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发展史上,社会性别的文化建构理论曾对认识女性在人类文化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普遍文化模式进行解读,认为任何一个社会或文化都有一整套机制把男女间生物性的差异转化为社会性的差异.以西双版纳傣族、直苴罗罗泼彝族以及大理白族社会中语言的性别身份建构为例,通过对语言在建构男女性别差异和性别不对等关系中的作用的分析,提出尽管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结构分析存在若干病诟,但该分析方法有助于揭示具体社会情景中的性别权力关系,在当下中国性别关系研究中仍然有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言和性别研究认为,现代英语词汇中的语言性别歧视也包括对男性的歧视.本文认为,对男性的语言歧视背后,是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男性特质部分是被语言建构的,具有多样特征,表现在社会政治的不同层面和存在于性别的权势关系中,其既是一种身份,也是一种意识形态.性别与语言的关系是变化的,男性特质随社会变化而变化,对其的研究正向多语和多种文化环境转换,所谓对男性的语言歧视其实反映了社会文化因素所建构的霸权男性观.  相似文献   

3.
语言和性别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语言使用者出于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考虑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语言交际中的性别差异,分析了会话行为中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旨在促进两性交际积极、有效的顺利进行以及跨性别交际的和谐发展和语言学相关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微信社交软件的兴起,无疑创生出微信社会情境。通过微信言语的多重互构行为,老年个体身份得以建构,进而以自我呈现、自我构念行动实现了老年个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感的提升。在微信社会空间中,“虚拟在场,现实缺席”的社会情境让老年个体的在场感和家庭群体感得到增强;“微信群”得以建构成员平等对话的空间,消解了传统代际权威;家庭成员“红包游戏”的互动体验进一步消解了传统代际间的仪式感。老年个体以图像符号的表情包语言重塑其话语表达逻辑,同时以转发链接来建构新的对话关系。在此基础之上,依托于其内在服务性功能,老年个体的社会参与行为得以提升,其微信社会身份亦被重塑。  相似文献   

5.
空间问题一直都是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客观世界中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是人经过认知加工并进而概念化的结果.因此,空间关系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人赋予给事物的.文章提出的空间关系构式及其意义建构模式既可以解释空间关系构式的构成问题,也可以解释空间关系构式的意义建构问题.空间关系构式的构成是人如何通过认知加工对空间关系进行语言编码的过程,空间关系构式的意义建构则是人如何依据构式语境、概念内容和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联想特征对空间关系构式进行意义解码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经历了从“权威为本”向“证据为本”再向“互构实践”的转型过程,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从“割裂性”转变为“更深层次的融合”,逐步迈向“互构性”动态结构,这为解决我国社会工作在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些启示。基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西方社会工作实践理念的历史脉络,总结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建构与实践之间的历史互动关系以及“互构实践”发展趋向;其次,解析了“互构实践”的三层意涵,探讨了“互构实践”的核心理念及其相互关系,发现“知识”与“实践”的“互构性”关系建构促成了更深一步的方法综合与行动反思;最后,结合国内研究与西方经验,总结了树立促进“知识”与“实践”之间深度融合的意识、拓展基于“主体性”与“社会性”的本土反思性知识结构、发挥“专业知识共同体”在长时段、持续性实践过程中的角色功能等启示,以期为中国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整合与理论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个人与社会认同感的建构具有独特和重要的作用。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过程的时空建构,社会认同感作为一种感应与评判事实与观点的社会心理建构,两者在社会建构的整体过程中互构。新闻传播中传者本位与受众中心的脱节错位,亟待重构两者间相互尊重与理解的认同感。新闻传播中框架刻板与多元话语的冲突失衡,亟需重构社会成员对时代语境的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8.
第三罗马自喻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核心要素,具有理想与现实二重性。以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思想和以第三罗马自喻为关键特点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存在互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导因。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普世主义弥赛亚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对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的关联性解构,有助于探究有关民族意识建构过程及中俄关系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根据社会互构论的基本理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即是城市和农村两主体互构共变的机制,包括城乡互构的主体、互构动力、互构方式和互构域四个要素。随着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探索日益丰富,"城乡整体互构共生"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和合理性。该模式主张城市和农村是互构共生的,互动地位将趋于平等合作,双方相互关系的维持依赖于利益需要的满足,互构结果将是互惠双赢。惠州的实践证明,各地在深入把握城乡互构机制的基础上,建构既有自己特点又遵从普适规律的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第三罗马自喻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核心要素,具有理想与现实二重性。以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思想和以第三罗马自喻为关键特点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存在互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导因。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普世主义弥赛亚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对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的关联性解构,有助于探究有关民族意识建构过程及中俄关系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办学的日益开放与社会化,高校校庆活动越来越具有教育性、社会性和文化性的特征,尤其呈现出特有的文化功能,蕴涵着独特的文化价值。高校校庆活动的文化基础在于建构与运作文化符号系统,校庆文化的价值核心是凝练大学精神,打造特色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师生相互责任的心理契约,培育师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实现高校校庆文化价值的根本诉求,也是积淀大学文化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开放大学文化建设是开放大学建设过程中一个带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根本上决定着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基本内容,同时开放大学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利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与开放大学文化建设置于同一过程,可以达到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试图对网上一些昵称和词句做一个小调查,以便于深入到语言与性别这个研究领域里。接着主要探讨了语义学里面语言与性别两个概念。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入手,涉及了语言的社会差别,语言与性别的关联等方面,并分析了言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礼貌与性别及电脑媒介交流中的性别风格差异等。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语言与性别的研究有其自身的重要性,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语言教学与日常生活是比较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性别之间存在必然的关联,男性和女性在语言特征上表现差异。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探讨男女语言差 异产生的根源,分析男性与女性在语调、语义、句法、话语量和语题应答等方面的不同,帮助人们意识到语言现象的复杂性,提 高语言研究的科学性,促进男女性之间的交流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交际与性别文化的视角,进行话语分析和话语基调的比较,阐述交际风格和意义解释框架上的性别差异,描述和对比话语系统社会文化的不同维度,进而揭示性别话语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不同交际规约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由平等的性别价值、规范的性别制度和文明的性别风俗习惯构成的性别文化体系的总和.先进性别文化的内容从发展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文化理想、先进性别文化战略、先进性别文化内核;从结构角度看,包括先进性别精神文化、先进性别制度文化、先进性别文化习俗;从实质角度看,包括男女平等、男女平权、男女互尊、男女共业、男女共强.先进的性别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导向功能、调适功能和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翻译活动是一种社会运作。模因论以文化模因的模仿与传承来关注语言的社会演化;互文性理论则以文本间的嵌合关系来说明文化的集体记忆与多重话语。两者皆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将文学翻译活动置于社会、历史场域之中。本文从两理论的共相与异相分析入手,深入探讨了将两者结合用于翻译研究在理论上的可论证性与实践上的可操作性,以期建构一种新的文学翻译阐释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图书馆文化内涵入手,对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文化做了解读,提出新时期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等三个方面来加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的实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看,两者之间的精神实质的一致性决定了其在内容上可以有效对接,时代要求的一致性决定了理论发展规律与理论教育的融通,价值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其目标的有效互动,实践标准的一致性决定了学科建设发展走向与课程教学实效性可以有效呼应。有必要对学科建设与课程建设之间相互支撑的关系的实现形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对性别语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女两性之间存在着语言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性别语体.男女两性的语言差异与男女自身存在的生物差异特征有关,也与男女两性赖以生存的社会和语言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