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母亲节的时候,我照例给母亲写了一张贺卡,送上节日的祝福。最后剩下两张,一张留给刚做了母亲的自己,另一张则寄给了婆婆,信笔写上一句:“但愿这一张贺卡给婆婆平淡的日子带来一份意外的惊喜。”贺卡寄出去以后,很快被我淡忘了。直到有一天婆婆从大老远的乡下跑来,异常高兴地说收到了我的贺卡,这时我才记起曾给婆婆寄过一张贺卡。婆婆絮絮叨叨地说着,大致是夸我细心,懂得她的心事,心里有她这个婆婆,说我是她的好儿媳;还批评一些年轻的媳妇眼里只有母亲没有婆婆,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和婆婆斤斤计较。在婆婆眼里,我简直就是十全十美。一张…  相似文献   

2.
忆亲情     
段开松 《山西老年》2008,(12):23-23
收拾老屋时,我无意中发现了这张躺在箱底的黑白照片。这是一张我与父母的合影,我拿起来仔细地看,认真地想。记忆便不由自主地顺着"时空隧道",回到了30年前。这张照片拍摄于1977年12月。那年,我5岁。父亲、母亲和我都穿着手工缝制的棉衣、棉裤、棉鞋。或许现在看起来,显得有些笨拙。可在当时,这已经很不错了。毕竟,父亲是中学教师,还挣俩  相似文献   

3.
母亲的祝福     
田小勇 《老友》2011,(10):42-42
周末.我和儿子在家里清理书柜,多年积累的信件和贺卡堆了满满一桌。我漫不经心地一边翻着,一边将一些没有收藏价值的信件和贺卡扔进垃圾桶里。当我随手翻开那一张张画面很普通的贺卡,写在内页上的祝福语显现了出来,突然一张贺卡上拙劣的字迹映入眼帘。我一看就能认出是母亲的笔迹。母亲没有多少文化,  相似文献   

4.
乐祥涛 《百姓生活》2010,(10):26-26
那天,母亲见我回去,很神秘地叫我来到她和父亲的卧室,用手指了指挂在墙上的一幅新照片让我看,并说:“这是我和你父亲刚拍的照片。”我陪着母亲仔细看那张合影,随后又看了看父母在不同时期拍的照片。从照片中又一次重温了父母互敬互爱牵手走过的不平凡人生历程。当我的目光落在母亲那双布满沧桑的双手上时,一种酸楚立刻涌上心头。  相似文献   

5.
字条     
每次给母亲留字条,母亲都 会很激动。9岁的时候,我给生病 的母亲买好早饭,然后留了字条 悄悄上学去了。中午回家,母亲一 把抱过了我,把眼泪滴到我肩膀 上。那张字条上写着:妈妈,我去 上学了,早饭在厨房里,您一定要 吃,这样病才会好的。 青春期后,我变得叛逆。有一 次我郑重其事地甩下一张纸条, 头也不回地逃离了母亲。那张字 条上写着:我不想被你管了,我要  相似文献   

6.
我的母亲     
镜华 《北京纪事》2018,(2):67-70
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 母亲离开人世已近30载,每当我忆起母亲,悲恸之感丝毫没有随着岁月的流失而减弱.母亲给了我两次生命,生我养我一次,而给我第二次生命是在我十岁那年,我患了严重的肾脏炎.为我的病,体单力薄的母亲抱着我,隔几天就到北大医院去.半年过去了,我的病情却日渐加剧.母亲一刻不离地守在我的身旁,不知熬过了多少日日夜夜,母亲卖掉了自己的皮大衣和一切值钱的东西,她常躲在厕所里哭……而年幼的我却常不知深浅地和母亲任性,记得有一次我要一把刀,母亲就用菜刀亲自给我削了一把木刀.母亲做刀时额头上的汗珠,和露出的笑容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殊不知这笑容后面隐藏着多么巨大的悲切.  相似文献   

7.
老人需亲情     
我们家四口人:我和丈夫、女儿,还有年近古稀的母亲。前不久,女儿得到一份工作住进了单位;因工作需要,领导让我在家写材料,我突然觉得冷清起来。连日里,我食不甘味,寝而难眠,第一次尝到了寂寞的滋味。我不由地想到了母亲。 父亲已去世十个年头,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母亲是怎么过来的?她在精神上该有多么孤独啊!  相似文献   

8.
我保存着一张老照片,照片上的三个人是我的父亲张子平、母亲李变根和我。  相似文献   

9.
生了孩子后,母亲从老家过来照看。母亲63岁,常年的农活劳累使她显得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背有些驼,耳朵有些背,牙齿也掉了多半。刚来的时候,对母亲的教育很是费了我一番脑筋。母亲在老家带过哥哥家的几个孩子,所以在带孩子的问题上颇有自己的一套,这反而更增加了我教导的难度,好比在一张画过野菊花的纸上再画牡丹,颠覆的难度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0.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个妹妹。我记不得当时的情景,就问母亲。那是1959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那个时代单身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  相似文献   

11.
这是我在1973年6月拍的一张照片。当时,我在山西省军区任新闻干事,照片的内容是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为解放军战士讲述烈士英勇就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条黑棉裤     
刘军 《老友》2008,(3):31-3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一千古绝唱写尽了母亲对儿女的眷眷深情。在我吟诵着它而渐渐成长的岁月中,母亲也用她慈爱的手写了一首这样的诗——"快捆上吧,这是最后一箱衣服了。"妻对我说。我将纸壳箱里的衣服从上到下翻了个遍,然后十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土布     
天色晴好,我去乡下看母亲。母亲招呼我,搬出里屋那只樟木箱,里面是一匹匹摞得整整齐齐的土布。单色的、套色的、格子的、条纹的……母亲慢慢掏出来,挨个儿放在院子里晾晒。我帮着母亲一起晾晒。手指轻轻地滑过布匹,虽粗糙,却温厚而瓷实。捧起一匹,细细闻,那蓝靛特有的气息里,我仿佛嗅到了童年的味道。母亲搬来一张小板凳坐在门前,手里做着针线活,偶  相似文献   

14.
李年贵 《老友》2013,(8):18-18
这两张照片,是我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的合影。一张是在1983年10月29日,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当天我向他敬酒祝贺;另一张是在10年后的1993年10月29日,在中国工会十二大第一次执委会上他同我的合影。  相似文献   

15.
记忆中的脸     
田间稻穗是我童年一株株苦涩的记忆,屋顶瓦砾是我童年一片片伤感的往事,我是这农村的一棵小草,是这乡下的一味野药。伴着伤楚长大,却常常看见那一张无望的脸。那张脸蜡黄,黝黑,岁月已然像用刀刻上了沧桑,让人一看便产生了同情和疑问——为什么这般模样?那是母亲的脸!偏偏农村生活寒酸,而且家不和睦,是贫穷当了刽子手,将原本纯朴善良的人心变坏。小的时候,只有母亲一个人干农活,把我们孩子拉扯着,而父亲却扔下锄头,抱怨着永无重见天日的丧气话,从此不务正事,整天早出晚归,和人赌钱,回来时把输钱的气往我们身上撒。我深深记得那个五月的夜,父…  相似文献   

16.
终于说动父亲和母亲,去作一次体检。母亲起先有些不情愿,几十年来她都是病后求医。在她看来,没病花钱问诊,显得过于奢侈。但禁不住我再三劝导,她还是勉强答应了。从儿时至青年,每逢我生病,父母都如影相随,饭食不香。而我带着他们走进医院,这是第一次,一路上,父亲和母亲沉默不语。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他们略显苍老的面庞。春节时,他们去染过一次发,现在,白发新生,半白半黑,恰似故乡那白墙黛瓦的老屋。医院里静悄悄的。在一台仪器前,他们彼此谦让着。母亲瞪了父亲一眼,父亲这才解开衣扣,躺了上去,露出瘦而扁平的腹腔。母亲不敢看医生,也不敢看父…  相似文献   

17.
一天,母亲打电话问我办护照的事情.当时我正在地铁里,嘈杂的人声和微弱的信号让我几乎听不清她的声音.母亲大概喊了几声,没回应,便挂断了.后来我打过去告诉她,就是去出入境机关填张表,带上身份证和户口本,不明白可以问工作人员.母亲像孩子一样“嗯嗯”几声.“怎么突然想起来办护照?”我问.  相似文献   

18.
生日卡片     
《可乐》2007,(10)
一年秋天,母亲生日,我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好多年过去了,母亲到德国探望在那儿教书的父亲。临行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妥善保存。一  相似文献   

19.
焚鱼成灰     
这件事,我当时一直不能明白。 真的不明白。 那一年,我12岁。 蜷缩在屋子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母亲。母亲正坐在庭院内一张矮矮的凳子上。已是傍晚,铁皮桶里狂乱飞舞着的艳红火舌,在暖昧不明的暮色里,显得突兀而又诡谲。母亲手执长长的火钳,专注地在铁皮桶里翻动着,四散的火星飞得老高老高的,像一群金色的小蝴蝶。  相似文献   

20.
给母亲放假     
母亲与父亲同岁,今年84岁.按照以前的年代来看,这已经是高寿之年了.在我心里,克勤克俭、操劳一生的母亲,所有的想法、毕生的精力都是为支撑一个平凡的家庭.在与母亲一起相守度过的几十个春秋里,我从没有察觉到母亲有为自己考虑的私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