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闽东的与畲族文化相关的休闲、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成绩斐然,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以蕉城区上金贝"民族村寨游"个案为例,至少存在畲族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村民主动参与不够、文化人才不足等问题和制约因素,必须尽快解决,积极寻求促进闽东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对提升文化旅游的文化竞争力有重要意义,建构文化旅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符合内在逻辑。以湖南省汝城县高滩畲族为例,分析其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旅游视域下的价值认知、资源筛选、转化发展及宣传推广等互动实践,提出需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阶段规律,因地制宜地灵活发展,同时需借助多元的政策制度及社会力量,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3.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贵州省旅游局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旅游扶贫”的发展思路,其突破口就选择了乡村旅游开发项目。近年来,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如何从发展中总结经验、分析对策,是今后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差异化、多元化的特色产业是特色村寨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以武陵山区利川特色村寨为例,在分析其发展优势、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民宿+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避免了产业的同质化与单一化,同时又发挥了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其具体发展路径为民宿+自然生态;民宿+民风民俗;民宿+村寨科考;民宿+运动休闲;民宿+健康养老。以期为其他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产业发展提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乡村休闲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宁德市蕉城区上金贝村积极发展乡村休闲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引入注目的成绩.同时,该村在休闲产业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科学规划、产业结构、经营管理、基础设施、营销模式、融资渠道、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传统的开发理念,在指导民俗旅游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节庆理念相对于传统的开发理念有较大进步,其实现了旅游产品的动态性和参与性,有利于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文中以宁德市上金贝村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节庆理念下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对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进行思考。首先,简述了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其次,分析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共生关系,并构建了共生机制,提出理想模式是构建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对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础条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对策,包括:树立共生理念,合理布局产业;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协调机制;强化共生意识,深化互惠合作;健全发展体系,开发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8.
村寨银行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主义视角中,城乡的差异主要源于农村经济发育不足,为了拉近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国家和社会试图通过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等手段来改善农村现状。然而,单纯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逻辑,由于忽略了社区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自主性价值诉求,致使其迟迟迈不出发展的困境。以云南丽江河源村正在实施的以社区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公益项目中的子项目——村寨银行为例,阐述公益性社区金融系统在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如何促进社区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璐 《国际公关》2022,(9):149-151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列于“五大幸福产业”之首,而文化则是旅游的内核,早已成为支配旅游产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引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互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文化旅游助推朝阳市龙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更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浙江遂昌三仁乡为研究样本,通过对休闲旅游的发展趋势及畲民族文化的传承状态和途径的探寻,指出休闲教育和休闲旅游对传承畲族文化、保护和利用原生态畲民族文化、构筑富有民族个性的健康快乐的生存状态、促进人类自由和发展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并指出加强和推进休闲教育、扩大休闲教育受众面、将畲族文化纳入休闲旅游的框架,是拓展畲族文化传承空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进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区域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仍以民族旅游为主。立足民族文化资源,培育和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湘西捞车古村寨是典型的土家族村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尚未转化为文化资本,未能有力推进区域社会发展。在文化产业大发展背景之下,整合捞车古村寨及周边古镇的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文化资源集群发展,实现对民族文化资源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人文关怀,进而培育与发展民族旅游文化产业。这既有利于土家族民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又是对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传承与保护途径的探索,也是对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新方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国时期,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初具规模,旅游专业机构出现,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力度加大,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逐渐加大。苏州作为自然及人文资源皆丰富的古城,旅游业更显繁荣。旅游影响了苏州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规划,促进了苏州市政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使得苏州传统手工业部分地得以维持,并开阔了苏州居民的视野、促进了苏州"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滇中、滇南一带的彝族村寨,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村落社会文化结构趋于解体,村寨同质性减弱,异质性增强,整合力和凝聚力下降.红河州慕善彝村的例子表明,旅游经济能很好地促进村落社会文化的重组和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合理整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并重,保护和开发并行,是当前整合民族村寨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助于建设和谐稳定的村落社区.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郊区是介于大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过渡空间,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交叉性地理特点。这种特殊的地理属性决定了其经济发展必然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其中其旅游产业发展也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文章从地理学角度,结合现代旅游需求和重庆大城市郊区实际情况,归纳出大城市郊区旅游发展类型及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5.
特色民族村寨既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恩施枫香坡侗族村寨发展经历了由传统农业模式到特色产业带动模式再到旅游统筹、产业整合驱动模式的调整与转型。  相似文献   

16.
畲族文化发展:经验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畲族文化的发展,既维系本民族的文化特质,又采借汉文化以丰富本民族的文化,这不仅是畲族文化发展史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畲族文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方兴未艾。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面对新的市场需求,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管理,积极开拓旅游市场的神经末梢——农村旅游市场,形成风格独特的国际化乡村游模式,无疑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少数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以田野调查所得的信息、资料为据,分析了民族传统文化为旅游开发所利用的过程,揭示出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演进的互动关系,指出旅游的发展演进为民族文化的复制、再造、建构、消解等现象提供了平台,而这些文化的重新生成又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价值化及其功能的转化,促进了当地旅游的发展和演进。通过两者之间的互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得以实现,民族旅游也成为一个重新诠释地方和民族文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七大漂流旅游项目差异性的对比,发现河南漂流旅游存在产品同质化、漂流品牌重复性强、漂流过程缺乏精心设计、服务水平不高、缺乏独特地域文化的对接等方面的问题。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状况,区域漂流旅游企业应从漂流的基本设施、文化内涵、服务和主题等四个方面进行差异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秋鸿  周珊 《东方论坛》2017,(6):98-105
海洋旅游是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旅游业已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滨海旅游业的发展.随着资源、环境和社会承载压力的日益增大,衡量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质量,评价滨海旅游发展的生态效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对促进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综合运用单一比值法和指标体系法,对滨海城市青岛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各部门的生态效率进行定量研究,分析青岛市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因素,从旅游消费和生态投入两个方面,提出青岛市旅游发展质量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