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将语境顺应论引入口译研究,并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实施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使译语有效再现原语的语用价值,进而提出顺应论下的口译过程包括理解原语、顺应语境、选择意义、策略运用和目的语重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2.
口译是一种在动态语境下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顺应是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的语言选择,因此,口译预期能否实现与口译活动对语境的顺应程度密切相关。译员可在具体口译过程中,通过推理、转换、预测三种策略来顺应语境,实现口译预期。  相似文献   

3.
语言性语境、文化语境、信息传递等语境因素都以各自不同的功能影响着商务文本的翻译。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语境因素中商务文本翻译词义的嬗变机制或引申做出普通原理性的解释和描写,探讨了正确理解和选择词义是保证商务文本翻译质量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国国情从全球化语境中的外事口译、外事口译与跨文化意识的关系、在外事口译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必然性及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实现对于口译者的意义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跨文化意识,并阐述外事口译与跨文化交际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语境与翻译是密切联系的,翻译语言的得体性依赖于语境。以商务书信翻译为例,可从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个方面,对语境与翻译语言的得体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网民数量激增,网络用语由于其创新性、快捷性和形象性的特点而深受网民青睐,因而层出不穷并得以迅速推广。除了数学符号、推理符号和标点符号等常见符号广泛用于口译笔记中,能为译员节省笔画和记录时间,辅助译员的短时记忆之外,网络用语也可用于口译笔记中起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因为它的上述特点正好符合口译笔记精简性的原则。网络用语对接待语境中的口译笔记效果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对接待语境中的寒暄对话和致谢词帮助甚大。  相似文献   

7.
以顺应论为维度来探究以语境为依托的口译选词的基本策略。主要从语言、情景和文化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口译实践中如何做到三者的协调顺应。  相似文献   

8.
几十年来会议口译的研究主要侧重经验性地描述和推断其认知过程,伴随着口译职业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口译活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文章从介绍会议口译研究的社会学视角出发,主张把会议口译放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观察和分析以便更能展现口译活动中各方之间的关系及其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同声传译或即席口译等 ,都脱离不了翻译的普遍原理 ,但口译毕竟有其自身的规律 ,它强调的是文化语境的掌握、瞬间的转换过程、译者的能力、心理素质、工作环境等。对口译进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从中不断提高 ,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扎实的基础和不同场所条件的技能训练 ,才是口译人才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简要介绍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最佳关联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关联理论对口译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有助于译者更好地把握口译的本质,进而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阐述口译员群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分析译员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可以从认知语境建构着手,利用明示—推理模式将口译活动置入人类交际活动中,完善和整合自身认知语境,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推理,缓解由于时间急迫、口译话题不熟、内容卡壳等状况给译员带来的身心压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口译对策论的基本策略:解释,并就"解释"在词语、句子和语境中的正确应用,实现良好的交流效果,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关联理论在口译的复杂过程中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应用价值,认为虽然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语际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关联理论未能解释口译中曲解原文的现象,在解释语境效果和为话语理解所付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方面操作性不强等。  相似文献   

14.
商务访谈口译是一种复杂的动态交际行为。译员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要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对语境、交际者、双语文化差异等因素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即具备很强的语用能力。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对商务访谈口译译员所应具备的语用能力作了阐释,并提出了获得语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关联理论在口译的复杂过程中交际主体的认知心理过程的应用价值,认为虽然关联理论对口译过程中的语际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力,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关联理论未能解释口译中曲解原文的现象,在解释语境效果和为话语理解所付出的努力之间的关系方面操作性不强等。  相似文献   

16.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在语境和语言因素制约下不断进行动态顺应和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到口译标准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过程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突显性,解析“准、整、顺、快”口译标准的具体意义,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口译的准、整、顺、快.  相似文献   

17.
以22名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为被试对象,观察其在商务联络口译场合下对不礼貌与过度礼貌言语行为的处理。研究发现:(1)两组被试均在应对面子威胁行为时自觉承担了把关人的职责,积极运用各类应对策略维护双方面子。(2)学生译员在把关时缺乏清晰的导向性,关注点较小,调节力度较弱;职业译员以交际目标为导向,同时关注社会和文化语境,调节力度更强,手段更自由。研究将礼貌置于其发生的语境,深入剖析译员的双重把关角色,构建了跨语交际下动态的礼貌概念,同时进一步揭示了联络译员角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在商务信函、商务广告、商务合同、商务谈判等商务语境中被广泛应用,显示了其独特的功能。模糊语言的使用要有节有度。在商务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只有根据语境的需要恰当地使用,才能真正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联语境与交替传译的最佳译语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言语交际的语用学新观点,该理论对语言学、哲学、心理学和翻译都具有强大的解释力,也是口译研究的新热点。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研究交替传译,认为口译是一个基于关联语境假设的推理一直显的过程。译员可以利用关联理论的最佳相关原则进行最佳译语选择,运用顺译、词义扩大化、化繁为简、化简为繁以及灵活翻译等策略以有效地努力取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20.
双语互译中碰到的困难多半来源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上的差异。从英汉语言语用意义关系对比。跨语言句法启动效应、文化语境、对等原则和惯用表达等方面着手,探讨跨文化语用口译,指出语用得体原则和以意为先的语用翻译策略,进而强调具备双语能力和双文化能力对口译成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