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5):56-64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现了政府指导与市场运营的有效结合,经办各方职责明确,经办机构高度独立,经办程序严谨,管理系统、规范,各方信息共享,运营高效,确保了优质、便捷、可信的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针对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中存在的经办服务管理短板,建议借鉴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发展经验,理清思路,积极推进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开展经办业务,明确经办路径;加强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专业化建设,提升经办能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重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推进经办服务的质量及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社区化推进农村“六大员”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管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六大员"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六大员"与农村社区化建设进行对接,提高"六大员"在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和水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陈建平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3(2)
以福建省南平市实施的村级"八大员"制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制度作为一项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阐明该项制度的内在运作机理及其服务功能网络状况,从公共服务功能、互助服务功能以及市场化服务功能3个维度详细解析了村级"八大员"制度的服务效能,揭示了村级"八大员"制度是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尝试,并针对目前村级"八大员"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日本“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鹏立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4):30-3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等公害事件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标志。日本社会学界围绕“水俣病”事件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展开了学术研究,为事件的最终解决和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水俣病”的社会学研究成果涉及弱势群体、社会结构、性别、社会和文化方面。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对“水俣病”案例的反思,开始研究环境治理的动力机制。以促使政府改进环境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这是日本环境社会学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何华珍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4):38-44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蔡燕妮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8-20
中国的"河伯"和日本的"河童"是两个相似但又绝不等同的文学形象,他们分别产生于两国对大江、大河的崇拜,是各自水崇拜文化的一部分。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个形象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中日人民精神与文化的了解,更可以结合两国的材料一窥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罗传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日本文化归结起来是一个“和”字。这种“和”文化有其双重性:日本人崇尚以“和”为贵而又待人敬而 远之;日本人“团体意识”极强,有其积极作用,而又有排外的消极因素。我们应当积极引导日语学习者充 分认识日本“和”文化的这种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日本社会生成了“新民族主义” ,“新民族主义”思潮尽管在表现形式上与旧的民族主义有所不同 ,但在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这个本质上与旧的民族主义并无区别。日本“新民族主义”实质是一股极右思潮 ,它对日本政治右倾化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警防日本政府再次把亚洲各国拖进战争的深渊 相似文献
12.
薛世孝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43-456
《万人坑——日本惨杀中国矿工的铁证》一文,在简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历史之后,着重论述了日本在疯狂掠夺中国煤炭资源同时,惨杀中国矿工的血腥罪行,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日本在抚顺、本溪、辽源(西安)、鸡西、鹤岗、阜新、北票、大同、淮南(大通)、井陉等十大煤矿制造万人坑、炼人炉的历史,唤起人民牢记历史教训,用血的历史事实,教育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安徽省村镇规划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对村镇规划员工作培训需求情况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影响村镇规划员工作培训需求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村镇规划员在主观上有较为强烈的培训需求,但目前的培训供给与培训需求不够协调;村镇规划员的个性特征不同,导致对培训的需求和培训评价不同;在影响培训评价的众多因素中,规划员的年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村镇规划员的工作效果,必须进一步完善规划理论提高规划员的规划水平,健全规划标准增强实践工作的可操作性,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稳定规划员队伍。 相似文献
14.
杨光普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6)
从历史经验来看,经济运行特征的变化多呈现阶梯状.同时,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变化并非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这些不同阶段的过渡期被称为“经济转型期”.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增速、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结构3个角度对这5个经济体的转型加以界定.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第一,经济转型往往都开始于危机——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变化和问题多是在危机时期被诱发并集中表现出来的.第二,根据经济增长速度对转型期的界定更符合实际情况——经济体制、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机制、市场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等的改变,最终都会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上. 相似文献
15.
16.
吕平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2(5):172-177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试图在政治方面限制中国的崛起,同时又不断深化对华经济关系谋求摆脱经济萧条的影响,由此导致了冷战后日本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究其实质而言,日本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是其传统现实主义外交路线与其“商业立国”的国策相融合的结果;是日本游走于接受“美国治下和平”与攫取“中国特需”带来的红利的结构性选择,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日本“政治大国”的目标.从中美日三边结构层面观察日本“政经分离”路线有助于我们破解日本两面性的对华政策,赋予东北亚地区整合以建设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日本“满洲移民”政策的三点透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乐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中国东北之后,为解决岌岌可危的国内社会矛盾,镇压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防御、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构筑“新大陆政策的据点”,建立起以“大和民族”为核心的“日本秩序”,便大力推行“满洲移民”政策,企图以此来壮大日本实力,形成日本人口优势,达到亡我中华,灭我族类之目的,实现永久霸占之野心 相似文献
18.
何学静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日本料理以其食材新鲜、菜品精致而著称.日本料理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五官带给人们冲击、震撼与感动的同时,食材的选用与烹调、食物的色香味形也令人置身于“和”文化之中.“和”文化的融合性贯穿表现在日本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日本人的饮食起居中,在日本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玲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Z2)
过劳死是当今日本社会的一大顽疾。过劳死现象不断引起日本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造成过劳死的原因并非很简单。一般认为它是由于劳动时间长和劳动压力大引起的。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却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本文论述了日本社会的过劳死现象与日本人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有关联的事实。除了身体上的过劳死外,精神过劳死无疑与日本传统文化意识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分析了日本人的高强度工作和奉献精神,正是与他们接受的传统文化中的效忠伦理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有关。从而明确了日本人的劳动价值观和长期受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武士精神文化和集团意识的影响是过劳死产生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高乐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6)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继承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部地区的所有利权.为了防御俄国的报复,巩固和扩大在华势力,日本从1905年开始,到1931年为止,策划并实施了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试点”的侵略活动.尽管日本殖民主义者煞费苦心地推行其移民侵略计划,但由于日本资金匮乏无力投入,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差悬殊,经营管理不善以及中国人民和东北当局的抵制、反对等原因,致使日本的“试点”移民侵略计划遭到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