展,片面强调区域经济的均等化,将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经济集聚发展的好处.为此,必须克服思想上的认识误区,打破城乡间和地区问分割的制度障碍,促进城市内部的社会和谐,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并由此最终实现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本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建立的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我国基本社会保障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由于基本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公民基本的生存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政府具有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应承担提供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责任.目前,我国地区、城乡基本社会保障服务差距较大,主要源于经济发展不均衡、户籍制度不合理、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现有土地制度不完善.这就需要完善基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制度、完善基本社会保障服务的内容与范围、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适应失地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福建省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下,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探索新农村建设的实现机制,建立平等公平、互动互促、和谐共富的新型城乡关系.要找出福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探寻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模式和路径.通过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制度及公共管理体制等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消除城乡体制性障碍因素,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和1996—200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使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距离、人口等因素对省际人口流动的作用标准化,从而计算各省市的"期望"流出人数,与各省市的实际流出人数作对比,衡量省际人口流动的区域差异;同时利用标准化流出指数计算各省人口流动的区域偏好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市的人口流出规模具有区域内的统一性和区域外的差异性,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人口流出比例远小于南方各省;消除经济、社会、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后,省际人口流动仍具有强烈偏好性,大部分省际流动人口更偏好流往同一区域的吸引中心,文化距离的作用甚至强过经济差距、地理距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